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人催泪作品《八十一枚金币》观后感(合集20篇)

浏览

481

作文

71

篇1:感人电影《可爱的你》观后感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与小孩子有关的剧情,一向都是走两个方向,要不搞笑,要不催泪。这部片是属于后者。提到催泪,一般都会想到这些因素:撕心裂肺的悲剧,悲惨不已的身世,无可挽回的遗憾......不过这些因素,这部片里都没有。相反的,整部片里都是满满的温情。可是这满满的温情,让从头哭到尾的人不在少数,我想,也许就是因为打动了人心。

之前《亲爱的》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感人,然而没想到这部电影比《亲爱的》更感人。老实说,我也差不多是从头到尾都在忍着不流泪,因为同事在旁边,怕被笑 话,能够让我从头到尾都流泪的电影,实在不多。更关键的是,它让你一边流泪一边充满希望。当电影结束,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鼓掌,这样的观影经历,是我有生 以来第一次。

可爱的你》剧情并不复杂,但绝不浮夸肤浅。而且很多情节并未落入俗套,好几次我都猜测:“接下来肯定会是这样”, 然而都不是我想的那样。非常好。我曾经也在幼儿园上过班,而我家里可以说是教书世家,我觉得,这部片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看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设施,而 是老师的一颗心。而片中的老师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正确的引导了孩子,还成功的拯救了孩子的家长和未来。几个孩子的家长,在描述他们自己的梦想,表现方式处 理得很欢乐励志,温情满满,然而观众却不停的流泪,这就是导演的伟大之处。

对杨千嬅的演技刮目相看了,她不是在演,她就是吕校长。最后,五个孩子真的是太可爱了,每一个都是那么打动人心,毫无表演痕迹。

最后想说一句,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吧,真的值得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人电影《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中,由于开开的爷爷有肺心病,不得已开开的爸爸妈妈,丢下年仅9岁的开开进城打工去了,为了不使开开寂寞,爷爷就哄着开开念课文。爷孙俩相依为命。后来开开的爸爸要给家里点个炉子,爷爷推辞说不用了,再冷的天没有炉子,不一样熬过去了。可开开爸爸非要装,爷爷就同意了。第二天,开开捡的流浪狗小胆儿,叫着拽着开开的裤腿去爷爷屋,开开跑过去,发现煤气阀门没关,爷爷煤气中毒了。开开急忙打了120,所幸抢救及时,爷爷才醒了过来。有一天,小胆儿又拽着开开的裤腿,开开连忙跑过去,发现爷爷呼吸已经停止。开开的父母回来葬了爷爷,要带开开进城。开开不去,说他们班的吴美芳进城半年都没找到学校。于是开开的爸爸只得花钱找了一些人,解决了这个麻烦事。走的时候,开开的爸爸说小胆儿不带了,进城给他买个更好的。开开不同意,于是爸爸把开开的手掰开把狗绳扔掉,硬是抱着开开上了车。车开了,开开一边反抗着爸爸,一边哭喊着让小胆儿快跑,说我在前面等着你。小胆儿拼命地跑起来追赶着汽车,但越追离汽车越远。

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孤独。由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儿童的家长,能多顾虑孩子的感受,这些自己孤单,无依无靠,夜晚睡觉都想着父母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啊!看了这部影片,我受益匪浅,我佩服开开的坚强和勇敢,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做一个坚强的“念书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人爱情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这样的东西,好像很大一部分都要凭借观众自己的想象力,油画再逼真,也敌不过摄影。戏剧也一样,在舞台上的一拿一捏,比划出的道具,虽然是虚空的,却不妨碍我们欣赏。

记得贤重在我们结婚吧跟皇夫人抱怨说不喜欢和演戏的人在一起,还是唱歌的人单纯些。之前我也吐槽过他的演技,但听过之后觉得演技不好的人也有其可爱之处。

也没有觉得这样的电影谁谁的演技不好,《百年情书》让我想到《小城之春》,这样的电影很难说得上好看,自然不能和《碟中谍》相比。但是如果喜欢这种平淡,喜欢这种沉静,能够在他们不甚老练的对望,一颦一笑中也能看得到真情,心弦为之一动,也能感受到民国人们性格中的内敛,也能想象到林觉民对意映的那份柔情的人,推荐一看。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爱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人电影《可爱的你》观后感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可爱的你》根据香港真人真事改编,一个幼儿园老师独自支撑元朗一家将要倒闭的幼儿园,并对几个孩子用心培养,幼儿园关门危机后也渐渐起死回生的故事。听上去,这个故事和大陆的主旋律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歌颂无私奉献,先进人物事迹,感动中国故事。但仔细辨别,就能看出《可爱的你》作为纯粹港片血统的独特魅力。

《可爱的你》格局很小,在香港影院的名字叫《五个小孩的校长》,虽然故事简单,线索单一,但内容却包含了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成功人士,城乡结合部,老年人群,市民社会趣味,单亲家庭,中产阶层,社区文化,暴力拆迁,高收费幼儿园,外来移民等都可见一斑。电影立足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女教师的生活轨迹,附带着把当下香港社会的问题和文化包括进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女教师家访段落,把五个小孩家庭的背景和困境细细描绘出来。这些人虽然活得窘迫,劳累,或者悲苦,但都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女教师吕慧红的出现,仿佛助燃剂,继续燃起了他们各自生活的动力。几首经典的粤语老歌,更把港人早年奋斗的豪迈精神展现出来。为了幼儿园的存亡,这些家长和女教师联合起来,积极招生,打扫庭院,修复铁门,做表语设路牌。点点滴滴,都是自力更生,不肯放弃。

梦想,是电影里的一个关键词。一堂课后作业,把家长,学生,老师等人的梦想展现在题板上。不管梦想是运动员,飞行员,香港小姐,消防队员,这些词语都超越了他们各自生活的现实语境。残缺的肢体当不了运动员,衰老和病弱也成不了飞行员,皱纹堆累也成不了香港小姐,肥胖的中年大妈也做不成消防员。但这不影响孩子们幼小心灵对世界和未来的渴望:世界是大的,未来是美好的。

在电影语境中,爱心教育和商业教育是对立的。吕慧红之所以辞职,就是因为城市里培养精英成功者的贵族教育和自己内心最本初的爱心教育是无法调和的。而在城乡结合部,垃圾堆,旧房子,低收入者的环境里,爱心教育的理念才有实施的可能。媒体和社会戏称吕慧红是4500校长,居民们把幼儿园几时倒闭拿来下注,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这些冷漠的背后,就是吕慧红爱心教育的原因。

相比较大陆同题材的电影,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是城市人捐钱捐物救赎了农村人的贫穷,划上美好的虚假愿景。《可爱的你》里面,救赎都是自我救赎,通过教师,家长,孩子自己的双手和声音。《美丽的大脚》把女教师的奉献解释为自己家庭和孩子的缺失,《可爱的你》里吕慧红虽然也是丁克家庭,但从没有以己度人的逻辑设置。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教师通过合唱班收拢了后进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了爱和希望。《可爱的你》片尾,五个小孩的集体表演,也是吕慧红教育理念和成果的完美展示。

导演关信辉一直以来作为陈木胜的助手,在香港电影圈打拼多年。虽然名气很小,但这个导演一直关注小人物的故事。细数他作为导演的片子,凡是小人物的故事都有滋有味,分值很高。作为具有纯粹港片文化血统的电影,《可爱的你》虽然也有煽情催泪之嫌,但萌娃的可爱,杨千嬅古天乐高级的表演,粤语金曲的怀旧,TVB老戏骨的插科打诨,已经足以撑起这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人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为师的任务是背负弟子和其身上的担子的话,那么弟子的任务又是什么?就是成长到能背负起师父为止。

这是银魂蜘蛛篇里的句子。

当年,我必然写过这个电影的所谓观后感,然而,有些感觉却不如现在真切。

这个孩子,背负起父亲,同时也背负起了责任。

现在的我们,面对责任,永远是用逃避的方式。

全藏说,我没有成长到背负起老头子,一直都还是受了老头子的照顾。银时说,我也没有。

石娃他也和所有孩子一样调皮捣蛋,然而他的人生中至少有三件事是改变了他的。

1,邻居女孩之死。

他几乎是看着那个女孩子淹没在河水里的,以至于吓得失了魂,或者说是有些刚刚懵懂的情绪被折断了,那应该算是珍贵之物破碎的感觉。

2,铜勺

父亲一直背负着他和姐姐,然而,父亲的背变窄了,他无力背负两个人的时候,有一个人就得出局了。姐姐辍学,冥冥中,石娃明白命运在这个家庭做了选择。

3,姐姐出嫁

姐姐接替了父亲来背负石娃,石娃的抗拒和成长,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也许里面也有作为男子的尊严,保护这个家庭里的女人,背负起这个家庭,在这件事之后,成了石娃的担子。

只是执着于不想成为别人的担子的人,其实,也就无法真正背负起他人。

这也就是所谓的责任,了解了责任,才会懂得负责。

石娃学会的东西,即使是之后教育片里随便北大清华的孩子也是无法掌握的。

十多年过去,我也还没有成长到足够背负我的责任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人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乐府民歌中有一言《上邪(ye)》,甚为感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描述的是一位痴情的女子,对情郎的铮铮誓言。今天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打破以往对日本的种种不屑,跨越民族情感替阿八为其主人献上这首歌!

影片讲述了一条秋田犬阿八与主人相识、相知、相守,和直至死去的等待。阿八,是日本著名的纯种犬秋田犬,因由某种际遇被送到某农学教授的家里。教授本为爱女留下阿八,但在爱女齐全后依然悉心的照顾着阿八。教授对阿八感情日深,不仅常带他去散步,还经常为他抓虱子,一起洗澡。眼见的教授对阿八的关心胜于所有人,旁人也无可奈何。其实,阿八也对主人极尽忠诚,每天陪着主人上班、等待下班。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教授暴终在讲台上。从此,阿八再也不能在车站口等到他的主人。春夏秋冬,阿八被很多人收养过,但每次他都咬断绳链定时守候在教授回来的车站口。流浪了许多年,阿八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但它不肯再被别人收养,它坚持做一条饥饿的流浪狗,要自由的准时守候在车站口。又一个暴雪的寒夜,年老体衰的阿八倒在了车站口,迷离中它看到了主人向它走来。樱花开了,春天来了,阿八又与主人在树下欢耍······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颜。从古至今,得到挚友忠士的人从来不是使用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而是“三顾茅庐”的真诚,和“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灵犀相通。援引涨潮《幽梦影》:“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阿八与主人亦是如此,“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简单易简单,麻烦易麻烦。只是简单的你情我愿,无需计较衡量得失。简单中不知不觉的,是满满的幸福!

而计较衡量中溜走的岂止是手中的细沙。

向生命敬礼:生活本是一趟单程票,坦然的看着风景都来不及,何必要忐忑担心着下一站会不会更美!风,我牵起你的手,不怕你溜走,因为我与你同行;黑夜,请你照常来临,因为你来或者不来,我心中的灯总是亮着;缘,现或者不现,我的生活已色彩斑斓······

此刻起,“我从不问你,我们要去哪里”,只跟着心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感人影片暖春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暖春》,同学们一听就像炸了锅,大家马上到楼下站队去了科技楼。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小花因为继母的虐待而逃跑,最后被一个老爷爷背回家的故事。老爷爷家有一个婶娘,因为婶娘不能生小孩,所以一直想把小花送给别人,要一个自己的小孩,但每次都失败了。后来,老爷爷编筐让小花上学,小花很聪明,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有一次小花在洗衣服,无意间听到婶娘对叔叔说每次吃一百只蚂蚱,吃几次以后就可以生小孩,从此以后小花每天上学都带一个瓶子,一放学就去后山捉蚂蚱,当他把后山上的蚂蚱都捉光了的时候,就将捉的蚂蚱给爷爷看,爷爷和小花把装着蚂蚱的瓶子送到婶娘家,婶娘感动的哭了。自从这件事以后婶娘对小花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为此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爱,无边无际,爱,就在身边。有些人认为世界冷酷,根本没有爱,其实,你仔细想,仔细观察,爱就在你身边,春天的光照耀你,夏天的绿看着你,秋天的风清凉你,冬天的雪欢乐你,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爱,那不是已经爱满人世了吗?

有个比方说得好:世界是个没有水的池塘,爱就是水,把水灌入空池塘,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池塘。这就代表了世界需要爱,没有爱,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可见,爱是多么重要的一种东西。

别人给你爱,你也要给予别人爱,面对不爱你的人,你要用自己的爱感化他们,这是我看《暖春》体会最深的东西。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懂得了爱,如果你有空,也不妨看看,这是一部好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人催泪作品《八十一枚金币》观后感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小说《八十一个金币》心里并不轻松,是苦、是酸、是涩?真有些说不清。一个小女孩想妈妈的故事让人抓心挠肝,反映了当下留守儿童的那份守望。堪称人性化的立意。

作者以独特的视觉,用真挚的情感去反映一个小女孩想念在远方打工的妈妈,并由此为主线演绎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

关注社会底层,关注平民生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这年头,谁抓住了亲情、友情、爱情三大永恒主题,谁的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文笔娴熟而老道。从整篇作品看,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其实不然。譬如作品开篇就暗藏玄机,布局严谨,步步深入。小女孩在和奶奶赌气,为的是想妈妈;恨爷爷恨奶奶,为的是想妈妈;攒够八十一个金币,也是为了想妈妈……

一个个悬念紧扣主题,作品扯着读者的思绪在故事之间游走,让你感到“我”就是其中的主人公,让你为小女孩担忧,为小女孩着急,为小女孩落泪。而不是让你感到你是在听别人讲故事。这种写法,如果作者的运笔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很难做到的。

作品自然朴实,天衣无缝,平中出奇,亮点集中,情感真挚,让你无形中感到心灵震撼。

高明的意料之外。从标题到结尾,每个情节的发展都让人无法意料。主题深藏不露发展到跌宕起伏。

小女孩为捡矿泉水空瓶子,从超市――工地――大雨走失,情节一浪高过一浪。

结尾小女孩见到妈妈的情节也让人无法意料,是懂事、是新奇、是(对妈妈)陌生?反正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难得的过目不忘。

一般作品,人们看完之后很难记住故事情节,而好的作品能让人记住每一个细节,有画面冲击力。读者在闭上眼睛时,故事的情节像过电影一样接踵而来。是揪心、是感动、是人性的美。

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这一点作者做到了。

看完这篇作品,让读者觉得细腻而有质感,像块打磨精致的羊脂玉一样润泽。还有 一种说法也许可以诠释《八十一个金币》艺术性。作品是雾不是水,虽然它可以还原于水,但它有雾的朦胧,露的晶莹。准确的说,《八十一枚金币》还属于一种散文化的小说,叙述很多,对话很少;故事很多,描写很少。

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我对作者非常熟悉,他是写散文出身,难免在小说中带有散文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海诚导演执导的最新作品《你的名字》观后感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就想到一个法语词Déjà vu,,这单词意思似曾相识。是人类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突然感到自己“曾于某处亲历某过画面或者经历一些事情”的感觉。依据人们多数忆述,是先于梦境中见过某景象,但并不以为意,是真正到了景象该处时,便会对陌生的环境突然浮现出“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有想过,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青春期的你们,在苦闷的考试间隙,看着各种罗曼蒂克的故事,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吧。新海诚的新作,一看简介,咋以为就不过是这样的故事吧。虽然电影也的确是这样展开的,但他想说的并非仅仅如此。

高中生taki醒后发现自己成了青春少女三葉,吃惊,然后以为梦没醒。第一反应居然是揉欧派,说着真逼真,下床后的照镜子,完全就是和现实中的青春期的你我他一样啊。相比三葉,剛剛说着想要离开去东京,早上起来就发现梦想成真了,单纯的以为是过于真实的梦境。惊喜略带好奇的观察大城市,这也是青春期常有的幻想啊。三葉发现taki的手机上有日记,想起昨天书上的“你是谁”,开始认真的回覆自己的名字。

随着最初2,3次的交换身体,每次交换后,自己的留言,都得到对方的回覆,才发现这不是梦。便开始立扮演好对方的规则了,因为我们要成为彼此,所以我们了解彼此,这完全是交往中的男女在吵架时,常说的“你又不是我,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好了,现在我当过你,你当过我,我怎样你都知,你怎样我都明了,有什么事都可以和你讲,写长篇的留言交流,我的体会就是你的体会,这就是默契呀。

知道你喜欢前辈,我帮你追她吧,记得明天记得要去和她约会。和前辈约会的时候,一直很紧张。看了三葉留言,就知道你没有谈过恋爱,给你分享一下怎么从闷骚的人,变成健谈的人。看到最后,taki发现就是个恶作剧,紧张变成了舒心的一笑啊。连前辈都看出来,taki约会的时候是在想着别人。前辈这个角色,是不是很像我们喜欢过的人啊,我们都觉得我们喜欢某某,去开始追求,但当你追求的人对你动摇的时候,你们小进一步的时候,你发现原来并没有那么喜欢了。毕竟喜欢不等于真爱啊。不是还有个调查表明,人一辈子能遇到真爱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很多人都没有真正体验过爱的感觉,只能遇到喜欢的人。但你没遇到过真爱,又怎么能分清喜欢和爱呢?

三葉知道今天taki要和前辈约会,开始坐立不安,或喜或悲,实施了马上就要去东京见taki的决定,发现还在三年前的taki不认识自己,回来就剪短了自己的发,青春期的失恋一般都要做件事纪念吧。对的人,还要出现在对的时间,才能擦出火花啊。

taki发现自己喜欢上三葉的时候,已经不能再交換身体,重要的东西总要在失去的时候才能看清啊。便踏上寻找三葉之旅,才发现自然灾害让他们天人相隔了。想起奶奶说的结是缘,是时间的流动,是联系。在祭拜神的地方,去到那个世界,想要拯救三葉。最催人淚下的场景,就是黄昏之时的见面,taki说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这次我们都爱着对方。历经生离死别,我们终于见面,可是一见面就得分离。奶奶之前说过,想要回到原来的世界,就得留下自己最重要的东西。taki其实在踏上寻回的路上时,他就开始失去了,慢慢地记不起三葉的名字,想不起這些美好的回憶。到后来,taki已经完全想不起,高中的他的梦。这不正像我们的成长嘛,因为要得到,所以得失去啊。

世代相传的神庙,神庙的继承人,做梦,帮助大家躲开陨石坠落的灾害。相信taki话的奶奶,只有三葉才能说服的父亲,愿意帮助三葉的小伙伴,陪同taki一起寻找的朋友......这不就像,我们被爱我们的人宠爱,守护嘛。同时taki和三葉都为了保护村子里的人好好的努力着。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事物存在,无一不透着暖暖的温情。

长大成人的taki已经遗忘了,但他还是处在一直不停寻找的状态,因为他遗忘的是留在那个世界的他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他必须找到,不然他就是不完整的。最后一幕的,taki和三葉异口同声的“我们好像在那里见过,你的名字是”,看到这里,我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大概taki在不断的寻找,其实寻找的并不仅仅是三葉,还包括他自己青春时期的梦,带有天真的他自己,所以当他向公司说出他的设计梦想,才会不断受挫吧。正因为taki只是遗忘了经历,并没有磨平棱角真正遗忘自己傻气的幼稚,所以穿西装的他并不合适,所以他最終能够找回自己深愛的一切,从与三葉的重逢开始,想必也是找回一切的开始吧,这结局也太happy ending了。

不像秒速五厘米里的takaki只能完全成为大人的sad ending.(虽然这才现实)

新海诚年纪大了,不变的是还那么会讲故事,还是内心住个大儿童,但是真的变得温柔了。算是给还愿意去相信的悲观现代人一点念想吧。

(找我最爱的radwimps来做配乐真是太fantasy了,毕竟主唱大人真的太温柔了)

PS: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人关于爱的神话,相传以前的人,本来是有两对手同两对脚的,虽然是一个个体,但是就有两张脸孔,同埋有两个脑袋,就好似现在的人,两个人背对背黏埋一起这样。当时的人气力大得惊人,思想同精神又越嚟越不受控制,甚至有能力可以攻击天上的诸神,人的力量开始困扰到天神,最终诸神之王宙斯将人一分为二,就系咁样变成咗男人同女人。

自从人类被分成两半以后,每一个人都会不其然好想念自己的另一半,好希望终于可以搵番自己失落的另一半。但是由于人被一分为二之前,是背对背的,从来未见过对方样貌,所以就算真是有机会遇见,都可能会擦身而过。

爱情其实系一个有关于自己寻找自己的故事,你搵到你另一半未呀,你搵番自己未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感人电影《我要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主角是一个名叫王燕的女孩,讲的是她怎样利用假期赚学杂费的故事。王燕有两个弟弟,因此家里三个孩子上学。放假了,老师对她们说,开学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元(以前是二十元),王燕的妈妈就不让王燕上学了,说家里没有钱替她交学费,王燕就决定自己在假期里赚钱。

她先是把家里的10个鸡蛋卖了,赚了两块五。又花了一块七元买了一支笔送给老师(其实是准备两块钱卖给老师的),老师给了她五块钱,她又赚了三块三元。后来,她通过买卖羊赚了五块钱。除去路费和给弟弟买糖的钱,她正好赚了十块钱。她用这十块钱买了一张车票,和大人们一起去摘枸杞子。当时枸杞子的价钱是两角钱一斤,她必须摘到一百多斤才够(妈妈说要有小山那么高)。开学那天,她满脸灰尘回到学校,打开一直攥得紧紧的手,对老师说:“这是二十四块八,我可以上学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穷、那么脏的地方(到处都是黄土,一点绿色都看不见)!想一想自己平时那么不珍惜钱,真是惭愧!我非常敬佩王燕,我一定向她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日本感人电影《入殓师》观后感

全文共 2434 字

+ 加入清单

希区柯克对后辈导演们开示说:让观众知道接下来你想做什么,但让他们担忧你要怎么才能办到。《入殓师》的剧情没有意外,中规中矩,观众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然而还是动人。小林大悟从不情愿的入行到认同并热爱入殓师身份,以及周围的人逐渐了解入殓工作及其价值,这些故事都是线性推进的,然而该片的导演用丝丝入扣的配乐、恰到好处的细节和朴素的哲理渗透为观众解除了担忧,把一个老套的故事讲得情味盎然,让自负聪明的观众深深入戏、且笑且泪。希大师可以给滝田洋二郎批个优。

音乐

《入殓师》中久石让沉厚庄严的大提琴,可以媲美《卧虎藏龙》里谭盾紧张急骤的鼓点。不过,除了常规的营造气氛、渲染情绪,《入殓师》中的音乐还有叙事功能。因为主角是一个大提琴手,他的生活和音乐息息相关,即便后来转行也没有把提琴束之高阁,而是时不时还拉上一曲。刚开始的乐团演出,小林大悟在一众乐师之间拉大提琴,为一出交响乐贡献音符,他的琴声消弭在合奏中,扮演着音乐技工的角色。后来从事入殓工作,一番世事历练,万般感触到心头,何以解忧,唯有音乐,于是在乡间长堤上独奏,以自然为舞台,以天地为听众,雪山静默,天鹅高飞,境界超拔,此时的琴声不再是指挥示意后照着乐谱机械的应和,而是打上了强烈个人色彩的情感宣泄。后来在圣诞夜,大悟为社长和同事演奏,他的琴声在融入了对生活、生命感受之后,变得很有感染力,打动了仅有的两位听众,此时他不再是个技工,而是真正的艺术家。小林大悟对音乐的理解逐步深入的过程,也是他逐渐坚强自信、成长成熟的过程,这里音乐是一种潜叙事,琴声如诉,说不尽的世事如烟。

鱼白

鱼白即雄性河豚鱼的精巢,又名西施乳,甘腻细嫩,味为海鲜之冠,以至民间有“不食鱼白,不知鱼味。食过鱼白,百鱼无味”的谚语。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尝过河豚之后,曾发出“值那一死”的赞叹。而佐佐木社长对鱼白的美味如此赞叹:好吃得让人为难。当时小林大悟打定主意要来辞职。还没说出口,社长请吃河豚鱼白,一番晤谈,大悟打消了念头。鱼白这种高级食材充当了社长大悟之间隐形谈判的筹码,功效巨大,犹如杀手锏。

社长的居室摆满了盆栽植物,连饭桌上都放了一小钵开花的仙人掌。社长说只有植物不要靠吃别的生物为生,一个要靠死人维生经常接触尸体的人,对植物的清新素净自然很是喜欢,在植物的环绕中,尸体带来的不适会消散,这里植物相当于自然疗法的药物。然而人毕竟不能像植物一样无欲则刚,欣赏植物但自身不能变为植物,得满足身体的各种需求,于是社长在小植物园里烹制鱼白,享受美味。社长说不想死就要吃,吃嘛就要吃得好。鱼白,象征了生之欢愉,享受鱼白就是善待生命。而给死人入殓,维护死者尊严,也是善待生命的方式之一。入殓工作收入丰厚,能给人善待自身的本钱,此其一,入殓善待了生命的遗蜕,安抚了亲人的痛苦,此其二,基于这两点,大悟一口鱼白下肚后,也把辞职的话咽了下去。

影片还有很多涉及吃饭的镜头。如两次吃鸡的对比,第一次大悟刚刚着手新工作,第一次亲见尸体,看到妻子准备的鸡肉火锅,联想到尸体的惨状,大吐特吐。第二次圣诞夜,和社长、同事聚餐,大啖烤鸡,狼吞虎咽,大悟还问社长好吃吗,社长重复了吃鱼白时的台词:好吃得让人为难。此时大悟已经是思想彻底改造,业务精熟了。另外还有许多大悟一个人兴致勃勃的用餐、开车赶工作时大口吃快餐等镜头。包括鱼白之宴,这些吃饭的场景无非是在传达同一个生活理念: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好好享受生之欢愉。

静美

死是人人有份的事情,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土葬、水葬、天葬、火葬,死后的身躯总要有个归宿,葬礼仪式的不同,体现了文化的分野。古波斯拜火教教义有云:生亦何欢, 死亦何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熊熊圣火,焚我残躯。这无疑是主张火葬的宗教,对待生死有一种慷慨悲歌的气度。西方有神父牧师包办生死事务,生则洗礼坚信,死则天堂地狱,最后还有末日审判,可谓是一条龙服务,有清晰、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大家耳熟能详,没有神秘感,其生死观似乎颇为制式。而中国,则明显的是乐生恶死,有人问孔子如何看待死亡,老人家回曰: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还是专注解决活人的问题吧,把一个大问题轻巧的避开了,中国人提倡向死而生,连老了都要老当益壮,还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说到日本人的生死观,却是颇为奇特。

1903年5月22日,17岁的日本东京帝大资优高材生藤村操来到日光华严瀑布,在一棵树上刻字曰:悠悠天壤,辽辽古今,五尺之躯想不透如此大哉问。贺瑞修之哲学,值多少权威?万有之真相,一言以蔽之,即----不可解。怀抱胸中之恨,烦闷,最后选择一死,既已站在岩上,胸中了无不安。始知----最大的悲观竟等于最大的乐观。----把这些天问刻完,他就跳瀑布自杀了。很多青年对藤村操“美丽的哲学的死”心向往之,纷纷效仿,一时华严瀑布成了自杀圣地,来了断生命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波所谓的“明治自杀潮”。二战后的日本还发生了一波“作家自杀潮”,其中不乏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这样的大家。川端康成把死看作是一种极致的美,他十分欣赏自杀身亡的画家古贺香江的一句口头禅:“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对死,川端并非叶公好龙而是知行合一,最后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含着煤气管自杀了。

这就是日本人的死亡观:他们认为死是美的。为了追求死之美,居然不惜自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句话也透露出了对死亡的亲近之意。了解了日本人的死亡观,就不难理解影片中葬礼上的笑声。泰戈尔有诗云: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入殓是给死者做告别舞台的定妆,是一份创造死之静美的工作。作为入殓师的小林大悟其实仍是一个艺术家。

其它

影片除了表现人的生死,也表现了行业的兴亡,如乐团解散、澡堂关张、佐佐木的事业差点后继无人。从人生扩展到社会,从现实关照到历史变迁,全片是一阙宏大的死亡赋格曲。然而《入殓师》也高扬了生的欢愉,结尾大悟和怀孕的妻子和解,他们将一起呵护即将出生的小生命,影片也是一首生的赞美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王晶导演作品《王牌逗王牌》观后感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喜剧不好演,长得帅的演员演喜剧更难,长得帅早已功成名就的演员演喜剧更难。就拿刘德华来说,2000年前他演了《整蛊专家》《精装追女仔》《瘦身男女》等等一系列经典香港喜剧。2000年后工作重心开始向大陆转移,《无间道》《门徒》《投名状》一类警匪和古装戏增多。演技上最出彩的是《桃姐》《失孤》《拯救吾先生》这类社会话题极强的电影。

刘德华与王晶合作多次,不过也很长时间没有演出王晶的“疯狂喜剧”。早在刘德华客串《澳门风云2》时,他们就达成合作的意向,而刘德华看准的是“王晶这次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他对饰演不一样角色的渴望也是非常强。在《王牌逗王牌》中,刘德华饰演一位来自屯里的糟糕特工。刘德华饰演的特工角色很多,在其他电影中,他是颜值的担当,动作的担当,高智商的担当。在《王牌逗王牌》中,他把曾经赋予角色的这一切都抛开,饰演了一位还是天生帅气难自弃,智商与情商双低的角色。

双低不是真的低,而像憨豆像谢耳朵,明明在某些方面很出色但因为性情是个耿直boy而导致种种状况发生。譬如在马桶上与领导沈腾视频对话,被对话机器轰出厕所。譬如与亦敌亦友的黄晓明PK,三局三输没事儿就把自己搞得满身伤残,有事儿没事儿医院一日游。以刘德华的年纪饰演弱智儿童乐趣多的把戏,难怪戏外黄晓明对刘德华崇拜有佳,戏内对刘德华这个角色却频频摇头。

刘德华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厉害,什么都敢演。黄晓明在片中吸虫子、露卡通内裤很放得开,没有偶像包袱。实则自己越演越投入越没有偶像包袱,真的是什么都看开了。角色性格就是把自己性格面中的一个细节放大开来,现实中刘德华真的没机会被小辈儿们如此“虐待”,戏中双方算是过足了瘾。

德华和黄晓明双方就是相互较力相互切磋。拼努力,拼劳模,拼永不放弃。黄晓明饰演霸道总裁,是本色出演。搞笑与动作戏均有提升。刘德华饰演的糟糕特工呢,憨帅夸张,各种被整。这种演技根本不需要调动他全部的演技,不过他还是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优良学习态度,对每个细节进行琢磨。看着各位年轻力壮虎视眈眈的后辈欲求不满的学习渴望,我们一代天王刘德华也不肯半点放松自己,以至于演部喜剧演到表演上有所突破。“有一场戏在剧本里面写我只需要坐在那里笑,我就一直琢磨要怎么演。后来想到宋小宝。他是那种一出场就笑的人,我就学习他,没想到出来的效果很不错。”

《王牌逗王牌》整部戏与以往王晶的风格真的不太一样,变得干净清爽很多(污得清爽)。里面的笑料更是耿直夸张,属于你一面觉得这样处理真不高明,一面捧腹大笑的类型。反正喜剧片,消费爆米花,为祖国电影事业努力贡献GDP,有伴儿有闲就去看看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影视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风和日丽的天气吸引全家前往艺术展览馆展开周末假期之旅。活泼好动的弟弟跟着爸爸在自然园林和广场之间追逐奔跑;喜好艺文活动的我和妈妈则进到展场内,向天才达利的疯狂作品致敬;稍晚则品尝沿线的著名美食,真是一举数得、皆大欢喜。

出生西班牙的达利在求学阶段虽然任性、叛逆又搞怪,却早已显现出对艺术的热爱与才华。他初期景仰大师毕卡索,热哀立体主义,追寻几何图形与三度空间的

艺术表现。然而接触佛洛伊德“梦的解析”后,被潜意识理论深深吸引,转而加入超现实主义团体,常常在“幻想、梦境与潜意识”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后期转往美

国发展,活耀于艺文与时尚界,布景跨足电影业,还包括室内设计、剧场设计,可说是全方位的创意天才。

达利艺术中常出现的重要元素如:拐杖、抽屉、维纳斯、红唇......等,尤其是“软趴趴”的时钟和“上翘的胡子”成为达利的注册商标。俗语说:“人

们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不曾为任何事物停留,并为人们带来生活压力与生命警讯。然而达利的“软时钟”象征达利世界里,时间是有弹

性、柔软的;是会跳舞而不再那么机械式的;我们不再受时间摆布,能将欢乐的回忆与艺术之美化为永恒!

此外,令人惊叹的“抽屉人”铜雕,它身上有一整排开启的抽屉,抽屉代表“欲望”与“秘密”,沉重的身躯几乎将支撑的手臂压垮;抽屉全部打开,脸却埋在瀑布般的头发里,透露出现代人急欲宣泄却又羞于启齿的矛盾!

达利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与西班牙内战,世局混乱而他也活得奔放疯狂,并为世人留下多幅精彩作品─传达画者的梦幻情境,亦使观者心灵解放、无限驰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童年高尔基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内心深有感触!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苦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却依旧纯洁无瑕,因为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外祖母用爱点亮阿廖沙黑暗的生活,引领他走向幸福的光明!

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难免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影视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从出生就生活在“真实社会”的常人来说,我们或许会自信的认为,如果我们自己是影片中的楚门的话,一定不会出现被导演控制这么多年却全然不知的情况。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楚门没有经过真实社会的社会化过程,他从出生就在别人的控制之下演戏给别人看,他不清楚真假社会的区别。在他最初的认知里,他认为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是真实的社会,在没有比较对象存在的时候,似乎怀疑无从谈起。

那么,是什么促使楚门在最初的认知里承认了这个社会的呢?人是动物界的一员,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桃源岛这个社会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结构,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满足着其成员不同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从而维持社会的存在和运行。桃源岛之所以最初能够在楚门的认知里被接受,主要是因为桃源岛这个社会满足了他的诸多需求。如果这些满足楚门的需求的因素消失殆尽的话,“楚门的世界”也将不会存在,这将在下一个议题中涉及到。

首先,桃源岛并非一个完全没有经济生产的小城,它能够自己生产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料。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桃源岛没有与世隔绝,只是控制了楚门与外界的接触,因而,它能够与外界有充分的交流。综合这两方面来看,桃源岛从内部和外部均可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是桃源岛社会得以存在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之于楚门,这些物质基础为他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满足了他在生存方面的基本需求。

其次,导演对楚门身边各种角色的安排满足了楚门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楚门逐渐获得了归属感和对这个社会的认同,也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完成了社会化,即使这些社会化看起来不那么真实。楚门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在这个家庭中,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情感交流,彼此之间的交流使楚门获得情感的满足。出门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交际圈,这是他属于这个社会的最有力的证明,他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了这个社会,成为这个社会关键的成员。除了这两个主要的需求之外,这个桃源岛社会也从管理、治安、教育等各个方面为楚门提供了安全、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正是这些机构、制度和交往行为满足了楚门的需求,从而获得了楚门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人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檫》观后感

全文共 2553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我的健忘我遇见了你,

如果不是那个男人的背信,金秀贞会背上私奔的骂名走上不归之路。但是她在车站等了许久之后,那个男人却迟迟没有出现,悲伤的她步履踉跄,神情迷乱。她走进一家便利店,她要买一瓶可乐,可是却把钱包和可乐忘在了便利店,再回头去找可乐时,却和一个流浪汉一样的哲洙撞在了一起,她看见他手里也拿着可乐,便以为是他偷了她的可乐,她赌气似的一把夺过哲洙手中的可乐,咕咚咕咚地喝了个底朝天,并很满足似的地打了一声嗝。随后,当她再次返回找丢失的钱包,当便利店员把她的东西还给她时,才突然知道自己误会了刚才那个邋遢的哲洙。随后,她一直获得忐忑的心情希望不要再次撞见哲洙, 但是还是被哲洙碰到她了。这次,哲洙突然抢过她刚刚从自动售货机中取出的可乐一饮而尽,并像模像样地学着秀贞也打了一个很响的嗝。他们就这样认识了,随后的故事犹如春天盛开的花朵,清香宜人,美丽灿烂。他们很快相爱,结婚。

缘分总会让我们捉摸不定的,总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在不注意的地点出现。喜欢孙艺珍的朋友不会不知道另一部韩剧——不可不信缘(如果爱有天意),两代人的爱情在电影中交错穿插,而一切似乎又是命中注定。在感动中,我们或许会有一番新的体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巧合,有了巧合,才有了我们。如果把种种的巧合当成注定的缘分,我们的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唯美。一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一个小孩救了一条白蛇,很多年後,一名郎中娶了一位美丽的白娘子;黛玉流不尽的眼泪不也是为了还那份前世的冤债?

“我会忘记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甚至是自己.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我的心也会消失的....”

秀贞曾说过:“记忆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失去了记忆,等于对过去的背叛。她没有背叛他,但是她的记忆背叛了他。在小酒棚里天昏地暗的初吻,在没有车窗的车里兜风,在棒球练习场里紧握她双手的指点,两人开心的追闹,这些一切一切的记忆,都要眼看着残忍地逝去。秀贞的病逐渐加重,她甚至忘记回家的路;在给丈夫饭盒中不是一份米饭和一份菜,而是放了两份米饭;看到丈夫哲洙,却当成是她的前任男友;她把哲洙当成了陌生人,甚至错把哲洙为她前男朋友的名字。如果你深爱着的人对你说,“我爱你!”但是嘴里说出的确实她前男友的名字,这是多么大的痛苦。

“没关系,我会和你一起回忆我们的点滴,我就是你的回忆,你的心....”

为了挽回秀贞的的记忆,哲洙在家里到处写满贴满了字条;做扑克牌游戏时,哲洙故意用三张相同的红桃A;当秀贞错把哲洙为她前男朋友的名字时,为了不想让秀贞受刺激,哲洙还是微笑地向秀贞点点头。爱情,真的是说不清楚的概念,多少年以来,我们就在追溯这一问题。但是看过我脑中的橡皮擦的朋友,一定会对爱情有一个更清晰的解读。不需要太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

愿意为你付出一切,甚至你已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我依然会爱你。真爱,是不需要回报的,如果需要回报,那是什么爱情!

“也是因为我的遗忘我要离开你”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所有。他的悲伤是你的悲伤,他的痛苦是你的痛苦。

因为爱着他,所以要离开他。秀贞在他们的小屋里,再次从随处可见的便条,两人甜蜜的相片拾起了让她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她发现自己消失的记忆,让哲洙正承受着比失去自己还要可怕的痛苦,于是, 在失声痛哭中,在她仅存的记忆还清醒的时候,她选择离开。

“对不起,非常对不起,我一直不想让你伤心.上帝啊,我这是在干什么?看到这封信你哭了吧!我不想看你流泪或者痛苦,我想看到快乐的你,可我只能让你苦恼.哲洙,我最爱的哲洙.请不要误会,我深深爱着的只有你,我只会想着你,只会念着你,我是多么想让你看看我的真心,我多想在我还能想起你的日子里告诉你我有多爱你.也许是我太心急了.我,金秀贞,只爱崔哲洙,一个人.我不想忘记你, 我也不能忘记.你能感受我的想法,我的心意吗?我很怕那些短暂的记忆什么时候又会悄悄溜走,在这之前我必须告诉你一切.我很爱你,非常抱歉.因为我的健忘我遇见了你,也因为我的遗忘我要离开你,你是我生命中最灿烂的乐章,我是多么感谢上帝把你赐给了我.我不需要去想起你,我的身上有你的影子,我的一颦一笑都有你的痕迹,也许有一天我会忘记你,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分开.尽管你没对我说过我爱你,但我知道你也是深深的爱着我的.请原谅我的离去。。。。。。”

秀贞走了,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她可以让记忆渐渐地消失殆尽。没有了记忆,就没有了灵魂。体会不到孤独,体会不到痛苦。对着海边,她可以任凭思绪漂泊,海面上的海鸥阵阵飞过,随即消失于无尽的海岸线。岸边的她如摆脱红尘的出家人,了无牵挂,任凭时光冲洗,岁月浸透。她的思绪有时候如飞翔的鸟儿,穿越时空,似乎在追寻着什么。她有很多相片,对她来说,都没什么意义。唯独一张,她与他紧紧相偎依。相片中的她为何笑得如此灿烂,旁边那张英俊帅气的脸为何如此熟悉,在哪里见过么?如果有来生,那么我之前一定生活在天堂之中,秀贞心想。对着大海,秀贞一直在勾勒他的面容,一遍遍地,反反复复。他来了,他蹲下来替她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他竟然与我画本中的他如此相似,他身上依然有那股熟悉的味道。“这股味道我在哪里闻到过?”泪水从他的眼中滴落下来,“为什么你哭了?”后来他带她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在哪里见过么?好像以前也有个男人这样站在我面前,手里拿着一瓶可乐,“这是天堂么?我好像梦里见过这个地方,如此美丽”,她一下子想起了所有。

故事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忘记爱情的描述,也在于让我们觉得忘记真的是可怕的事情。很多事情来不及品味,日子就已经过去。时光总是在我们无法记忆所有的事情中流逝,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试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文字,试图用只言片语来挽回不再的一切。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当我们不在拥有,我们只能让自己做到尽量不会忘记。

过去的一切像梦,而梦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只能在梦境中细细回味,为我们不能回头的生活找些精神的慰藉。当尘封的记忆打开,当过去的美好映过脑海,我们可曾体会到,那些发黄的文字和图片竟是如此牵动我们的神经。

有些事情可以忘记,有些事情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任凭岁月如何久远,任凭我们如何善于健忘,只要脑海中那个场景晃过,只要那股熟悉的味道飘来,所有的一切如出窖的陈年老酒般清香甘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程耳导演最新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特别的片子,无法归于任何一种类型。程耳也是极个性化的导演,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剪辑兼歌词。作品不多,但演员们都爱他。李安冯小刚没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大尺度,葛大爷光溜溜的脑袋长出了寸毛,就连倪大红喝起稀饭来,也特别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人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赵宝刚也是惨,饭桌上没蹭到饭,反被姨太太的断手吓了个魂飞魄散)。

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毛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庞杂,人物众多,细节处却有用心雕琢,跟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的分明就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冯小刚也演过杜月笙,长相上是挺接近。不过葛大爷拿准了杜月笙的气场,都说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小六,倒是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角色。她本来是王先生的老婆,王先生有权有势家里却没有一片草原。小六这匹浪蹄子的野马,只能在外撩汉解闷。

勾搭过钟汉良,也撩过小鲜肉韩庚。程耳特别喜欢用俯拍来彰显章子怡的风情。章子怡跟浅野忠信的对手戏最多,尺度突破以往,床戏就跟葛大爷的头发一样蹭蹭往上冒,车震、强暴、禁室培欲与凌虐,两个人滚在一起混成了最极端的罗曼蒂克,情欲、暴力与本能都在其中显现。

有一幕戏是,章子怡坐在渡部身上颤动,与跪坐吃饭的场景交替,她一直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高潮时刻跟脚底抽筋毫无区别。

导演的解读是,章子怡对渡部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求生欲,而不是情欲。但我对章子怡这样刻板的表现还是失望的。当年冷清的玉娇龙,被时间塑化成了温柔的妈妈桑,可能当了妈之后,真的会影响情欲的表现。

巧合的是,章子怡曾经演过孟小冬。也就是那个先被梅兰芳休了,后来又跟杜月笙结婚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

杜月笙喜欢了冬皇二十几年,从没用过什么手段逼迫,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体恤敬重。葛优对章子怡,也始终是稳重的,不露声色的。只有后来他与章子怡失散,念着旁白,“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透出一种稳重的思念,有礼有节,恪守着旧世界的罗曼蒂克。

卖水果出道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片里的人物,大概都秉持着头等人的稳重作派,乱世之中保持着朴素的准则,保持着一种体面的浪漫。

王先生明知道太太给自己戴了绿帽,还是软了心肠,一边就着咸菜喝粥,一边嘱咐给她留条后路。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程耳真是爱拍吃吃喝喝的戏,除了《我爱我家》就数罗曼蒂克喝粥最香了哈哈哈。导演也说了“人生最终就是就着咸菜喝粥。”

陆先生从血光飞溅的枪战现场撤离,仍然从容不迫,没有抱头鼠窜,而是站起身,稳重的一步一步向后走,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杜淳演的马仔,以前是拉黄包车的,既可以拉车也可以帮忙买菜杀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收一趟来回的车钱,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闫妮演的管家王妈,对着一大桌子青帮大佬,说话照样不卑不亢。中了弹血流如注的时候,瘫倒在沙发上,还不忘把腰间钥匙取下来,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

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昨日世界何其相似。难怪茨威格写完《昨日的世界》就去死了。“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走到一个时代的末尾,礼崩乐坏,不堪其重的人都纷纷死去了,像一片羽毛轻轻地飞出窗外。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

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

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最感人的演讲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次感人肺腑的演讲,里面有一小段讲到一位女孩子、妈妈和酒店老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苏州,小女孩子跟妈妈吵架,妈妈说了几句,告诉孩子你已经读高中了,妈妈下岗了,每天给人家做清洁工。小女孩子对妈妈说: “妈妈我不是过意的,是马虎了”.妈妈说: “孩子啊,妈妈要是工作马虎了,这钱谁给我呀,你连这次小小考试都马虎,你以后高考怎么办”.那恨心的孩子关上门,离家出走,多么少的事情,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这一关门, 就可以放弃,晚上妈妈发动全家所有人都找不到。那孩子八九点钟了,一个人走在江边,她又冷又饿,流着眼泪恨死自己的妈妈;走到酒店门口,老板看见了,给她一碗面。她接过了过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忽然跪下对老板说:“你比我妈妈还要好”.老板听了小女孩子的话说:“凭你这句话就不给你面吃。我只给你一碗面,你就那么感谢我,你妈妈养你这么大,那么幸苦,你不感谢”;孩子一下恍然大悟地跑回家,妈妈晕倒床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看了这段故事后,感想到父母的爱是无私,是多么伟大.想想自己有时为了一点小事都接受不了父母指责,有时还跟父母发脾气;后悔自己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真的很惭愧, 父母给我吃好的穿好的,含辛茹苦养大我,我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请爸爸妈妈原谅我以前的无知。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战感人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1406 字

+ 加入清单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而且我知道,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接受!!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考虑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后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己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己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己,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对比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面对战争之时,会有怎么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责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己,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己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后,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希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童年高尔基作品观后感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阶段,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而对《童年》的作者高尔基,童年是痛苦的,并且这痛苦也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

《童年》讲的是高尔基年幼时,爸爸去世了,妈妈又改嫁,高尔基一直由善良的外婆和凶狠的外公照顾着。外公只要发现高尔基有错,便会拿树枝抽打他;外公心情不好时,也常常殴打外婆。外婆却对高尔基百般疼爱:她常给高尔基讲优美的童话故事,保护高尔基免遭外公的毒打……高尔基还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财产大动干戈,用粗暴的言语互相指责。而且家里的女人永远是男人的出气包,她们一直遭到轻视,这显然是一个俄罗斯小市民家庭……高尔基十一岁时,妈妈因为肺结核而永远离开了他;不久,外公也破产了,他连寄人篱下的生活都过不了,只能自己养活自己,独立走上社会。为了生计,高尔基到处捡垃圾,偷建筑材料,在学校还被侮辱成乞丐。他只能边挣钱边学习,赢得了同学的尊重。

高尔基从小父母双亡,我却有爸爸妈妈的照顾;他从小遭遇外公的毒打,我也没有。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然而我们还不满足,常常攀比来攀比去。再看高尔基,他穿着外婆的外套,破旧的黄衬衫和妈妈穿烂的皮鞋,一身五颜六色地去上学。同学们看到后常常笑话他,高尔基却更加努力地学习。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吧!

我的童年很幸福。小时候我很调皮,有一次,妈妈送给我几条小金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我觉得小金鱼们只能横着游,不能竖着游,太不自由。于是我找到一个花瓶,把金鱼全部倒进去。看到金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我很兴奋。过了会儿,妈妈发现我一直盯着花瓶,就发现了花瓶里的金鱼,不禁哈哈大笑。我的幸福童年像一颗糖果一样,永远地埋在我的心中,我会一直珍惜它!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好,与高尔基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既然我们有比高尔基幸福的童年,希望我们能有比高尔基更成功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