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应用

应用作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应用相关内容的作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应用问题。

分享

浏览

1428

作文

48

应用修辞,增强说服力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适当采用比喻、头韵(即连续数个单词的头音或头字母相同)、夸张等修辞手法,采用幽默、平行结构等写作手法,可以把道理说得更加透彻,把观点表达得更加鲜明,把平淡的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增添文采,激发读者的共鸣。例如:

1.Many people have tried a thousand times before they achieve their goals.(夸张)

2.Only a madman would choose to live in a modern city.(夸张)

3.Our life would be like soup without salt or flowers without sunlight.(比喻)

4.The best way is to reduce,reuse and recycle.(头韵)

5.For children.the Internet is another way to waste more hours.(幽默)

6.If you want to earn a satisfactory grade in the training program,you must arrive punctually,you must behave courteously,and you must study conscientiously.(平行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比喻等修辞格的使用及谚语等的引用关乎作者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因为它们在英语中的意义往往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很容易误用。只有多多学习,认真分析它们的应用环境,使用起来才能锦上添花。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会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首届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国际会议征文启事[CSTA2024]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STA2016] is the premier forum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new advances and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he conference will bring together leading researchers,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n the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field of interest from around the world.

CSTA2016 is scheduled to be held during March 18th – 20th, 2016 in Changsha, Hunan, China. 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b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n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nd submit for EI and CPCI index.

We further seek for contributions that address the field of visionary applications enabled by all kinds of computer science. You’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ubmit your new research to us which must not have been and will not be published elsewhere or submitted to other journals/conferences before our review notification.

会议录用的所有文章都将由出版社提交EI和CPCI(原ISTP)检索。

Conference Secretary:

Email:

csta2016@163.com

csta2016@vip.163.com

Tel:

0086 15818707441

征文主题

A.计算机科学理论

B. 网络机器人

C.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本次会议旨在为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分享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欢迎您踊跃投稿,并于2016年3月18日-20日前往中国长沙参加会议!

若您的稿件通过审核,将会由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社出版,并提交EI和CPCI进行双检索。

-------------------------------------------------------------------------------

请于2016年1月15号之前将您的稿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递

邮箱:csta2016@163.com

csta2016@vip.163.com

Easychair: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csta2016

---------------------------------------------------------------------------------

*原创

*英文

*不少于四页

*投稿请注明“投稿+联系电话”

---------------------------------------------------------------------------------

会务组联系方式

邮箱:csta2016@163.com

电话:15818707441

--------------------------------------------------------------------------

CSTA2016组委会

csta2016@163.com

http://www.csta2016.org/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变相的考察句型与词汇的灵活应用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写作不同于语文作文的写作,如果说语文作文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舞蹈,那么高考英语写作就是带着枷锁在跳舞。我之所以这样来形容,是因为高考英语写作的内容都已经通过文字、表格、图片这三种形式给定大家了,内容方面,不需要学生进行发挥,大家所需要发挥的就是给这个不变的内容不要老去穿毫无变化的校服(简单句),而要去穿一些不一样的衣服,让它显得不那么单调,让判卷老师能看到不同,而那些所谓的衣服也就是多变句型词汇

展开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239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而且,现在“农远”工程的实施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保障,下面谈谈语文教学中信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现在,小学中高级很多班级已经建立班级QQ群,许多学生已经有自己的QQ,甚至博客、论坛,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网络预习,群预习等方式,通过QQ班级群,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再通过网络平台,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这样,利用现代信息这样丰富的预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声形并茂,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如《詹天佑》一课的教学,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上山难的问题。课文是这样叙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段话如果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悟”,或者老师连比带划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车怎样推怎样拉,化静为动,学生就轻而易己地理解掌握了,进而,兴趣盎然地探索课文的其他内容。

再如,阅读教学注重词句理解和文章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逼真入情的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执教《山雨》时,设计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下载相关资料、图片,使用FLASH动画制成雨景及实景拍摄的山雨图,让学生醉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让学生看着,听着,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资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如《藏戏》的教学,教师把藏戏的三个特点,制作成适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再如,执教《和田的维吾尔》,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维吾尔的民俗风情,可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维吾尔族神奇美丽。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事实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图文并茂、声形并举,多样互动,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我知道的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录”“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查找收集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活动前,学生要围绕主题,查找资料(诗歌、故事、演讲稿等)选择材料或者自创材料。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查找收集、分析处理的信息能力及自我创新发挥能力都得到锻炼。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创新的欲望。在综合性学习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节目,进行有关汉字知识的问答。当主持人要求大家猜一猜字谜、讲有趣的汉字故事、讲解汉字的演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等,用电脑中的播放器或其他软件播放展示。每当此时,学生们无不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种渴望表现,那种学习的激情溢于言表!学生们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利用HiclassSW平台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互相之间质疑问难,大家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高涨,学生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自己的实践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335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员,要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呢?根据这一学年以来,针对我市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的教研活动情况,在对教研活动中的反思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教研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研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原因、得出解决方法、构成教育理论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研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语文、数学等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在课程核心思想的沉淀上无法比拟,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参照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规律,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都是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因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陷入困惑之中,这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积累、研究。信息技术课不是计算机软件培训课,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那么如何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探究信息技术课堂特有的教与学的规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彻素质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问题,而教研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开辟了这样的一条捷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教研。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现状和反思。

在大多数学校里,和其他小学科(也叫副科)一样,受传统旧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得不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能勉强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而教研活动在中学却开展得很不理想,有的学校根本就不开展,有的学校完全照搬别的学科的教研方法,形而上学。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大环境的因素,有领导的意识因素,也有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1、客观条件限制——信息技术教师少,学科新,教研难度大 ,一般来说,学校教研活动主要是在教研组内开展,其常规内容包括教材(资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交流,教育教学现象分析讨论,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心得交流等等。目前我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只有七年级、高一年每周两节课,其余的年级基本上都没有安排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开课的年级少,一个学校有三、四个信息技术教师足够应付信息技术教学,正因为如此教研活动开展难度大,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处于应付状态。由于学科新,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还有很多需要探究的地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新问题、新现象,在以往的课堂或其他学科的课堂都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教师处理起来没有老教师的引导和过去的经验总结来参考,许多教育教学问题处理和研究起来很费力气,常常得不到正确的解决。久而久之,教研的热情大减,慢慢消失。

2、信息技术教师的多重身份——教学不被重视,杂事多,信息技术在学校里都被看作是小学科不咸不淡地存在着。根据课程目标,在学校里一般课时能够按照大纲上的要求开满,但是,一遇到特殊情况,信息技术课要为其他学科让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热情被冷落,另外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干与不干一个样,教研的开展也得不到重视,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其次,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使用具有多重性。信息技术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等科室兼职,还要负责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系统、软件维护任务。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却不是在教学和教研上。信息技术教师接触的大都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不是学生。他们很少有时间静下来看看教育教学理论,很少有时间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和探讨,开展教研活动更是一种奢谈。

3、事倍功半——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早期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是电教人员来充当教师,而电教人员都是由相关学科例如物理学科老师半路出家,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规律基本不了解,但是他们有各自原有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研究中也照搬过去的模式,忽略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自然事倍功半。近年来新毕业分配的本专业学科教师,他们有较强的技术但是却过分强调技术,但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了解,对信息技术课的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不明确,认为课堂里传授学生的是技术。因此他们眼中所谓的教研就是多看看专业技术上的书等。另外,很多老师以为,信息技术就是教学生电脑技术的,学生懂得操作就可以了,因此课堂教学和软件培训班一样,再加上学校不重视,更谈不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了。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方法

信息技术课传授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是技术还是意识?培养学生的又是什么?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从何而来?信息技术课堂难道就是电脑培训班?“教师即研究者”,不管目前面临着多大困难和困惑,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活动不能停,根据我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开展情况,总结出几点建议:

1、网络教研

传统学科有着很长的历史,众多的教师,教学研究在组内就可以完成。但信息技术教师不行,然而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网络。网络是个大的图书馆,也是一个好的老师和朋友,在网络上,有很多信息技术教研网站上都有论坛,那里有成百上千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学者,他们在论坛里或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热心地解决你所提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还会给你提出使用的建议和方法。例如:“信息技术教育网(www.nrcce.com)”的论坛,里面的栏目丰富多彩,包括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还有心得体会、教学笔记,还能实时交流、探讨等。以及努力创建“龙海教师进修学校”网站里“信息技术”学科的资源素材共享,充分利用我们自己所建立的“龙海信息技术教师QQ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互相帮助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因此网络教研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方向,是免费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和资源共享经验传承的具体应用

2、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很多优秀的教师经常反思,而且善于反思。反思的种类有很多,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学生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不听课或听不懂的现象。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应从反思开始,由于学科的历史不长,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照搬别的学科,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怎样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而不至于课堂失控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验证自己的方法,在课后反思课堂中的问题,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师不但是技术的行家,也是课堂教学的里手。

3、与其他学科教研联合开展

独木不成林,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培养具有合格意识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和其他学科联合展开教学研究活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每一门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有着自己的精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理解。通过和他们交流探讨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的提高,这种方法在学校里还是比较容易实行的。因此我们建议信息技术教师每学年都要走进别的学科课堂,去听其他学科教师的课,触类旁通,反思总结,吸收好的教学方法。

4、校际交流

开放教研环境,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机会。每个学校都有教研活动,同时开展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每个学年一到三次,在每校间轮流进行。特别是初中校,根据学校教研片的划分,增加片区学校间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联系,在具有不同教研理念和风气的学校之间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彼此借鉴彼此的经验,就会拥有更丰富的教研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每个学校的人数都不多,因此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大家多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总比单兵作战要好得多。

总之,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是小学科,但是它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是一个大舞台,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要提高教研意识,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方法开展教研活动,我想,信息技术的明天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0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将信息技术课逐步列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此后各地采取了诸多积极的措施,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步伐。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探索与跋涉之路,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苦乐年华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但以后的10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普及应用,作为中小学生接受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课程愈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教材建设也相应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处在建设“初级阶段”的课程教材,还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芜介绍说,现在全国各地都以很高的热情、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信息技术课教材编写和研究上,总体情况是百花齐放,同时,水平也参差不齐。到目前为止,在各地中小学中使用的教材有140多个版本,但内容均不是特别理想。

据了解,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尚较陈旧、烦琐,语言乏味,像“使用说明书的分解”,和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尚有差距。在系统上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且深度不够。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应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然而现有教材大多讲计算机的使用,对网络安全、网络伦理、与技术相关的人文道德等内容涉及得较少,并且在计算机使用里文字处理、打字等篇幅较长。同时,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忽视应用和操作。

信息技术课是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在形式上除了书本外,还包括多媒体形式,如光盘、VCD等。而现在优秀的教学软件比较缺乏,更多的像“书本搬家”或“电子练习册”,既没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独特功能,又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沼。

渔舟唱晚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授业、学生求知的重要渠道,好的教材是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在现阶段,全国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出现一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信息技术课还十分年轻。由于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各地课程的进度很不一样,有些学校开始计算机教学探索已20余年,有的则刚刚起步。所以在系统性上都只好以学生的零起点为标准,这样在内容上交叉重复,没有层次,不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其次,信息技术课由于是新兴的学科,不可能像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一样,已有严密的学科体系。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很多教师不是计算机教育科班出身,而且教龄较短,还都较缺少教学经验。对他们来说,教材建设是边教边摸索的过程。

再次,各省市遵循“一纲多本”的原则,都在自己编写教材。编者有计算机界的,有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有一些知名出版社。虽然形式丰富,角度多样,但内容却基本上变化不大。由于“一纲多本”在“本”上没有规定限量,而且教材出版也包含经济因素,各地积极性较高。同时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意识限制了省市优秀教材的交流。

教育和计算机软件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开发教学软件的企业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探索尚不完善,比较缺乏个性化、真正适合中小学教与学的软件。同时有些中小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定位却不准,结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风雨无阻

专家指出,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计算机教育在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劳技教育和职业教育,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更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

具体到教材编写上,应准确把握基础教育的宗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信息技术教材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计算机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我们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探索小、初、高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精简不失实用,严肃不失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体现先进的认知理论和教育观念、适合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与教材体系。

在教材编写上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突出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学习,进行学科渗透,是极为必要的。

由于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机器设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各有差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最好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使得不同学校可根据课时、师资和设备等条件灵活安排。教材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体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以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为主,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等,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powerpoint、画图,以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教育部门和企业也要加强协作,共同致力于优秀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要真正编写出让教师爱用、学生喜欢的教材,还应该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不懈的思考与研究。任何不足都是成长的印记,要善于从问题中总结教训、规律。同时,不断补充进新的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而对于目前教材版本的繁多,王晓芜认为,应多出精品,抓好精品的推广和使用,避免较高水平的重复。全国范围内有几套优秀的、可供不同地区选择的教材就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教材竞争应该是学术上、教学水平上的竞争,而不应该只是经济利益上的竞争。

春暖花开

现在,全国各地在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各地不可能平衡发展,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走一步,走快一点,在教材改革上积极探索,迈出更大的步子。

让全国90%的中小学校都动起来,再逐步发展,逐步规范。王晓芜表示,对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来说,这段时期都是学习摸索的过程。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利于活跃课程教材的研究氛围。通过一两年的时间,有了实践的检验,有了经验的积累,有了更清醒的把握,相信一定会迎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更加明媚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11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特别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所以教学水平也得不断提高。以下就是我在课改半年来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在新课程中,所有学科的课程结构都采用了“模块”化的形式,包括信息技术学科。这样的结构设置有什么好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所谓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信息技术学科共有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从而在数量上以及内容上实现了课程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提供了方便,形成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也就是说,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2)与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方式相比,模块化结构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每一个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作为核心,模块的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而设置。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首先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的目标,在具体的每一节课没有必要求让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加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等。而到最后,通过综合的练习、操作或测试去检查学生对整个模块的学习有没有达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间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可能某个目标过于容易,在完成本节课目标后,他可以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拓展;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讲,可能难于实现,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目标,可能要用几节课或是课后来完成。所以,如果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实施教学,到了最后,学生在某个模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在某个主题统慑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将会是非常宽广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为老师的轻松施教提供了前提。所以说,模块化的结构设置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非常好的新的信息技术教材,和以前的相比内容较多,难度加大了。现在的教材都是非零起点的,也就是说,学生要能很好的完成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学习,在初中应该有一定的基础。而这么多的内容,要求学生在36个课时内完成学习任务,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好多从下面上来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时候连计算机摸都没有摸过,更别说是应用。他们连计算机最基本的开关机都搞不清楚,要再让他进一步的学习,他觉得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有变通的办法,那就是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但是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模块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水平测试。因为,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校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如果说,最后的测试是由学校来命题、来组织,可能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学校它能掌握本校学生的实际,然后会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测试。而如果是统一由省组织来进行会考,那么它的标准是什么?它要考察学生的哪些方面?由于各个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可能选择了不同的内容,那么,由省组织的会考的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

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我认为,课前的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课之前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整堂课的实施过程,要仔细的理顺整堂课的教学思路,要认真考虑各个环节的具体如何去实施。比如,哪个地方要详细讲,哪个地方要简练讲,哪个地方要演示,哪个地方要学生自学,哪个地方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分为几段来实施教学,这样的实施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这些细节,老师的备课想得越周全,在具体的授课中,老师的应付就会越加自如,为一节成功的课打好基础。在进行演示操作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事例,最好是与学生平时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生感兴趣事情,象这样的事例就是要靠老师平时的积累、平时的留心观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的教学学生才能喜欢。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非常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在给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时,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难度适宜的练习,练习的过程应该由浅入深,要有一个过度的过程,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有信心往下学。通过这样不断的学习、练习,形成一个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教学才会多姿多彩,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声有色。

展开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2804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即将结束,学校工作正忙,忽然接到通知,让我到芜湖参加“国培计划”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培训班学习。我校是首批省级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也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但我深知我的信息技术知识落后、信息意识薄弱,学校设备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些落后,自己年龄又偏大,学校毕业班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怕不能胜任这次培训。

21日下午第一场讲座就让我眼前一亮。张新明教授的讲座《教育信息化政策与信息化领导力》,我才感到教师要想发展,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学校信息化很关键,要把信息现代化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我突然感到我们教师身上的压力变大了,由原来的不情愿到不敢怠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现、动静交替结合、穿越时空等特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听了教授们的讲座: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教育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要正确定位自己,支持每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模式变革;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教育,这些观点都让我思想的火花受到冲击。

可以说这些讲座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我平时都停流在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这次的学习讲座,才真正的认识到自身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能力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学校要想发展,教师要想提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如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近两年来我校配备了班班通,下学期又配备了三个电脑教室,老师们积极性很高,信息技术水平好的多位教师运用也很熟练了,几乎每节课都有相应的课件,正是这些一线的教师引领着我校在教学手段上的变革。

培训的面授阶段刚刚结束,在后续的网上学习阶段我会认真学习,学习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又到期末了,这学期,老师为我们上了两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现在反思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对于“教学法”,我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主要还进行了两次实践:每位同学都亲历了一次“说课”和一次“试教”;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说课”时,同学们都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要教的内容,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法。而我在说课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对比其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说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结合了见习时的经念,把“建构主义”和“戴尔经念之塔”理论应用在课堂上。我想,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法”的辅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认识计算机》的“试教”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亲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三、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例如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由于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都能理解。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

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以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

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应用与创新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从愚公移山说起

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常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坚持,要执著,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并不赞赏愚公的信念,而且也并不欣赏这个人。他脑筋呆板,不知变通。聪明人所应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素质就是知道寻找最简单易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说这个愚公,他嫌王屋、太行二山给自己带来不便,但他为何就不想想,是绕道而行的困难大些还是移山的困难大些?当然,最聪明的方法还是搬家。只认准一条道,也不考虑其是否可行,就硬着头皮顽固地走下去,绝不是现代人应提倡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要具有灵活的头脑,只有时时刻刻掌握最佳方案的人,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不被时代淘汰。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不知搬家,而只会和愚公一样去移山,不知用缝纫机而只会像老太婆一样去磨杵,那么我们即使不被骂做“东亚病夫”,也会被骂做“东亚愚夫”。

展开阅读全文

正反对照,突出论点——对照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结构有两类,无论哪一类,绪论部分都要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才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一)正反对比型

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后相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二)破立结合型

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优秀例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 (反面论证、概括原因。)(高考满分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本论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以应用数学知识为题的作文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吃完中饭,妈妈带着我去建设银行取钱,来到富丽堂皇的建设银行,妈妈在自助取款机上取了钱。接着,妈妈带着我向天问旅行社走过去,一路上我看见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热闹极了。不一会儿,到了天问旅行社,妈妈问我,用100元钱买一张益阳到广州的硬座火车票,再用剩下的钱给你买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够吗?妈妈提示说:一张火车票69元、手续费5元,一个文具盒20元。我算了算:

100元-69元-5元=26元

然后,26元-20元=6元

发现26元(>)20元

于是,我大声地、理直气壮地跟妈妈说:够!妈妈笑着说:宝贝!你真棒!待会奖一本令你神往的公主童话故事书。听了妈妈的夸奖,我高兴地一蹦老高,甜甜地说:妈妈,谢谢您!

[以应用数学知识为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临床应用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治疗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取野牡丹根2-4两(干品)切碎,加水500ml,煎至100ml左右,顿服或两次分服。共治72例,1剂治愈(服药1次后不再腹污,次日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29例,3天治愈(服药后腹泻逐渐减少,3天内消化道症状消失)35例,4天治愈(服药后腹泻及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但大便至第4天才成形)4例,无效4例。治愈率94.4%。据观察,一般服药后数小时即止泻,肠呜音减弱;多数病人次日便秘1天;腹痛于止泻后逐渐减轻。但腹胀消失及食欲恢复较慢。治程中来见不良副作用。

结语:

油用牡丹项目建议书篇二

国家牡丹籽油行业标准发布暨牡丹产业化发展座谈会11月26日在菏泽牡丹大酒店隆重召开召开;此次会议主旨在于牡丹籽油行业标准的发布;牡丹籽油有了专属的行业标准。本次发布的《牡丹籽油行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企业代表,全程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研讨,论证等工作。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依托牡丹优势资源,出台奖励措施推广牡丹种植,同时将牡丹深加工链条延伸到健康食品、大日化等领域。目前,菏泽市牡丹区牡丹面积达8万余亩,产值达3.6亿多元。

去年11月,XXX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还亲自莅临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倾听地方政府和企业汇报牡丹产业的发展状况。此外,国家林业局也已将菏泽列为中国油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据介绍,菏泽牡丹籽油的原料收购与产品生产数量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日渐扩展。在当前形势下,牡丹籽油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显得非常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雅思习作二: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

全文共 1966 字

+ 加入清单

Recently, the result of a survey indicating that peopl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applied science while basic science is neglected to some extent has aroused public focus. Some people think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e statement. However, others firmly believe the result of survey is doubtful.

Those who are in favor of the view are supported by a lot of facts. One of the facts is that more young men opt for applied science as their majors in the university. A report published by MIT in 2003 shows the number of enrollments in applied science had risen steadily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on the contrary, the figure of enrollments in basic science had fallen by 35% since 1995. In addition, the concern of university authority and the teaching resource investment on subjects of basic science gradually decreased. Only 30% of annual budget was spent on basic sciences, compared to 70% on applied science on average. Finally, the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set up all sorts of funds to subsidize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sciences. Yet the investment on the basic science is even considered as a waste of taxpayers’ money.

Actually, the basic science is useful as much as the applied science which aim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The ignorance of basic science could lead to the loss of applied science’s foundation.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op this tendency. First, to attract young people to study basic science, the university should provide more scholarships. Secondly, the universit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offer more financial support for basic science. Finally, enterpris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nvest in the research project on basic science.

Overall, I tend to side with the former view. In my opinion, the attention on basic research is far from being enough. Unless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basic science and adopt proper policies, the situation will be not improved.

[老外修改过的雅思考试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教学中的应用作文计算机网络

全文共 2312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学生写作和作文讲解。充分使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往往要想尽办法,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作文场景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历。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间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让以前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作文,作文,看到头就疼”,变成乐上作文课,爱上作文课。

作文教学和语文课教学不同,以往的语文课较多是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用来强调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要完成一堂作文课的教学任务,不能以教师的讲评为主,而是要让学生享用充分的选择和思考的权力,让他们自己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其情趣,才会有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然而,四年级的小学生,要在一节课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然后边斟酌字句,边将其输入电脑,这似乎太难。以习作《珍贵的图片》为例。这张图片既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图片。本次习作可供挑选的空间很大,可正因为可供挑选的太多,反倒使很多学生变得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了,觉得无话可说。为了引导学生能抓住最有代表性,让自己有话可以说的题材,写出生动、具体、形象的作文,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上网浏览图片资料,准备写作:集体交流补充:人人参与,共同修改。

在上课伊始,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几幅从网上下载的学生所熟悉的景点的图片和他们课间活动时拍摄的一些照片,让他们通过欣赏自己熟悉的图片资料来集中注意力。然后指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图片,吸引自己的是图片上的哪一点。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更对学生进行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兴趣点去选择自己需要的图片资料。等学生纷纷地说出自己留心看到的资料后,再引导学生读本次习作的要求,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学生开始上网浏览相关的图片准备写作。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为了防止学生这时上网浏览图片的目的性不明确,在课上我是这样指导:先浏览一下资料的分类,然后再上网获取信息,为写作做好准备。教师在这里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组织。

当学生搜集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后,学生创建一个文档,开始动手写作。写完后调出文章大家阅读。教师也可以通过主机去尽可能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写作速度、质量,并加以个别指导。学生还通过阅读,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介绍给大家,同学们一起来评一评,议一议。有的同学还直接把修改意见写出来了,与同学共议。这样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学习伙伴作用。最后,人人参与进行修改:在教师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文章。有了刚才评议的基础,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修改起来也得心应手。俄罗斯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自我检查、自我修改,兴趣浓厚。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有利于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没有选择的自由。写出来的作文较多程式化和”八股”腔,这不能说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内心太死,框框太多。在网络作文的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文时有选择的权利,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个别或小组讨论的机会,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生活经历选择写作内容,在网上创作、发表。这种做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创作。网络又提供了一个充分开发的环境,每个学生都可在网上针对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大家积极思考,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写作的知识,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学习中表现了学生的独立探究品质,讨论过程中也展露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协作精神和合作合群素质。

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其新颖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全新的天地,学生在这里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协作的精神和实际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应用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466 字

+ 加入清单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应掌握的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一)公文格式

1、行政公文的格式的概念:行政公文的格式就是指行政公文的文面格式、用纸规范和印制规范的总和。

2、行政公文的格式的内容: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第十条对行政公文的格式做出了规范性的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现行的行政公文[除命令(令)、公告、通告、会议纪要等以外)的格式一般由文面格式、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三部分组成。

行政公文的书面格式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又称“间隔横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红色反线)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包含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1)眉首:眉首又称文件头,位于公文首页上部,用套红印刷,占首页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部分组成。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为了有效保证公文在传递、处理过程中的国家秘密的安全,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秘密公文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其中“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标明份数序号。

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则紧急程度在下,秘密等级在上。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又称版头,用红色标识居文件头部分正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文件’’二部分组成,如“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另一种是只标明发文机关名称(适用于信函式格式),如“x x省人民政府”。发文机关名称要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果是几个单位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三部分组成。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签发人。签发人是指代表发文机关核准、制发该公文的负责人,是公文生效的具体责任者。上行文(包括上报的“请示”“意见”“报告”)应当在首页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

红色反线(又称“间隔横线”)。红色反线是一条较粗的通栏红线,位于“发文字号”与文件主体部分的“标题”之间,把文件头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开。一般政府机关公文用一条通栏红线,党的机关文件在通栏红线正中加一颗红五星做标志。

(2)主体:是文件的主要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八个部分。

标题。公文标题的三要素:完整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国办发[1999]61号),发文机关是“国务院办公厅”,事由是“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文种是“通报”。

公文标题的核心要素:“文种”是公文标题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不能省略的要素。

公文标题除了采用三要素齐备的完整式标题形式外,还可以采用省略式标题形式。省略式标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如《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通常有文件版头的公文(主要指上行文),标题不必再重复发文机关;二是省略事由只由发文机关和文种组成的标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国人民银行通告》等;三是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有“文种”一个要素的标题,如《通告》、《公告》,这类标题一般适用于内容较单一的公布性、知照性公文。

注意: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对于转发文,除批转法规性文件加书名号外,均不对原标题加书名号。

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如果标题过长,可以自拟事由摘要转发;如果是层层转发的文件,可以只转发首发机关的名称。

例题:

1、国家税务总局转发了国务院题为“关于做好税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自治区地税局再转发给各盟市地税局,盟市地税局再进行转发时,写成了《通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做好税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如何修改。

2、标题过长或中间需停顿的,可用空格或换行的方式表述。如: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

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办理和答复该份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下级向上级机关发出的请示或报告,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向上级请示时,也要确定一个主送机关,其他用抄送形式,不能多头主送,避免出现责任不明,误时误事的现象;上级对下级机关的发文,主送机关应按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惯例排序,如通辽市人民政府下发的普发性文件,主送机关可以是“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凡是直接向社会或群众公布的公文及法规章程等,一般不写主送机关。如通告、公告等。

正文:是行政公文的核心部分,是用来表达具体的思想内容的。正文应根据文种和写作意图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在公文格式规范、行文关系正确的前提下,一篇公文的水平与效果关键取决于正文的拟定。

正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当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标明其中文含义。正文写作的要求:

第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第二,要有针对性,即以事实为根据,分析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一般应一文一事,事由要集中、明确、重点突出。

第四,行文逻辑缜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第五,具体措施或意见要符合实际,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第六,语言要准确、简洁、规范。

公文中的数字: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数和在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正文层次标识方法:

第一层用“一、”“二、”“三、”……

第二层用“(一)”“(二)”“(三)”……

第三层用“1.”“2.”“3.”……

第四层用“(1)”“(2)”“(3)”......

附件说明: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注明附件说明。

附件说明写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冒号,然后说明附件顺序和名称。附件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成文日期:是指公文完成并定稿的时间,是公文生效的标志。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决定、会议纪要等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以通过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右下方,右空四字,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如“二OO二年十月一日”。

印章:是公文合法生效的标志之一。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一行之内,下压日期,端正,印章用红色;联合行文并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七个字格,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不相交或相切;联合行文并需加盖三个以上印章时,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则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其上。

当公文排版所剩空白不能空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在同一版面,不得采用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式解决。

附注: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包括说明传达范围(如“此件发至县团级”)、使用方法(如“此件可以翻印”)、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的解释等,或在使用请示文种时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附注标识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居左空二字,应当加圆括号标注。

附件:是附在正文之后用于补充、说明正文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公文因内容需要,又不便于写入正文的材料才用附件的形式表达,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附件。

常见的附件有两种:一是随文所颁布、批转(转发)、报送的文字材料,实际是公文的主要内容,而主件只起批准颁布、批转转发、报送或按语作用,这类附件与公文正件具有同等效力。二是补充、说明、解释正文内容的材料,如代表名单、数字报表、图文资料等,其作用是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公文正件提供参考。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3)版记:版记也称文尾,位于公文末页最下部,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三个要素。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主题词。主题词是确切表达公文主题和归属类别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文件信息输入计算机的一种信息符号。因为按照区局文件精神,从今年开始系统内部行文不再标注主题词,因为全区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已开通,标注主题词已没有必要。但向系统外行文仍然要标注。注意:一份文件的标引,一般不超过6个主题词。

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机关。抄送上级机关的用“抄报”;抄送平级和下级机关的用“抄送”。

抄送机关应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位置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一字标识“抄送”,后加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顿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多数不以行文机关名称出现,而只用该机关办公室(厅)名称。印发机关位于抄送机关之下,占一行位置。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二)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个机关的文件,按照行文关系、文件的去向,可以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和泛行文。

基本行文规则:

(1)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原则。

(2)公文不直接报领导者个人的原则。

(3)非特殊情况不越级行文原则。

(4)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的原则。

(5)部门会签未经协调一致不得各自单独行文的原则。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以下两种情况不宜用抄送:

1.请示不得在主送上级机关的同时向其下级机关抄送;

2.凡与办理公文无关的机关一律不予抄送。

请示应一事一请示,不要一文多事。如确有几件事需要请示上级,可分别写成几份请示上呈。

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则。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公文的语言特点: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庄重是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准确是指在表情达意时,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无错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界限清楚,符合实际,真切表达欲表达的内容;朴实是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晓畅、恰如其分、通俗易懂,无浮华夸饰、无渲染、无形象描绘、无矫揉造作,忌堆砌华丽辞藻,忌滥用辞格,讲求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精炼是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凡,去浮辞,忌冗长空泛,同时,又不苟简,即服从行文目的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祥则祥,当略则略;严谨是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规范是指语言单位构成及组合不仅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一般逻辑规则,而且应合乎公务活动所提出的特殊规范性要求。

二、12种应用文体的写作

(一)计划与方案

计划与方案其实就是工作的打算和安排,进行书面化、条理化、具体化以后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安排”、“工作要点”、“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工作要点”或者叫“工作安排”。不经常用到的如书中提到的“中长期规划”、“项目方案”、“综合方案”等大家可以看看书了解一下不作为重点掌握。但要清楚计划或要点是把想要做的工作具体化,而方案则是把计划进一步明细化,有完成计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具有可直接操作的特点。

重点学习一下工作要点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工作要点是一级机关或一个职能部门针对未来一个时期工作的简明扼要安排,多由于领导机关或部门对下属单位布置工作和交待任务。如通辽市地税局2006年工作要点、2006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等,要点的要求明确,指导性强,便于执行,也有利于事后检查。

工作要点有标题、正文、署名和成文日期四部分组成,

工作要点的特点是具有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和约束

性。

(二)总结

总结就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定阶段所做的工作或开展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从中找出成绩、问题、经验和教训,揭示规律的书面报告材料。总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应用文体,经常用的有三大类:单位总结、个人总结、专题总结。重点掌握个人总结的结构要素和写作要求,一般了解单位总结和专题总结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个人总结要抓住主要问题,突出经验、教训和个人思想上的收获体会,不可停留在工作过程的回顾或一般优缺点的检查上。

个人总结行文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单位名称+期限+内容+文种

正文:1、前言:交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情况;

2、全面总结一般包括成绩收获、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三个部分;

3、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写作者姓名、日期

说一下年终自我小结的写法,一般地说,除标题外,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成绩。可先写工作,后写成绩,也可把工作和成绩结合起来写。开头不宜多说。如:“一年来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或“我在2005年中做了以下工作:”。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部分:努力方向。

(三)简报

简报是反映所在单位或系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项调查研究的成果和有价值的统计数字的内容简要的内部资料,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沟通、交流经验的作用。

按照内容简报可分为思想动态简报、工作简报和会议简报。我们在工作中应重点掌握工作简报、会议简报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

工作简报的版式由版头、正文、版尾等要素组成。

简报的写作要求:

1、新: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2、准:材料真实确切、问题切中要害、政策把握准确;

3、简: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

4、快:迅速及时,快编快发;

5、全:要素齐全,格式规范。

这里强调一下,我们在写信息简报时,首先要制作好标题,“题好文一半,眉清目传神”,所谓“看人先看脸、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看皮”,标题是信息的“脸面”。如:《通辽市地税部门推行电子纳税受欢迎》,让人一看事实清楚,一目了然。

(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为了工作需要和特定目的,对某一事物、问题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后,通过分析、加工,利用调查材料和研究结论整理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也称为考察报告。其主要特点,一是针对性强—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写;二是用事实说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三是揭示规律性—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调查报告按照调查范围和内容,可分为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按照作用,则可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澄清事实真相的调查报告等五类。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等三部分构成。

(1)公文式标题。由调查对象和内容加“调查报告”、“调查”、“考察”、“调查与思考”组成。

(2)通讯式标题。①单式标题,用一句话或一两个短语概括调查报告的主题或要回答的问题。②复式标题,由主题和副题组成。由主题概括调查报告的主旨或要回答的问题,用副题标明调查对象及其内容和文体。

(3)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①前言。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说明以下内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法,调查报告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等。前言的作用在于读者对调查内容获得总体认识,并为主体部分展开做准备。

②主体。总体要求,不仅反映已调查清楚的具体情况,更要反映从实际情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即成功的经验、有效的措施或做法,问题产生的原因、教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要做到有理有据,先后成序,详略分明,主题突出。

③结尾。或总结全文,或表达意见和建议,或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展望前景。形式多样,灵活掌握。但须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有些调查报告的前言和正文已说清楚,就不必再写结尾。

(3)落款。内部使用的调查报告,正文之后应署调查者(单位、调查组或个人)的名称或名字,并标明调查    报告的成文日期;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大多将调查者署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后不写成文日期。

(五)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时所撰写的汇报内容提要。按照汇报内容分为综合工作汇报提纲和  专题工作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在内容上具有特定的针对性,结构上具有逻辑条理性,语言上要求朴实简练。

汇报提纲一般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标题:公文写法,如《关于税收工作情况的汇报提纲》;直接写法,如《关于公务用车改革进展情况的汇报提纲》。

正文:分两层,一是前言,二是主体。

落款:汇报单位名称可在标题下面,也可放在文尾,与时间并行。

(六)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在开会过程中,由专门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如实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会议记录一般由记录头、记录主体、审阅签名三部分组成。

1、记录头: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主持人、会议出席列席和缺席情况、会议记录人员签名等。

2、记录主体:会议中心议题、会议讨论焦点及主要意见、主要领导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定调性言论和总结性言论、会议决议或议而未决事项。

会议记录两条最基本的写作原则:真实性、完整性。

(七)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一种常用公文,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记载传达会议决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公文。

会议纪要一般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专题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一般分为标题、日期、签发人、正文、落款五个部分。

1、标题:多由“会议名称+文种”组成,与常用的简报报头非常相似,因此又叫简报式会议纪要。目前常见的构成形式有四种:

(1)会议名称加文种,如《全国水利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会议纪要》。

(2)发文机关、会议名称加文种构成,如《财政部中专学校校长会议纪要》。

(3)与会单位加会议内容加文种,如《坏渤海地区商讨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纪要》。

(4)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主标题提示会议的主旨,副标题标明会议名称和文种,如《以“三个代表”为指针,进行教育改革——济南市部分教育工作者学习“三个代表”的座谈会纪要》。

2、编号:一般加括号写于标题下方正中位置。

3、日期:会议纪要的成文时间即会议通过的时间或领导人签发的时间。

4、签发:由会议召集人签名。

5、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分为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前言,简要介绍会议的基本情况,会议召开的目的,会议的起止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基本议程、主要活动和会议结果;主体,具体阐述会议讨论的问题和意见、结论和决定,以及对今后工作提出的要求;结尾,一般不单独写。

6、落款: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在正文后分别注明主持人、出席人和发送单位。

(八)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范性公文、传达事项、任免人员等。

通知是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一个文种,是上级向下级传达、告知事项的一种下行文。通知具有使用范围的广泛性、受文单位的专指性和较强的时间性,同时还具有行文简便、写法灵活、种类多样的特点。

通知一般可分为批示性(批转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事务性通知、知照性通知等。如: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国政府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批示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通知(指示性)、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发布性)、通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作好五一长假期间值班值宿的通知(事务性)

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三部分组成。除发布的规章应用书名号,其余均不使用书名号和标点符号。要具体处理好“关于”引起的介词结构和文种表述,杜绝重复出现“关于”和“的通知”字样。

2、主送机关:指通知的对象,一般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主送机关较多时注意排列的规范性。同级机关用“、”,不同级别、类别的机关用“,”分开。

3、正文:包括通知的依据和目的、通知事项、通知结语三部分。

4、落款和日期:在公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时间,并加盖公章。

(九)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询问与要求、报送资料使用的一种陈述性公文,是典型的上行文。

报告按内容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等。

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或要求上级机关答复的事项。报告一般有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组成。

1、标题:报告是上行文,可采省略发文机关名称的两项式标题结构形式,即“事由+文种”。如《关于200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2、主送机关:只有一个,即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

3、正文:把握以下几点:

(1)前言。概述,并用“现将……报告如下”。

(2)工作情况和成绩。

(3)工作经验。体会。

(4)存在问题。一分为二。

(5)今后打算。改进措施。

4、成文日期

(十)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具有隶属性,只有本部门和本系统的下级机关方可向上级机关请示。请示按其内容分有税政业务请示和行政事务请示两类。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必须做到:凡属职权范围内的一般问题不随意请示;请示必须一文一事,且主送机关只有一个;请示必须在事前;上级机关收到请示后应认真研究,及时予以批复。请示属上行文,文末必须有请示语。

1、标题:请示标题通常由事由和文种两部分组成。

2、主送机关:应是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机关,不得多头请示。如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应根据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同时抄送被超过的上级机关。

3、正文:请示正文一般由请示起因、请示事项和请示尾语三部分构成。请示起因一般先说明行文的目的、依据,强调请示的必要性,为请示事项的提出作好必要铺垫;请示事项是请示的核心内容,要求明确、具体地指出,并做到既符合政策、法规,又具有建设性、可行性;请示尾语一般有“特此请示,望于批复”,“以上请示请批准”等惯用语。

4、落款:正文结束,在右下方署名署时并盖公章。

(十一)批复

批复是上级机关用来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公文。批复具有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专指性,下级有请示,上级才有批复。而且针对性极强,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上级机关就答复什么。

批复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组成。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

主送机关:发出请示的下级机关。

正文:一般由批复依据、批复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成文日期:

(十二)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内容上可分为申请函、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告知函。从行文方向上,“函”有来函和复函之分。函作为公文中唯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在行文方向上比较灵活,不仅可以在平行机关、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而且还可以向上级机关或者下级机关之间行文。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不得使用函,上级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向下级机关的相关业务部门行便函,便函属于非正式文。

1、标题:函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门组成。发文机关视具体情况一般可省略。属答复性质的函,文种均须标明“复函”。

2、主送机关:顶格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标冒号。复函的主送机关即来函单位。

3、正文:一般由缘由、事项、希望与请求和结语几部分组成。复函的开头应引述来函的日期、文号或标题等。尾语一般用“专此函告”,“敬请函复”等作结;复函多用“此复”、“特此函复”等为结尾。

4、落款: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时并盖公章。

三、几种辨别关系

(一)请示与报告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两者都属上行文。②为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对行文负全责,上报的报告、请示首页须注明签发人。③通常情况下,报告和请示的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

相异点:①性质和行文目的不同,报告属陈述性公文,其行文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询问等,故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请示属呈请性公文,其行文目的 在于请求指示或审核批准,需要上级机关给予答复。②上级机关处理原则不同,对待报告上级机关只在认为有必要时才予批复,而对请示上级机关不管同意与否均应批复。③篇幅容量 不同,对报告虽也提倡一文一事,但像综合报告等显然多为一文数事且篇幅较长;对请示则严格要求一事一请,篇幅相对较短小。④行文时间不同,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均可行文;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

(二)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会议纪要是规定性行政公文,而会议记录是记录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事务性文书.

2.内容的繁简程度不同。会议纪要的内容是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提炼而形成的会议内容的要点,重点体现会议的宗旨;而会议记录是对会议情况的原始、详尽的记录,重点体现会议的过程性和具体性.

3.形式有所不同。会议纪要具有一段公文的规范格式,而会议记录的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会议纪要通常采用总分式结构,而会议记录则采用顺时结构。

4.处置方式和作用不同。会议纪要一般可以文件的形式发布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用来“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而会议记录只作为内部资料,以备查考。

展开阅读全文

雅思写作介绍:it的实际应用方法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一、引言

在看学生的雅思写作文章过程中,总会看到这样的文字,“College graduates are difficult to find jobs. ”,“Parents realise the needs of their childre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Students cannot focus on their study because of tiredness is a fact. ”, “Clearly, rush hours emerges in the early morning as well as early evening which is most busy in a day as a whole in London.” 这几个句子,虽然长短不一,结构不同,话题各异,但是,学生对形式主语it的驾驭能力的欠缺,是可见一斑的。

二、形式主语

(一)什么是形式主语

作为形式主语的it并无实际语义,是为满足语法上的需要,避免句子头重脚轻,它代替的是句子的逻辑主语。

(二)形式主语it所在的句型类别

1、作不定式的形式主语

(1)句型

It is + a pity/a pleasure + to do sth.

It is + wrong/right/wise/cruel/naughty/selfish + of sb. + to do sth.

It is + necessary/hard/important/difficult/possible/common + for sb. + to do sth.

(2)雅思范文写作实例

A. Beyond this, it is also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use theaters and museums as the “social classroom" of culture and history education.

B. I think it is by no means pointless in any way to try to keep traditions alive with technology (Cambridge;3,;P162,;Task;2)

C.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o has the rightto judge whether children working is “wrong” or “valuable”. (Cambridge;3,;P164,;Task;2)

D.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need to develop skills other than intellectual ones and …(Cambridge;3,;P168,;Task;2)

E. Finally, I think tha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children need to relax as well as work. (Cambridge;3,;P168,;Task;2)

F. Because people interpret happiness for themselves in so many different ways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and definition that is true for everyone.(Cambridge;4,;P165,;Task;2)

G. It is quite common these days for young people in many countries to have a break for studying after graduation from high school.(Cambridge;5,;P165,;Task;2)

H. They may think that it is better to continue in a particular job or to do sth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a university course. (Cambridge;5,;P165,;Task;2)

据本人统计,剑桥官方的雅思真题(剑3—剑8)几乎每一篇Task2考官范文中,都有所使用,甚至在有的文章中出现三次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研究目的及应用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其中在汽车工业等部门中,焊接机器人可以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焊接或工艺操作。

接下来我们将从焊接机器人的用途,特点,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以及研发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等方面来对焊接机器人进行可行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应用与创新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奋斗的另一面

一位教授带着学生们来到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惟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们,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人们往往认为在遇到任何困难时候,都要积极地奋斗、拼搏,而现实却需要平静的接受和适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