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作文开头写作技巧【实用20篇】

万圣节的夜晚,点起你手中的南瓜灯,照亮那黑色的忧郁,戴上你开心的面具,迎来本应属于你的喜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作文开头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浏览

3036

作文

896

篇1:2024年小学生游记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

一、 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二、 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作文指导《小学生游记作文范文写作技巧》。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切忌:

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

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近);

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详略,那几个略写哪几个详写要想清楚;

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

七、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运用;

八、人文景观的描写中,环境烘托是必要的,选着恰当的景色进行烘托;

九、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修辞手法应该运用,但是不要落俗套,好好自己去用心感受,最好有些贴切的修辞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过渡的六种技巧

全文共 340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 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 ……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语文作文开头写作技巧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准,不能随便乱写一气。小编收集了小学语文作文开头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开头的写法

扣题 定位 引下文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3.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最好是在段尾,用一句含而不露的话语作铺垫,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1.第五册课文《爬天都峰》的开头: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是这么简单!

扣题:爬天都峰

定位: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透露出喜悦的心情

引下文:天都峰高不高?一路上有什么见闻?引出下文

例2.第五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开头: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段中,就叫“扣题”。无比简单!

扣题: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定位: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表示赞美的观点

引下文:风景如何优美?都有哪些物产?怎么可爱?引出下文

例3.第七册课文《颐和园》的开头: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这么简单!

扣题:颐和园

定位: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表示赞美的观点

引下文:颐和园具体怎样美丽?引出下文

例4.第七册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开头:

“在我们学校前面,有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空地,这块空地后来成了我们的小操场。在这个操场的东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皂荚树。”

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就叫“扣题”。就是这么简单!

扣题:很高很大的皂荚树

定位:小操场、很高很大的皂荚树→表示赞美的观点

引下文:皂荚树有多高多大?它有什么作用?引出下文

开头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小,下文就应单一地去写。

如写《我的爸爸》,开头:

“我的爸爸的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

下文只需单一地写“字”→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场合受到了什么人的夸奖,他们是怎么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这就叫“单一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个方面去写。

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又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下文就要分4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下文就要分别写他的“字”写得怎么好,“画”绘得怎么好,“歌”唱得怎么好,“提琴”拉得怎么好。这样,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再如,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的美景很多,但我独爱它的水……”

下文只需单一地写“水”→这就叫“单一写”水。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我独爱它的“水”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写它的“水”如何美,我如何爱,要写的内容就很单一。

同样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是杭州最美的地方,它的水美、树美、桥美、路美,一切都美得叫人留连忘返。”

下文就要分4个方面去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就需要分别从

“水美”、“树美”、“桥美”、“路美”多个方面去写。

这就叫: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这就告诉我们,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准,不能随便乱写一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说“米”的重要。可是,一旦找到了下锅的米,就自然应该考虑煮饭的问题了。写作何尝不是如此,有了“米”——平淡的材料,就得设法把它“煮”成香喷喷的“米饭”——文章,也就是得把语言写生动些,让人“吃”起来津津有味。

究竟怎样才能把平淡材料写生动?仔细读一读王娅同学的《我为“象棋”掉眼泪》一文也许对我们会有启示。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当“我”“棋”开得胜时,“喜上眉梢”;在决胜局中,小作者写对方“就像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派他的‘炮’来惹我的‘马’”,这些比喻十分生动,突出了“骄傲将军”的特征。再看下面一段话:“我先派‘车’冲锋陷阵,扰乱敌营,然后遣‘炮’左移埋伏,接着就火速‘开炮’,顿时对方的一个‘象’便命丧黄泉。”你瞧,一次平常的象棋对垒,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竟写得这般有滋有味,多形象呀

说话风趣幽默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文章开头,小作者在交代了外号“骄傲将军”的来历后,便写“我”这个象棋高手在上星期却“演了一场‘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悲剧”,这比写“这一次比赛我却输了”要生动多了。又如,当炮“吃”掉了对方的一个“象”后,小作者写道,“我”的“炮”被他的“车”压得成了“闷炮”,“转眼就去向阎王爷报到了”,这比直接说“我的‘炮’被他的‘车’吃掉了”生动得多。

运用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包括歇后语、谚语、成语、格言等)也能使平淡材料生动。如写到“……我正得意”之时,小作者笔锋一转,引用了对手所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这一俗语,真是恰到好处,意味深长,读来也琅琅上口,把人物的形象、个性勾画得十分逼真,让读者如见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语文作文创新写作技巧指导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高考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谋篇布局、文字功夫固然很重要,但形成文字之前的思维技巧更为重要。

作文思维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常用的思维方法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对称思维和非对称思维、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等。这些思维方法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我们应当研究思维技法,努力将这些思维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思泉涌。

下面,我们择要介绍一些思维技巧。

一、顺向思维

顺向思维是一种从人类已有的成果出发,以人类已有的成果为思维原点,又创造性地推动着人类已有成果向前发展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已有的成果;二是对人类已有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完善三是创造性地深化人类已有的成果。

作为写作中的顺向思维,是指在写作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循着命题者的意图、指向去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循着命题者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求同性。你也可以有所创新,但必须在原材料思维前进的方向上发展创新。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法、反弹琵琶法。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抛开它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换一个角度向其反面去思考,以获得与原材料截然不同的意义,得出不同凡俗、富有创意的思维结果。

三、求异思维 人们往往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另一空间。运用求异思维的方式,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独辟蹊径,反其道而思之,往往有新颖独到的发现,进而写出好的文章.

四、原点思维 原点思维是指以某一原有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行的继承借鉴、发扬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有人说。原点思维就是从思维的原出发点考虑问题。

五、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它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因,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井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

六、辨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透过大量繁复庞杂的现象认清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以辩证法为其观念基础的思维认识方法。

[高中语文作文创新写作技巧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议论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掌握核心语段的基本结构

模式:主题句+支撑句1、2、3、4……

核心语段的组合不必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层次明晰,所以一般采取总分结构,形成“主题句+支撑句”的形式。

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支撑句从不同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主题句。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合。

例如:①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②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③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忌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④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分析】此段采用了例证法。由四个句子组成。“主题句”是①,②③④是支撑句。第2句和第3句是转折关系第3句和第4句之间是承接关系。整段话清晰明白,有理有据。

主题句即观点句。其主要内容要用概括的关键词明确表达,后面的主题句才有充分展开分述的空间,也才能给结论留下回扣的对应点。例如:

自信比相信天命更有意义。(观点句)一般人通常喜欢相信天命,在他们的意识里,任何事物都归于上天的安排(过渡句):生命从上天获得,健康有上天保佑,饮食靠上天赏赐,利益有上天赠与。(概括叙述现象)过分地相信上天,结果把自己的主权毫无条件地送给了神明,而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主宰的道理。(分析现象的危害)只有自信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黑暗的可以变成光明,悲伤的可以化为幸福,崎岖不平的道路可以铺成平坦光明的坦途。(阐释道理)要相信自己的生活幸福、精神愉快、前途光明都得靠自己争取,凡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比依赖神明的支配不是更加实惠吗?(揭示普遍道理)

【分析】观点要靠事实说话,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用观点加材料的简单公式便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要知道,再典型的事例也只是个案,现象的背后都可能包含普遍的道理,但需要科学的归纳,理性的提炼。这个归纳和提炼的过程就是从感觉中提升感悟的过程。//这种思路通常的组织形式是:①段首观点句,②引用具体的事例(可以是单个经历,也可以是多则事件;可以是百态列举,也可以是世象组合。引用事例要把握一个尺度,如果是引用单个经历可以适当详细些,如果是多则事件就要采用排比或者定语扩展的方式记述,千万不能逐一展开详细的描述),③对事件作分析评价,④揭示出普遍的社会属性或人生道理。

例如:《还有一个苹果》

坚定的信念是摆脱困境的制胜法宝。(段首观点句)//一场突然而至的沙尘暴,让一个穿越沙漠的独行侠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他的干粮和水包不幸被风暴卷走。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一个泛青的酸苹果。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苹果让他找到了求生的信念。他走过了不知多远的路程,摔了不知多个跟头,嘴唇干裂了无数道口子,衣服经历了无数便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反复折腾。他的心中一直默念着:“我还有一个苹果……”,三天后,他终于走出了沙漠。(描述一个具体的事例)//沙漠独行侠的经历让我们悟出了一个人生的命题:只要你信念的旗帜不倒,你就又走出困境的可能。//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始料不及的挫折或失败,会身陷意外的困境,心遭不测的打击,这时,不要轻易地放弃。其实,只要心存不灭的信念,努力寻找,你会惊讶地发现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糟糕。 (对事件作分析评价)//只要你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你一定能够找到摆脱危险,渡过难关的“苹果”,握紧她,就没有穿越不了的沙漠。(揭示普遍的规律)

【解析】观点+事例+分析探究原因、目的等+阐述意义与价值等/重要意义、危害、严重后果(正反)

二、要掌握常规的展开方式

如何展开核心语段?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实论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假设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引用分析、类比分析等。

1、假设分析。就是写完事例论据后,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推理。(事例后+假设推理)

【示例】《耐住寂寞》

德国康德是闻名世界的大哲学家。但他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小镇上,远离尘嚣,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吹捧,没有参加过什么名流聚会,没有什么领导接见的风光,他在寂寞中领悟、思考、探索天地的哲理,路不断地在寂寞下延伸。(事例)//(假设)//如果他耐不住寂寞,把时间、精力都用于出名和享受世俗的热闹上,他的一生可能会“丰富”些,但是,他能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宗师吗?

【示例】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观点)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事例)//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评论)//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假设推理)

▲语段模式:观点+事例+例后评论+例后假设推理

【方法点拨】(假言分析法)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想象要从客观现实中引出。想象的内容要与现实有紧密的联系。“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新奇又可信。

示例

1、看到鲜关的大草幕,我们觉得它们恰似一个个漂亮、害羞的小姑娘。头上戴着缘色的太阳帽。

2、看到池特里挨挨挤挤的荷花,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装,站在阳光里,随着一阵徽风吹来,翩翩起开。

3、看到小壁虎少了一截尾巴。我们推侧它受伤的原因。

4、看到彩虹。我们忽然感到像做梦一样正走在通往天宫的七彩桥上。

写作文时,如果只会“照实写”,不会想象,那么笔下的事物、人物就会显得死死板板。在写“眼前所见“的同时。如果能够写出“脑中所想”—融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文帝就会丰宫多彩。把想象融人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儿点:

(1)要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当然。想象要大翅,但这绝不是说可以乱想、瞎想。

(2)要合情合理,尊重科学与生活。

想象。就是继续沿扑一种事物或现象设想下去,设想出不在眼前讯新事物或新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生写人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全文共 2067 字

+ 加入清单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生写人作文写作方法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中考语文写作技巧:结构安排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要点: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

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高考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College Admission Essay)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一般满分为60分。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准确地呈现出来,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考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2005年重庆中考作文题“那是一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

2.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3.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

另外,选材要新。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说明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3468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这篇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水这篇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作文练习题

一、(某物)的自述

二、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三、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作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这不是一个具体题目,只是对这次写作说明文的一些要求。

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作文之散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散文是应时代发展而生的新鲜事物。它没有文体与题材上的严格界限,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和技巧,就能写出一手底蕴深厚、神韵灵动的好文章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考作文之散文写作技巧2017,欢迎阅读。

一、选取熟悉的题材,做个性化的分析。

文化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抒写文化名人、自然与社会风物或是从历史掌故中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它需要写作者支撑起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突出作品的文化意味和文化氛围。如果我们对所写内容不够熟悉,缺少较为独特的感悟,那么就很难写出新鲜的、富含生命气息的文化散文。

请看北京高考优秀作文《老舍与北京》的开头部分:“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从这个写作片断来看,作者对老舍先生的作品非常熟悉,因而,在谈及老舍与北京的关系时,作者是如鱼得水,事例信手拈来,分析独到深刻,巧妙地把这些早已植根于北京人脑海的形象和那段苦难的历史联系起来,情理交融,个性独具,是极富北京韵味的奇文佳作。

二、写历史,要富含时代气息。

文化散文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与历史有关的风情事物为载体。但写历史如果仅仅停留于感怀和低沉的抒情层面,未免就使文章的主旨立意缺少高度。写历史,一定要把现实意蕴透露出来,做到以史写实,以事传情,用缥缈虚幻的情境抒写现实情感。

如高考山东某考生《梦想在现实中起舞》中的片断:“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文章最后的议论很能调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最终使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得到深刻的印证,将梦想与现实的取与舍说得含蓄又透彻,充分展示了写作者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用细节表现全貌,现不尽之意于言外。

文化散文不应只是对古迹的凭吊,对有关历史事实的简单复述。它需要写作者精细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的巧妙融合。借助细节来抒写文化自身的魅力,或是通过想象的细节还原所写文化名人的生活真实,必能增加文章的厚重韵味,增添文化散文的真实性、可感性。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道士塔》中有一段关于王道士生活起居的描写:“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接下去,作者用浓重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王道士对敦煌文物的毁坏。这样的细节描绘,未必是历史上真实的一幕。但我们都愿意倾向于相信它的真实,因为它写出了一个柔弱民族在那个痛苦年代里特有的愚昧与黑暗,正是这块遍地呻吟的老大帝国的疆土,才造就了这样一个时代的畸形儿——王道士。它勾起了我们对王道士的轻蔑和鄙视,更让我们的心底翻起滔滔不绝的仇恨的怒涛。没有细节的想象和描写,这种艺术效果是难以收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2290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好英语作文,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注重英文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坚持

坚持英语阅读的习惯,不仅可以保持对英语语感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英式思维,从而避免汉式思维句子的出现。

(1)平时多读,积累句型:读的越多,语感欲强烈,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可以自如的运用灵活多变的句式来完整一篇小作文了,另外建议多积累名言警句、谚语等以作为高级句型运用与作文中。

(2)选出一些代表性范文精读:选出不同题材的优秀作文范文,读的时候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层次结构以及所用句型等。要有目的、用学习的心态来精读优秀范文,并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平时的写作训练

英语写作训练可以以日记、话题或仿写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坚持一个学期的英语日记,保持英语写作的习惯。所以一定要坚持每周两到三次的写作训练,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五步写出一篇好作文

什么才是好作文呢?很多同学误认为只要像学校平时测验那样子“句子结构正确,无单词拼写错误”就应该得满分。而小升初对作文的考核并非如此简单,同学们应该走出对英语写作认识上的误区。那么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而在小升初中获取高分呢?下面就来看我们的“高分作文五步法”。

(1)认真审题,确定时态人称,同时关注题材格式

时态:故事性文章一般用过去时,其中表达感受时可用现在时。说明性或议论性文章一般用现在时,举例时可用过去时。根据题目要求也会出现时态的交错使用,如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等。如果句中出现了时间状语,时态则要遵循时间状语。

如ago,last…过去时;next,in…将来时等

人称:注意在句子中人称的统一。

例如:

Thanks to the teachers, we have improved our English.

其中we和our就是人称的统一。

格式:注意书信格式的开头和结尾。

(2)找全信息点,紧扣主题,突出重点

切忌只看表格中或所列1、2、3中的信息点。一定把题读全,找齐信息点,建议用铅笔标出,写完后再涂掉。根据题目,可适当增加合理内容。特别注意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

(3)成文时表述正确,文字流畅

切忌与汉语提示的一一对应,使用所学表达方法将语义表达出来即可。首先考虑句子结构(如主谓宾,主系表等)。同时注意短语的正确使用和单词的拼写,最好使用课本上学过的短语和句式。

(4)文章结构清晰,重点句型画龙点睛,可使文章在得分上提高一个档次,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使用适当的连接短语,使文章结构紧凑。

常用连接词:

1.表文章结构顺序:

First of all, Firstly/First,Secondly/Second…

And then, Finally, In the end,At last

2.表并列补充关系的:

What is more, Besides,Moreover,

3.表转折对比关系的: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but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hand…Some…, while others…

4.表因果关系的:

Because, As、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5.表换一种方式表达:

In other words

6.表进行举例说明:

For example,句子;For instance,句子;such as + n/doing

7.表陈述事实:In fact

8.表达自己观点:

As far as I know, In myopinion

9.表总结:

In short, In a word.

文中正确使用两三个好的句型,如:感叹句、宾语从句、动名词做主语等。

宾语从句举例:

I believe Tianjin will be morebeautiful and prosperous.

感叹句举例:

How I want to study in thebest middle school in Guangzhou!

动名词做主语举例:

Reading books and swimming aremy hobbies.

常用状语从句句型:

1)时间:

when, not…until(直到…才…), as soon as(一…就…)

2)目的:

so that + clause; (为了)

3)结果:

so…that…(如此…以至于…), too…to do(太……以至于……)

4)条件:

if, unless(除非), as long as(只要)

5)比较:

as…as…(与…一样), not so…as…, than

(5)认真检查,检查信息点是否全面,时态、人称是否一致,句子结构是否清晰,短语使用、单词拼写是否准确等。

检查后,将草稿誊写在纸上,请注意按结构分段,书写清晰。

下面列举一些在检查中可发现的错误:

We live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

改正:comfortably(副词修饰动词)

2.we can getmany informations by reading newspapers.

改正:much information (不可数名词由much修饰)

3.There willhave a football game tomorrow.

改正:There will be a football game tomorrow.(Therebe句型的将来时结构)

4.I thinkride a bike can keep our health.

改正:I think riding a bike can keep us healthy.(动名词作主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散文写作五点技巧

全文共 1971 字

+ 加入清单

表达灵活。

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满分作文《昨夜雨,今朝下》(山东考生)先由栀子花开状写惜花恨雨之人的心态,然后联想到古代诗人和诗境,中间穿插议论抒情,结尾用栀子花重开暗示自己的见解。《拨开天空的乌云》扣住对道家音乐的感悟一事,写心境,写游览,写谈话,写品曲,无不为"感情亲疏不同,对道家音乐的感知也千差万别"张本,写得大气。

情理相透。

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今年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富有才华的考生就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如《无边落叶》写童年记忆中遗失一枚香山红叶而误解同学的故事;《随遇而安》写了从北方来广州的母亲饮食上的改变,进而引发对广州人生活习惯的认同,富有生活气息,巧妙道明"感情影响认知"的观点。《黄色蛹·金色蝴蝶》是一篇公认的"散文诗",虽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精心挑选的三个片段,重点表现了自己感情在生活经历中的变化过程,语言上处处洋溢诗情,极好地扣住话题。这对一些不注重生活积累的考生,只会空洞发表议论的考生,应该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启发吧。

语言精美。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与你同行》显示了良好的语言功力,文章写道:"让水与火同行,情与理同行。坚持爱与美的真理,让冲动与成见在你的足下沉淀,带上淬火之后的智慧--与你同行!"理性思考在激烈的感情下化为不可抑制的内心独白,强烈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以情动人。《月是故乡明》将话题巧妙转化为"因为深情,所以偏执"这一警策之语之后,直接用铺排方式将生活感受强化:"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逝去;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桔黄的灯光。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通过语言,把感性与理性融合为一,成为美文。

题目鲜亮。

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因此散文的题目是最有嚼味的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无边落叶》、《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觉入题,《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帘》;有的呼告,《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比喻,《放下感情的叶片》;有的口语化,《明天一定记着开窗》;有的化用成语诗词,《随遇而安》、《月是故乡明》;有的繁复,《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有的简洁,《网里人生》。比较一下其他文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题目没有一个相同,富有个性,富有创新精神,而且又跟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十分切合。

取材广泛。

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凡是能够引起作者动情的,凡是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在一篇散文里,作者可以展开广阔的思路,无所拘束,任意驰骋。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老是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散文广泛的题材领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上面举到的几篇文章,取材面相当广泛。有的是以个人经历为突破口,深挖细掘,探索心灵中隐秘的宝藏(如《茉莉,我爱你》);有的敏锐地抓住当今时事,细察社会发展轨迹(如《随遇而安》);有的恰到好处地联系课本知识(如《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则进入历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广阔的题材显示了考生敏锐的思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初学写作的三个放开

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 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放”.

1、放开内容: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总写来写去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些题目好象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写来写去,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现在,我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定内容,自由发挥,学生松了绑,十分活跃。

2、放低要求: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学生交来的文章,总觉得有很多缺点,因此辛辛苦苦地改,认认真真地批,改得文章面目全非,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受教育。没想到,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原来他们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才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反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为此,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对学生交来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发现其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在班上宣读,并张贴出来,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放开表扬: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作方法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开始有了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为三年级的作文打基础的。也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感困难的看图写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孩子看图写话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要学会说话

2、要注意格式和标点符号

写作时格式和标点符号是必须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标题写在第一行中间、每个段落的第一行空两格,第二行顶格写、正确的使用“?”、“。”、“!”,知道标点符号占一格。如,写完了“时间”要打逗号“,”;写完了“在什么地方”要打逗号,写完了 “谁干什么”要打句号“。”。如果有的孩子要写 图中人物说话,那么,说出的话前面要打冒号 “:”,说的话要用引号(“ ”)引起来,表示这里面是说的话。

3、首先要学会看图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一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图时先从整体入手,要掌握一个顺序,可以从先上后下、或先左后由、或由远到近、或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弄清时间、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及找出图画所描述的重点,也是这幅图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

4、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的同时,可以通过向孩子提问问题,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画面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比如:画面上看到的是小女孩在摘花。老师可以问:“她为什么要摘呢?”孩子们就会通过小孩的表情,想象小女孩看到花的高兴,整个画面立马就丰富了起来。

这儿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并且也充满了他这个年龄段的童趣,我们不要凭着自的认知禁锢孩子想象的翅膀。

5、注意书面整洁和错别字

良好的习惯都是从起步开始培养的。在书写过程中不要胡乱涂改,如有写错可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书写,不要直接在原字(句)上涂改,使整体的书面看起来干净整洁。因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数量有限,我们要注意纠正孩子的错别字,特别注意的是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看图写话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然而,看图写话的过程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写话兴趣,教给孩子写话的方法,培养孩子写话的能力。因为孩子只有经历了才会有记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记叙文写作的十五种技巧

全文共 3468 字

+ 加入清单

一、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三、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四、穿插流动

五、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六、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七、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八、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九、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十、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十一、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十二、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十三、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十四、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

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十五、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导语:英语作文是英语考试中的一个得分点,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在文章的结尾,把含义较深的话放在末尾,以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I Cannot Forget Her” (我忘不了她)的结尾:

After her death, I felt as if something were missing in my life. I was sad over her passing away, but I knew she would not have had any regrets at having given her lif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2、重复主题,句结尾回到文章开头阐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强调的效果。如“I Love My Home Town”(我爱家乡)的结尾:

I love my home town, and I love its people. They too have changed. They are going all out to do more for the good of our motherland.

3、自然结尾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结尾。如“Fishing”(钓鱼)的结尾:

I caught as many as twenty fish in two hours, but my brother caught many more. Tired from fishing, we lay down on the river bank, bathing in the sun. We returned home very late.

4、含蓄性的结尾

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和思考。如“A Day of Harvesting”(收割的日子)的结尾:

Evening came before we realized it. We put down our sickles and looked at each other. Our clothes were wet with sweat, but on every face there was a smile.

5、用反问结尾

虽然形式是问句,但意义却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别的强调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如“Should We Learn to Do Housework?”(我们要不要学做家务?) 的结尾。

Everyone should learn to do housework. Dont you agree, boys and girls?

6、指明方向,激励读者结尾表示对将来的展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如“Lets Go in for Sports”(让我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结尾:As we have said above, sports can be of great value. They not only make people live happily but also help people to learn virtues and do their work bettter. A sound mind is in a sound body. Lets go in for sports.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作注意技巧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结构

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

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大家一定要记住,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我个人倾向于"一句话开头",直接交待你想说的话和想说的事儿,第一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关于结尾,我们一定要明确,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必须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最好"糊膏药"(出现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同学们要记住,六七百字的作文,要有六七段,千万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大头作文","大尾巴作文",这样结构不协调,视觉也不够顺眼。

关于语言

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并注意修辞手法。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的提高,是最为困难的。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关于卷面

为助力考生在中考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值,提醒考生,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千万别写得太潦草。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种现象等,可能还会出现。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小作文题复习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

关于立意

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 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