0

生育

生育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生育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生育问题。

分享

浏览

7920

作文

38

辽宁省不设生育间隔限制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取消原《条例》中关于“女方年龄已满26周岁”方可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限制。《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辽宁省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复函》明确同意辽宁省不设生育间隔,新《条例》对此给予具体落实。生育间隔的取消表明,凡是符合再生育法定条件的夫妻,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决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时间。另外对只一人有生育能力的且均为农民的同胞兄弟照顾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政策延伸到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对城镇中这部分人群人性化的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此前曾介绍称,预计“单独”夫妇约有1000万对。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在去年一年中大约有100万对。实际落实到今年的政策上,确实能够生育的不到47万对,也就是说还不到100万的一半,这就反映了我国国民计划生育的观念发生根本变化,注重质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的条件等方面,并未出现一个冲击波,造成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变化,所以总体情况是非常平稳的。

2015年,全国多地“单独两孩”政策相继迎来实施一周年,可两孩申请并未出现公众预期的“井喷式”增长,引发外界极大关注。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有90%都符合双独或单独的政策,但是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曾经的“众望所归”,如今却备受冷落。

此前,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曾发布报告,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报告建议政府尽快从现有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再生育意愿有所下降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将单独二孩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依法实施。2014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3月-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份政策全面落地。单独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也就是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已生育一孩的以80后为主,目标人群约1100万。

监测显示,2014年七、八月份,全国每月申请量达到15万对左右,2015年前7月稳定在每月8万-9万对,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手续。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七省市占到申请总量的55.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单独二孩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但2014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2015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39.6%有再生育打算,与2013年的调查相比有所下降

经过单独二孩放开到如今普遍允许二孩的过渡,“到现在这个时点发布调整,很重要的原因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五中全会恰逢其时讨论十三五规划,两个节点交汇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利好的政策出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焦点2生育手续——二孩是审批还是登记?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生育一孩已普及登记制,生育前到社区登记即可。但在单独二孩政策中,各地均要求二孩生育实行审批制,即需要报计生部门批准方可生育,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

全面二孩政策中,国家卫计委已明确:“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

浙江省卫计委计生管理处处长潘祖光说,生育审批是指前置的行政许可,即当事人提出申请,经过层层审批、公示,最后计生部门审批通过后发放准生证;而生育登记则是服务项目,生育家庭只需提供结婚证明和生育申请备案即可,即事即办灵活快捷。

全面二孩只需登记,意味着二孩生育所需手续将更加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焦点5高龄产妇——70后产妇如何生育二孩?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医学界普遍认为,年龄超过35岁的产妇属于高龄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她们的生育能力将明显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羽说,女性到40岁,即便身体一切正常,受孕几率已不到百分之十。目前,70后群体中最年轻的妇女也已36岁,她们怀孕同时出现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孩子早产或宫内死亡等风险也较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贺晶表示,70后高龄产妇要更加重视产前筛查和诊断。生育二孩之前,夫妻双方最好进行全身体检和生殖体检,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准备怀孕。备孕一年以上却无法怀孕的,可到医院接受生育能力评估,如卵巢功能等检查,再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辅助生殖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9000万对夫妇符合全面二孩生育条件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还有人提出担心,如果叠加之前的单独二孩政策,猴年会不会出现人口爆发性增长?杨文庄对此表示,从目前来看,因为全面二孩政策刚刚出台,还要经过全国人大修改法律,各地修订配套的相关的法规,正式落地应该在全国人大的法律修改完之后,因此还有一段时间。“2016年也就是猴年出生的数量不会太高,不会形成非常明显的堆积。”

全面二孩出台后,大概会有多少人选择生二孩?杨文庄表示,经过综合分析,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夫妇大约有9000多万对,其中60%育龄妇女超过35岁,40岁上下的各占一半,城乡比重差不多。“我们预测,未来几年,出生人口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预计会超过2000万人,这些都是有预期的,也是可以应对的。当前要做的工作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引导群众合理地安排生育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焦点2生育手续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二孩是审批还是登记?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生育一孩已普及登记制,生育前到社区登记即可。但在单独二孩政策中,各地均要求二孩生育实行审批制,即需要报计生部门批准方可生育,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

全面二孩政策中,国家卫计委已明确:“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 ”

浙江省卫计委计生管理处处长潘祖光说,生育审批是指前置的行政许可,即当事人提出申请,经过层层审批、公示,最后计生部门审批通过后发放准生证;而生育登记则是服务项目,生育家庭只需提供结婚证明和生育申请备案即可,即事即办灵活快捷。

全面二孩只需登记,意味着二孩生育所需手续将更加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70后彷徨二孩:已到生育极限

全文共 406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全面二孩”的消息传出,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将在中国正式结束。尽管新政策仍未落地,但“二孩,生还是不生”已经成为人们闲聊时的话题。在跨越了70后到90后的婚育人群中,有表示“坚决响应”的行动派,也有大呼“养不起”的拒生派。其中最为纠结的,莫过于即将“奔五”的70后们。许多70后妇女生育期已接近结束,只能眼看着错过“二孩”的末班车。

近日,记者走进三个70后家庭,分享他们有关二孩的故事。

故事1

44岁的老洪:没时间了这一生都白过了

在得知二孩政策放开后,女儿已经上初中的洪树林夫妇突然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44岁的老洪,失眠的老毛病又犯了,整宿地抽烟,心中五味杂陈。而正在吃中药调理的妻子赵婷,突然发现自己的婚姻陷入了某种“危机”。

能生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不是独生子女政策,老洪夫妇俩可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母。

妻子赵婷三年前曾意外怀孕。当时赵婷还不到四十岁,老洪也曾经考虑留下这个孩子。可是孕期的妻子,总担心孩子没长好,加上各种外部压力,两人最终到医院堕胎。在当时的老洪看来,“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只有一个女儿虽然说不上什么‘光荣’,但至少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绝大多数已经形成共识,二孩并不是一个必选项。”

吞吐的烟圈儿让老洪的讲述显得意味深长,“超生红线以前也不是说绝对不能碰。可是在过去,‘一个’是基本国策,这孩子国家是不需要的,他不合法,生出来也别扭。就像收庄稼,一年一茬,可七八年不收了,也就磨蹭过去了。”

然而,如今面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却令夫妇俩陷入彷徨。在家里老洪尽量避开二孩话题,但当不堪重负的妻子提出“去医院检查”时,老洪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一时竟感慨“没时间了,这一生都白过了”。

其实,早年曾有老友揶揄没生下儿子的老洪,“那么蹦命干啥,将来还不知便宜了哪个王八蛋呢。”老洪后来承认这句话“触动”了他。但出生农村的老洪与妻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作为同龄人眼里的“半个”精英,他一开始就“本能”地摒弃了重男轻女的习俗。

老洪的母亲当年在42岁时才生下他这个幺儿。对于老洪唯一的女儿,老母亲从未说过半个不满意,唯有84岁临走前留下一句话,“宁叫儿气死,莫叫儿想死。”而今,44岁的老洪方才体味到这句老话里的“无奈”。但面对“国家”的需要,老洪夫妇这一次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妻子已经有了早期的更年期症状,一直在吃中药调理,钱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按照她现在的健康,要生二孩,风险太大。”

迟到的生育福利已无力改变生命轨迹

与正在老去的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一样,老洪也不得不面对养老压力。一想到宝贝女儿将来要嫁“旁人”,老洪会像个孩子似的感性起来,“等女儿嫁了,我就到终南山去隐居,再也不出来了。”但冷静下来,他又恢复了理智,“我们这辈人注定要进养老院的,哪能给孩子添麻烦呢。”说到底,老洪对“二孩”的念想似乎又与“传宗接代”无关。

老洪无法忘怀与女儿小时候的一段对话。“当时一位长辈过世,不过三四岁的女儿问我‘爷爷去哪儿啦?”我就随口告诉她爷爷去天上了。女儿又问我‘为什么要去天上?’我就说,每个人都会死,将来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离开这个世界去天上。结果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伤心了一天一夜。”

“我没办法,只好叫来妻子帮忙安慰,编造了很多话,说我们将来都会在天上看着她,我们还会有很多彩色的翅膀,红的、蓝的,才把丫头给哄乖了。”

女儿的反应给了老洪莫大的触动。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和她妈妈不在了,孩子怎么办?哪怕多个闺女,也不一样啊。”

在同事朋友关于“二孩”的热议中,老洪决定给自己放个大假。他请了年假关了手机,躲到家里闭关去了。而对于许多的70后来说,迟来的生育福利不过是水面的涟漪,纠结过后,被“一孩政策”改变的生命轨迹已无力挽回。

故事2

40岁的西安公务员:搭上末班车期待政策在孩子出世前落地

对于西安的耿大成夫妇来说,“二孩普遍放开”的消息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按照此前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很可能使二人被“开除公职”。

顺利的话他们的二宝明年6月出生

“你知道新政策什么时候落地吗?”11日晚,西安北郊,陪着女儿上英语培训班的耿大成向华商报记者打听着“二孩放开”的最新动向。三个月来,耿大成夫妇一直小心地保守着一个秘密,他的妻子怀孕了,“如果顺利的话,二宝将在明年6月出生。”

今年40岁的耿大成与妻子都来自陕西农村,且在西安有稳定公职,妻子是一名医务人员,耿大成在司法系统上班,属公务员。

对于耿大成来说,“二孩完全是个意外。以前亲眼见过村里超生的被拆了房子,没收了粮食,还罚款。现在咋说变就变了?”

按照此前的政策规定,属于“非独生子女”的夫妇俩一旦要二孩,将会因超生面临“开除公职并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处罚。根据陕西现有的政策,二人需要交纳20万左右的处罚款。”“养不起”成了耿大成的现实考虑。“我们俩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八千左右。大女儿今年6岁半了,上一年级,一年光择校学费和兴趣班的花费,就要三万多。不怕你笑话,我看起来是个中层干部,实际上是寅吃卯粮。再要一个,说实话,养不起。”

由于种种政策限制和风险,耿大成得知妻子怀孕后的第一反应曾是“流掉”。夫妻俩商议后达成共识,“生活压力太大,要二孩也带不来幸福,与其这样不如放弃。”

破釜沉舟曾做好被开除公职的准备

然而,9月初,二人到医院检查时,主治医生的建议却让二人犯了难,“根据妻子的健康状况,手术流产的风险太大,不如生下来好一点。”这是耿大成没有预料到的,“骑虎难下”的耿大成在反复权衡后,最终决定“破釜沉舟,豁出我20年的工龄不要了,大不了被单位开除公职。”

就在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后,半个月前的二孩新政却给他带来了戏剧性变化,“即将失去的饭碗保住了。”当天,听到一位60后领导向他感叹“政策变软了,机会却永远错过了”,耿大成差点激动地流下泪来。

与70后纠结的心态不同,耿大成发现,对于身边的60、80、90后夫妇来说,二孩的选择简单很多。“60后已经过了生育期,没得选择。80后表弟则认为,无论有没有放开二孩,都只生一个,自己活得轻松才最重要。”

耿大成的考虑与经历有关。“我和妻子都不是‘单独’,我有两个姐姐,妻子娘家姊妹六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到现在家里的大件儿也都是姊妹间互相帮扶着添得,众人拾柴火焰高,遇到大事有个商议。可现在的家里孩子都是小皇帝,一个孩子独苗难长。”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第二代没有叔伯婶姨,第三代则没有了任何通常观念中的亲戚了,整个家族亲情的纽带将被完全割断。”

然而,从“4+4+1”的家庭结构到“4+4+2”,给孩子多个伴儿也意味着更多的背负。如今,他每天密切关注着新政策落地本省的新闻,“但愿孩子出生前,政策能在陕西落地。”

故事3

37岁的产科医生:我太知道一个孩子的孤单了

林颖是甘肃省定西市某医院妇产科主任。作为独生子女,出生于党政干部家庭的她如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孩九岁、男孩两岁半。得知二孩政策普遍放开的消息后,37岁的林颖偷偷乐了。她庆幸自己三年前坚持生下了儿子。

冒着被开除公职的风险给女儿“生下一个伴儿”

从小到大,林颖一直是父母眼里的乖女儿,领导眼中的好同志。然而,三年前,这个“模范”医生却冒着被单位开除公职的风险,做出了一个“违反政策”的决定。她“精心谋划”后,托关系向单位请了长假,猫在同在一个县城的娘家偷偷生下了老二,“给女儿生一个伴儿”。

多年妇产科工作的经历让林颖对所面临的风险心知肚明,“但为了孩子,顾不了那么多了。”令林颖意外的是,在她的二孩之路上,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外部压力,而是来自丈夫张明明。“丈夫坚决反对要老二,怀孕期间一直与我冷战。”

今年36岁的张明明在县城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店。近日,在酒店打烊后,张明明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这段经历。“听林颖说又怀孕了,我当时非常生气,我的态度是立即到医院堕胎,差一点点就……”说到儿子,张明明夸张地撇了一下嘴。

在后来的沟通中,林颖得知丈夫反对二孩的“心结”缘自不为人知的经历。原来,张明明与妹妹二人并非父母亲生,当年,为了“延续香火”,他被祖父母做主,从自己的二伯(生父)家过继给了没有生育能力的养父母。而妹妹则是后来由母亲领养的。

“我是上初中时从同学口中得知自己身世的。我完全不能理解,儿子、香火,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我是一个女孩,这辈子可能完全不同。”

被过继的身世是张明明无法接纳又无从改变的现实。他从此拒绝与相隔一条街的“二伯母”、自己的生母往来。“我早都下了决心,这辈子只要一个孩子,最好是一个女孩。”

“单独二孩”放开才摘掉“计生黑户”的帽子

而对于“二孩”的决定,妻子也寸步不让。“我父母当年本来可以要二孩,但那个年代的人重荣誉爱先进,就响应国家的号召只生了我一个。可是后来,母亲后悔了。”

林颖不希望女儿重复自己成长的孤单。“我父母的老家都不在本地,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回老家,与亲戚、表姊妹们团聚。我虽说没有缺吃少穿的烦恼,但我太知道一个孩子的孤单了,没有人跟你抢,也没有兄弟姊妹可以分享。”

夫妻俩“冷战”了数月,直到孩子即将临盆。林颖回忆,“孩子在肚子里时一直很健康,生产时却出现了难产。”

眼见着林颖和孩子都命悬一线,曾经漫不经心的张明明幡然醒悟。他当即“噗通”跪在了产房外,死心塌地地接受了儿子,“我错了,假如他们俩有任何闪失,我会终生不安。”

这场二孩的僵持最终以儿子顺利出生而告终。为了规避政策“红线”,林颖一直将儿子养在娘家。为了应对可能的政策瓶颈,林颖甚至准备效仿一位姐妹“假离婚”。“按照当时的政策,要是在乡村,一旦怀上二胎被发现,马上就会被乡上的计生干部领来医院引产。如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还会被开除公职。县城还相对宽松点,可是谁敢冒险?”

不过,在儿子半岁时,林颖迎来了全国“单独二孩”放开的曙光。“抢跑”的林颖才敢给儿子摘掉“计生黑户”的帽子。她始终觉得:“二孩是自己这辈子最明智的决定。现在好了,以后我们老了,至少女儿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亲人,哪怕是吵架呢。”

展开阅读全文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应时而变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再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生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尽管目前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超低生育率、严重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问题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与国家整体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是着眼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缓解老年扶养负担的重要民生改革,也必将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政策调整并非“句号”,唯有完善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让人“生得起”“养得好”,才能释放改革的红利。

展开阅读全文

计生法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草案提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再生育子女”指的是生育三孩及三孩以上的情形。

有关人士举例介绍,按照之前的生育政策,再婚家庭、生育的第一个有残疾等情形下,可以生育二孩。“全面二孩”落地后,如果出现两个孩子都有残疾等特殊情形,各地将研究具体办法,安排生育三孩。

草案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全面二孩’实施后,难免有省份之间的政策差异,如果夫妻双方不在一个省,将采取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即哪个省的政策对你有利,参照相应省份的规定执行。”有关人士表示道。

展开阅读全文

晚婚假取消生育假延迟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今日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根据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势,草案中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同时草案也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意味着,从明年元旦起,晚婚假取消,生育假延迟

展开阅读全文

计划生育法草案:晚婚晚育不再延长婚假、生育假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草案中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明确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法律修改前按规定享受奖励的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

根据现有《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夫妇,可享受3天婚假

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夫妇,根据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

符合晚育年龄(女子24周岁后生育第一胎)的夫妇,可延长30天产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焦点三产假:延长生育假是否会让女性就业更被歧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修改后的计生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有法律界人士认为,生育假延长,很可能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女性尤其是未婚未生育女性的态度。

28岁的黎某原本在海南海口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今年怀孕后,公司的做法让她心寒:“一开始不让我休假,后来用扣发工资等方式逼我离职。离职后,允诺给我的工资也迟迟不到位。”黎某将公司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公司才给她赔偿了结。“生一个就这样,生两个岂不让女性在职场更受歧视?”她问道。

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认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具体规定的时候,既要保证女性的生育假,也要考虑用人单位的诉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应作出相应修改,如果能够明确用人单位女性的比例,效果会更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则建议,把女职工生育保险划入强制性范畴,无论用人单位是不是雇用女职工,都必须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再生育——各地政策差异多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新计生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指生育三孩及三孩以上情形)。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针对再生育情况,各地也制定出了相应的政策方案,但差异较多。

例如,北京的草案送审稿中规定了可要求再生育的三种情况,包括:再婚夫妻婚前合计只生育一个子女,婚后又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夫妻婚前合计生 育两个以上子女且没有违法生育行为,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夫妻合法生育的子女,其中一个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广西的新计生条例中对再婚夫妻再生育做出明确规定,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未生育过的,这三类情形经批准均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另外,广西可以要求再生育子女的情形还包括,“夫妻双方定居在国境线5公里以内的乡村且连续居住10年以上,已生育两个子女的”,等等。

吉林的修正案草案中,除对再婚或生育残疾子女夫妻的再生育情况进行规定外,还明确了另外两种可再生育情况,包括“居住在边境县(市、区)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以及“居住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夫妻一方或双方为朝鲜族,有两个子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生二孩取消4年生育间隔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据介绍,围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此次北京市计生条例的修改主要聚焦再生育条件、生育假奖励及相关福利待遇等重点问题。

根据修改决定,此次修改将晚育假变更为生育奖励假,女职工无论生一孩还是生二孩,产假都是128天(98天国家规定假期+30天生育奖励假),同时增加配偶陪产假15天。此外,修正案中还增加了一款,规定“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1至3个月”。

此次修改还对婚假做了重新规定,将原规定中的7天“晚婚奖励假”变更为“增加假期”,天数保持不变。修改后的计生条例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7天”。据了解,国家规定婚假为3天,此次“增加假期”后,本市的婚假将增至10天。

此外,此次修改还删去了有关晚婚晚育、生育间隔、生育服务证管理以及夫妻应当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等带有强制服务色彩的内容。

此前北京市的计生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不少于4年,或者女方年龄不低于28周岁。此次修改取消了4年生育间隔的限制。

本着“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此次修正案规定,已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凭证享受一系列奖励和优待。包括,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费自领光荣证之日起发至独生子女满18岁止;此外,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18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经过上午的审议,昨天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据介绍,此后,《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将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展开阅读全文

网上登记自行打印生育服务单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依据通知,夫妻一方或双方为本市户籍,拟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的,均实行生育登记。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依法享受计划生育和妇幼健康等公共服务

生育登记方式有两种。拟生育子女的夫妻可登录“北京市生育登记服务系统”,填写相关材料。夫妻还可持双方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到一方户籍地社区、村(居)或乡镇(街道)现场登记,填写《北京市生育登记信息采集表》。子女已出生要补办生育登记,需携带《出生医学证明》。

本市将取消《生育服务证》,改为发放《生育登记服务单》。据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生育登记服务单是当事人享受生育保险报销等计划生育服务的有效证明。需要领取服务单的夫妻,可在登记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登录系统自行下载打印,或到一方户籍地社区、村(居)、乡镇(街道)服务窗口打印。

办理两孩生育登记领取服务单时限,统一为3个工作日。

展开阅读全文

生育保险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1)生育就医手续

确认女职工在怀孕16周后,凡享受人流、引产、产检、生育等生育保险各项待遇时,由用人单位到广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就医手续确认及申报定点医院。

(2)生育津贴

以生育时当月本单位人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假期记发。

生育津贴= 当月本单位人平均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3)生育医疗费

A.在医保中心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后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 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B.怀孕16周前的突然流产,非定点医院的急诊、产假期间的产科并发症按核定数报销。

C.异地分娩的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报销。

(4)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A.正常产、满7 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25%。

B.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50% 。

(5)一次性补贴

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 每人一次性增加300 元补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实施与预判基本吻合大城市生育意愿强于小城镇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在9月底召开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一次座谈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目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平稳,生育状况与政策调整前的预判基本吻合

王培安介绍,今年我国公民的生育登记申请数量明显增加,出生人数呈明显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国出生人口831万人,同比增长6.9%;两孩出生比重为44.6%,与去年相比,上升了6.7个百分点。

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采访发现,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两孩生育意愿逐步释放,不少公立医院产科孕妇建档一号难求。

记者近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大厅看到,张贴的通知显示,预产期为明年6月10日前的产科建档挂号均已没有名额。北京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人员介绍,明年5月前的产妇建档都已满额。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房护士长张慧珠介绍,门诊建档孕妇数量显示,预产期10月份的有1300个,11月有1400个,均超过2015年全年单月最高峰1025个。

记者在一些省份的市县调查发现,两孩生育较为“冷清”。安徽省一县级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年初当地组织两孩生育意愿调查显示,愿意生育两孩的占20%,因此预计全年新增两孩出生人口在2000人左右。但到10月份,当地同比出生增加人口仅555人,远低于预期。

湖北宜昌市下辖的夷陵区,往年出生人口每年平均4000人左右。夷陵区卫生计生部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截至7月底,夷陵区两孩出生763人,占出生总数28.28%,比去年同期仅增加5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生育护理假请假条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

您好,本人妻子下月即将生产,需家人陪护照料,现特向单位请假10天,望领导体谅批准。

李XX

201X年11月21日

相关阅读:

护理假是男人为护理生产配偶的特定假期,国家未作专门规定,一些地方法规对此是有规定的。比如《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女方增加产假3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7天;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产假90天;接受节育手术的,按照规定享受休假。在享受以上规定假期间的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和晋级、晋职、提薪。

展开阅读全文

生育之恩,永生难忘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好多年前,一个少妇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了。而那时科技并不发达,大人和小孩只能够保住一个。当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少妇的时候,她坚定不移地说:“我要保住我的孩子。”“可是,你还还这么年轻,以后还有机会……”医生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不,我要让这个孩子活在这个世界上。”听到这席话,所有的医生和忽视眼眶都湿润了,那是为这位伟大的母亲流下的泪,为她的伟大,为她的不平凡流下的泪。

也许是她的坚定信念感动了上苍,母女平安地走出了手术室。当忽视带着崇敬的心情把那孩子抱给少妇的时候,那位伟大的母亲自豪地笑了。是的,那个刚出生的小女婴就是我,那位伟大的女性就是我的妈妈。是她的一个决定,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是她坚定不移的新年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是她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让我健康的活了下去;是她为我付出了一切的一切却不期望回报;是她……

妈妈,我的第一次生命是你赐给我的,是你让我无忧无虑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