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炎黄

炎黄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炎黄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炎黄问题。

分享

浏览

5903

作文

5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展开阅读全文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事迹: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展开阅读全文

化名“炎黄”传递爱心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张纪清就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1980年,他就在祝塘镇从事养殖业,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他靠着勤劳致富赚取的钱盖起了三开间楼房,还有四间门面房。

有了钱,张纪清想的是不能光顾自己。同时,他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有点不满,很多人一心向钱看,为了钱甚至不择手段。他说当初自己捐款的动机,就是要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不要眼睛只盯着钱”。

1987年6月28日,张纪清第一次化名“炎黄”,用“无锡汉昌路1439号”这个假地址向祝塘镇党委汇款1000元,请其转交给正在筹建中的祝塘幸福院。之所以当时化名“炎黄”,张纪清认为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传统美德,起“炎黄”这个名字意在明志,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之所以当时用化名和假地址,张纪清解释说,是怕让人找到。既然选择了帮助人,就别想着留名,这样也就不会给被资助人留下心理负担了,没想到这一藏就是27年。

这些年来,光有明确记录的用“炎黄”及其相关化名的捐助记录就有30条,他捐助的对象主要有祝塘敬老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有贫困学生、受灾地区。

在张纪清家里,他自己还保留着厚厚的一叠汇款单据和包裹单,上面大多写着“炎黄”“黄炎民”等寄出人姓名,还有的则写着张纪清的真名。“写真名的是化名为‘炎黄’之前寄出的。”

祝塘镇退休教师、今年64岁的丁道昌是张纪清的挚交好友,曾7次远赴宁夏希望小学支教。去年,张纪清相约去宁夏看望这位伙伴,顺便也考察一下当地情况看能否出一份力,但是到了银川就因脑梗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一个礼拜后,他是拎着氧气瓶回来的。”老伴黄琴芬告诉记者,张纪清喜欢独来独往,前几年身体好的时候经常去中西部贫困地区走动,说是去“旅游”,其实是为后面的捐款捐物“打前站”,这些经历现在想来后怕,但这依然没有改变他做好事的初衷。

后来养殖业不景气之后,张纪清到祝塘工业公司经管办当了一名会计,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属于民办人员,退休金至今也不过每月78元,加上失地农民的补贴款500元,他的月收入就是578元。

收入不多,但捐款照旧。捐出的钱从哪里来?张纪清说,依靠全家人的支持,每年春节,子女都会孝敬给他几千元。平常如果需要什么开销,一个电话,子女们也会立即送上门。家人也都知道他常在做善事,但从不问他钱用到哪里去了。爱人黄琴芬的退休工资也被他支取了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炎黄精神”崛起大爱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炎黄”是谁已不重要,“炎黄”已经从一个名字升华为一种精神,受“炎黄”精神影响,乐善好施不留姓名的“炎黄们”在当地层出不穷。

祝塘敬老院是“炎黄”首个捐款资助的单位,在敬老院的账本上,记载着历年捐款捐物的数字。除了“炎黄”“黄炎民”这两个张纪清化名的捐款记录外,还有署名“炎黄姑娘”“另炎黄”等许许多多其他受“炎黄精神”影响的爱心人士的捐款。学“炎黄”、当“炎黄”的良好风尚在江阴蔚然成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品牌。

27年来,“炎黄”的事迹曾被不少媒体聚焦,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曾专程到祝塘拍摄了专题片《谁是炎黄》。受“炎黄”精神影响,乐善好施不留姓名的新“炎黄”在当地层出不穷,江阴也因10万青年志愿者遍布城乡而被誉为“志愿者之乡”。

人们一次次地寻找“炎黄”,在当地小学有“炎黄大队”,镇里收集了不少有关“炎黄”的信息,有汇款单、新闻媒体的报道……为弘扬“炎黄”精神,表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江阴市在1998年专门建了个陈列室,同时被命名为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4月,又被无锡市委命名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炎黄”陈列馆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地,每年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到这里来参观。在这里,“炎黄”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群体代称。

2013年2月3日,祝塘镇兴塘新村村民朱利兴跳入淤泥池,救出险被淤泥淹没的男孩,谈及此事,朱利兴只是说“我下次还是会这样做”。63岁的祝塘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丁道昌,以每天一个电话的执着打动了志愿活动的组织方,作为“超龄”志愿者踏上了宁夏支教之路。77岁的退休教师戴玉才连续5年打扫公交站台,扫坏了无数把扫帚。他还和自己的爱人一起,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这么多年来,张纪清也会去“炎黄”陈列馆走走看看,听听大家是怎样议论“炎黄”的,而这么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着和“炎黄”一样的事,才是让他最欣慰的。文/冯琳

展开阅读全文

谨记你的姓名是炎黄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操场上,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微风轻拂,晨曦照亮每一个肃穆凝望国旗的脸庞,整个校园弥漫着宁静又庄重的气氛。

自上学起,这样的场景便是每周一都能看到的,再熟悉不过了。

小学时的我还懵懂。国旗与国歌背后的故事听了很多遍,有关革命先烈的事迹也看了不少,老师和家长更是时常教育我要热爱祖国。可是,爱国二字于我而言依然是模糊的。爱国,应是很崇高的一种感情吧?仅凭我一己之力,该如何表达爱国之情?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读到文天祥在敌军入侵之时,孤身一人起兵救国,企图力挽狂澜,被俘后仍宁死不屈。我读到陆游一生渴望为国奋战,壮志难酬,“铁马冰河入梦来”。无数为国捐躯的志士,知名或不知名,都曾为国抛洒热血。这,就是所谓爱国吧,我想。

只是如今的我,又该怎样去做?

观今之中国,变化发展可谓巨大。且不说那些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仅是自己的生活,近年来就有了不小的改变。地铁线路的增多,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出行更加方便;网购平台日益发展,足不出户便可收到自己想买的东西;移动支付渐渐成熟,甚至成为了中国的一大特色。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努力生活,充实自己,学习更多新知识,进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或许便可被称为爱国了吧。

原来,爱国不必轰轰烈烈,抛头颅洒热血;也不必为中流砥柱,救国于危难之中。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胸襟。身为一个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普通人,我能做的或许很有限。只是尽己所能,爱国之心长存。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再翻开历史,细细品读。

那天,我看见了才高八斗、挥毫泼墨的文人,他们的诗篇千古流传,纵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也不曾被淹没;我看见了征战疆场、杀敌报国的将士,他们的精神万世常青,任时过境迁依旧震撼人心。我听见了五千年不曾停奏的宫商角徵羽,将经典文化代代传唱。我感受到了永不湮灭的中国魂。

掩卷,静思。默然良久。

就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谨记我的姓名炎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