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书法的作文素材(精品1篇)

下面是开学吧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关于现代的人物故事素材,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浏览

1314

作文

1

篇1: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官员书法面面观

全文共 562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中国书坛之怪像“官员书法”泛滥成灾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1月换届,产生书协主席1人,常务副主席16人,副主席18人,名誉主席11人,顾问6人,秘书长2人,副秘书长10人,共64个职位,其中2位秘书长由常务副主席、副主席兼任,实际任职人数为62人。新班子一经公布,就被众多主流媒体当成荒唐笑话来报导。

陕西文脉深厚,在书法领域,因西安碑林而享有“书法圣地”尊誉。这种氛围之下,相对保守的陕西书法文人向来矜持。但如今书协“官帽子满天飞”,一下给陕西书法描绘出另一张脸面。

陕西书协领导选举的庞大数量来自中国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艺术品市场重新兴起后,这种思想愈演愈烈。官位火爆来源于两方面的市场需求:一是求字,二是求贿。以卖字为渠道,给求办事的人一个送钱的方法……

书协主席名号意味着“名与利”

字画交易并不唯一通过公开市场,书法家亦会直接向求购者售字,这使得他们的真实作品收入难于统计。多位陕书协理事透露,一个副主席一年卖字收入可达数百万元级,他们作为理事,收入在50万-100万元之间。 “外面人根本看不懂,一个副主席,既不给编制,又不发工资,有啥好争的?”一位理事说,“岂不知坐上这位子,便有大把的名和利。 ”

记者调查得到这样的数据: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团包括秘书长、副秘书长在内共有领导19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14人,名誉主席1人。在河南,该省书协拥有名誉主席8人、顾问11人、主席1人、副主席18人的强大阵容。在山西省书协,名誉主席5人、顾问11人、主席1人、第一副主席1人、副主席18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7人。

一般省书协副主席的四尺作品5000元,当上书协主席以后,作品能上涨到两三万元,“价格看着不高,但是架不住数量多。” “行业协会等社会群众组织,虽没有明确职数规定,但30多名主席,10多名秘书长,显然是一种不正常现象。”郑州市文联纪委书记李国昌说:“人数众多的主席团,如何通过层层审核,起码说明相关部门在换届问题上不够谨慎和严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书法界人士说,市场上“追涨杀跌”的现像都是追求利益的结果,名字前挂一个“副主席”,字就能好卖、多卖一些。有的虽涨幅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呀!给谁的名字前加一个头衔,用处可不小,这在书画界已经不是秘密了……

官位缘何火爆:一为求字,二为求贿

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艺术品市场重新兴起后,这种思想愈演愈烈。官位火爆来源于两方面的市场需求:一个是求字,另一个是求贿。

1、领导卖字成受贿新招

书协领导中经常混杂着政府的离退休或者在任领导,他们以写字为乐趣,也以卖字为渠道,给求办事的人一个送钱的方法。

曾经有一例案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有杰借书法敛财千万。王有杰身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许多人会吹捧他的字极具收藏价值。而且,如果有人急需这位大领导给予关照时,只要有个小伙儿说一声“我爸是王有杰”并担任中介,就必然有人掏出20万“约见费”,然后再花更多钱去“收藏”他的作品。虽然其作品根本称不上艺术品,但必须承认在这样的“收藏”交易中,有商品交易最基本的特征。那些肯于花大价钱的买家其实很精明,表面上看,他们是“冤大头”,明知那些大领导的所谓书法字画一文不值,却一掷千金。而实际上他们付高价购买到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东西叫权力。

2、更大的需求来自书法交易市场

艺术品可以升值的事情在民众身边不停上演,然而书法市场长时间以来价位、水平并不稳定,在大众审美教育没有普及之前,专业协会的认可成为市场重要的依靠标准。

求一幅书协领导的字,很多时候,不需要花太多钱。据某书法经纪人盘算,书协领导通过卖字年收入上亿者不止一人,很多书协领导在任与离任后,作品价值都可以达到稳定。但是也存在巨大风险。有位书协领导,上任之前几乎给些好处就可以送字;上任后1000元每平尺,且供不应求;换届离任后,四尺整张叫价1000元却无人买。

早在2008 年,湖南书协就因为公布会员润例一事引起社会热议。当时这份润例列出普通会员到省书协主席价位,从300 元每平尺直到3000 元每平尺不等。其中还有招牌题字、展标题字、参加笔会等不同场所的价格。在中国,众多省市的书协都有庞大的领导团,书协会员的润例也存在于每个书协,所不同的是,陕西书协与湖南书协的高调之举,曝光了这种潜规则继而引发震动……

二、 “官员书法”泛滥混淆艺术本来面目

1、挤压真正有创作力的书法家

“不懂书法的人来当书协副主席,不仅影响了一大批年轻、有创作力的书法爱好者,更让某些人得以变相保留既得利益。”有人面对媒体如此感叹。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直属陕西考点办公室主任、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马伟表示:“我们从来不反对官员进入书协,关键是加入者得有能力、有修养,不能把加入书协当成变相敛财手段。”

2、为书法界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曾经表示:“书协领导如果不是书法家,书法界很难接受,社会也不大容易认可。另一方面,书协是专业性质的群众团体,其主席还有组织、管理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任务。”现在很多学书法的人把加入本地区、本省或者中国书协作为目标,以期获得权威性的认可。如果这种“作品因官帽而富贵”的态势过度蔓延,趋利附势的心态会干扰学画练字者的定力,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

3、加剧官场不正之风、滋生腐败

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均称,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的价值首要因素是其艺术水平,但是外在的干扰太多了。有网友表示,“官员书法”泛滥,从某种程度上容易混淆艺术的本来面目,影响人们对严肃文化的敬畏之心,甚至会引发不正之风,滋生腐败。

4、导致书画市场秩序紊乱

美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表示,职业艺术家的艺术品位与大众的审美价值标准的脱节,导致书画交易价格日趋神秘,在讹传中偏离其本体属性。欣赏与收藏受众对于书画作品的鉴赏力与艺术价值判断力偏弱,无法判断艺术品价值的优劣,便索性紧盯市场,跟风出手……

三、官员书法漫谈 2011年07月05日

何谓“官员书法家”呢?即当了官员之后才当书法家的人。众所周知,中国行政机构的数量列居世界之首,官员也如过江之鲫,多得惊人。但,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当了“官员”的人,书法的专业水平不高,甚至是半路出家,也堂而皇之地作书法家状,便令人匪夷所思了。俗话讲术有专功,书法艺术毕竟是一门有传统,有规范的艺术门类,仅凭胆子大、脸皮厚,或几位外行的谄媚,何尝可登大雅之堂。

时下是书法泛化最严重的历史时期,任何人都有机会和可能当书法家,但,最有可能的还是“官员们”。

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大有人在,想当书法家的担任一定职务的人也大有人在。我并不反对这些人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人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其中包括对书法的选择。作为人的一分子的“官员们”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业余爱好呢。问题在于,你是以什么水平,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当上了书法家。你当了书法家是否卖字?买你字的理由又是什么?这就值得思索了。

相比较而言,书法艺术的技术指数在某种程度上低于其它艺术样式。我们可以看到“官员书法家”,却鲜见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音乐家,更看不见官员表演艺术家。文学创作需要较高的文化积累和生活体验,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就无法写出有感觉的文字,自然就写不出耐读的文章。没有接受素描的训练和临摹,连鬼也画不像。器乐需要天赋,表演要求演员的外形。书法的外在形式比较简单,我们从小写汉字,写字的本领人人皆有,于是,用毛笔写的汉字在许多人的眼睛里就变成了“书法”。

我希望“官员们”学习书法,但不喜欢官员们初学书法就冠上书法家的帽子,并四处题词买字。书法艺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时间、耐力、感受、技巧,穷尽一生都难成一名合格的书法家,何况酒后的遣性,得志的狂欢。

四、权利给予官员书法足够溢价空间 2013年02月27日 15:07 晶报

贪腐能力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贪腐官员的案例教学,下级官员的“臣有一策”,权力寻租者的润物无声,都让大权在握的官员们进步神速。而借书法之名行权力寻租之实,在经过胡长清创新、众贪腐官员完善之后,已形成一种屡试不爽的贪腐模式。

据媒体报道,新一届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领导阵容庞大”,主席、名誉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等加起来足有64位之多。记者查找了其他省书协主席团名单,发现这一现象极为普遍,领导都在15人左右,如山东省书协副主席16人、河南省书协副主席17人。

10年前,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头衔以10万元招标,10年后的今天,书协领导人满为患,直让人摸不着头脑。是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多起来了?是领导们的书法水平不分伯仲了?当然不是。感谢记者在报道中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领导成员中不乏在职政府官员。

不是说政府官员中就没有书法家,事实上,老一代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我想说的是,政府官员们如此热衷这个艺术头衔不会无缘无故。在反腐风声日紧的今天,权力不能直接出售,通过艺术品出售却是可以的,当浸润了权力的书法卖出一个好价的时候,你能说我是钱权交易?

这个发现当然不是我有什么锐眼,这是一个圈子内外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常识,我不过做了“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

可以速成、可以出售的特征,使书法成为官员们暗售权力的最佳选择

大权在握的政府官员也曾经是普通人,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基础,有自己深藏于内心深处的艺术追求。不可否认的是,当一个人在仕途上“积极要求进步”的时候,留给自己追求艺术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可是,当一个人大权在握的时候,权力寻租就成了避不开的事实。“你想腐败,你有腐败的能力吗?”我一个朋友就曾经这样质问过他的下属。按他的意思,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腐败,实在是因为没有能力腐败,事实也正是如此。我的另一个官场朋友就承认:“人家做经济工作出身的,有这能力,咱做党务出身的,没这能力。”

不可否认,贪腐能力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贪腐官员的案例教学,下级官员的“臣有一策”,权力寻租者的润物无声,都让大权在握的官员们进步神速。而借书法之名行权力寻租之实,在经过胡长清创新、众贪腐官员完善之后,已形成一种屡试不爽的贪腐模式。

选择书法,为什么不选择钢琴、唱歌、绘画、诗歌(如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等其它种类的艺术项目呢?这是因为,有些艺术门类难以制造商品,如钢琴、唱歌等,你总不能上街卖艺或出碟贩卖吧?还有些艺术门类学起来较难,比如绘画,你画虎不成反类犬,人家也不好睁眼说瞎话。

书法的好处在于,一是不学也能成家,只要书外功夫够硬;二是书法有着商品的全部特性,且溢价空间很大。同样是官员,你黄庭坚的书法作品能卖出4.368亿,我省长、厅长的书法卖个几十万也不算高吧!

有书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艺衔,饱含权力的书法就有了合理的溢价空间

既然书法不是以质论价而是以职论价,那么,当个书协主席、名誉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就能使书法作品的价值陡增。仅就书协的职务论价,据记者调查,一般省书协副主席的四尺作品为5000元,当上书协主席以后,作品能上涨到两三万元。

官员当书协领导,看中的当然不是这个价钱,而是合理的溢价空间。一个厅长,又是书协副主席,你掏10万买他一幅作品,谁敢说三道四!不仅不敢说三道四,还能反推他艺术水平的精湛,有理论修养的书法评论家也可在艺术杂志上“浅论”一番。

同样是省书协领导,政府官员的书法更值钱,省书协的其他领导会不会有意见?我要告诉你,不仅不会有意见,乐还来不及呢!为什么?实在是因为官员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一般不会直接卖,书协的其他人都是官员书法家的中介,中介的好处不言自明。

在被称为书法家之后,官员的书法究竟值多少钱?以13年前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为例,他的书法作品每幅收费3000-6000元不等,以当时3000元可买南昌市里两平方米的住宅计算,如今的价值至少也是两万。

也得承认,在官场,挤进正规书法家协会的还是少数,许多捞不到这些职务的官员目前已经转向“全球华人书法家协会”和各级“书画家协会”任职。这些人为什么对民间社团如此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许多人都是外行,而且人家看中的并不是他的书法,加入协会不过是主动替人找个借口。

在学术和艺术官场化的语境下,艺术不过是人们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曲中求”

本来,学术是学术,艺术是艺术,官场是官场,可以眼下,我们确实有些看不懂了:学术是官场,艺术是官场,官场反倒成了商场。既然不学无术的人能被任命为大中小学校长,我们凭什么苛求书法家协会领导班子庞大呢?凭什么质疑政府官员兼任书法家协会的领导职务呢?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门类,它博大精深到只用抽象的线条来表达我们的感知,也正是因为这种大巧若拙,才让官场有了利用的便利。从20年前我报道“因书法界假冒伪劣成风,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决定退出书法界活动”,到10年前我讽刺书法家“不是一个文盲就是书法家”,再到如今我写这篇文章,书法界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当艺术不是一门艺术的时候,它是什么?它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是一种骗人的手段。正如达成目标的“直中取”是一个路径一样,“曲中求”也是一个路径。书法界,不过是另一个利益的角斗场。

据悉,在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新班子公布两天之后,新任陕西书协副秘书长遆高亮通过实名微博郑重宣布“辞去陕西书协副秘书长一职”。正如20年前的吴丈蜀一样,书法家的这种反抗,不过增添了书法界的一点花絮而已,书协一样还是“按照政治性、专业性、梯次性等原则组成,主席团成员均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在省内外书法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陕西书法家协会的解释)。

去年底,新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要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可以想见的是,随着这一要求的落实,各级领导题词题字一定会减少,但是有一点无疑的是:领导的书法作品一样会走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