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大钊烈士陵园观后感推荐汇总20篇

浏览

2965

作文

177

篇1:黄花岗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月在北方已是寒冬,但在广东天气依旧和煦温暖。伴随着阵阵惬意的微风,我们一行来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不知怎的,这适宜的天气、幽美的环境却怎么也不能令我高兴起来,脚步还分外沉重。纪念碑前,人们敬献的花篮在风中摆动,显的有点寂寥,但它却给逝去的革命英烈们送去了我们后人诚挚的敬意与缅怀。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广州起义。下午5时半,由黄兴带领革命军先锋队160多人与众多清军激战一昼夜后失败,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同盟会潘达微冒着砍头的危险,把死难烈士遗骸葬于黄花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参观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当双脚踏入这个庄严而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出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里的石碑上刻着遒劲大字“浩气长存”,我陷入沉思,虽然上学的时候也学过,电影里也看过,然而此时此刻,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遥想烈士们当年的舍身救国的豪情万丈,我对着烈士墓,深深的鞠了一躬。

我想,七十二烈士墓,它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烈,更是为了给后人以鼓舞,让我们有勇气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不都需要一批勇往直前、敢于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吗?

逝者已去,悲乎哀哉!

在此之际,借青烟,寄去我的无限思念和决心。

怀念过去,展望将来,联系到我的现实生活当中,作为公司的一员,又是一名预备党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踏踏实实地工作,带好自己的团队,为公司的发展努力拼搏。

别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你是我参观学习难忘的又一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6日清晨,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之旅。时值农历十一月,寒气微逼,天空却明净无云,格外清爽。烈士陵园的早晨并不安静,很热闹。一进大门,便看到了许多晨练的老人家,神采奕奕,使整个陵园充满了活力,看到了生机。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一个有名的历史景点,久仰其大名。一座高耸雄伟的广州起义纪念碑正对着大门,上面是一把坚固挺拔的枪,一只大手坚定有力地握着它,昭示着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感谢有了他们,眼下才有一群祥和地打着太极拳,做着早操,幸福生活的人民。

我们循着门票上的地图一处一处地参观和学习。四烈士墓、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怀着敬畏和庄重的心情,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瞻仰烈士墓,仔细阅读碑文。烈士们的高大的形象和英雄事迹真切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更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感受深切。由董必武亲自题名的“血祭轩辕亭”位于湖的中央,朴素典雅。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历史,但是一听到它的名字便可知它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史。“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是为了纪念中国和苏联和朝鲜人民携手奋战、相互扶持的友谊之情。此外,还有广东省革命史历史博物馆、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等等。

我们看到的早晨的烈士陵园真的是充满了生机。中老年人做各种各样晨练的场景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许多,但是他们由衷的热爱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怀却始终不变。走着走着,我们便被湖边热闹的歌声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啊!一大群的老人围坐在亭子里高声颂唱共产党和祖国的歌曲,有的打起鼓,有的拉起二胡,还有的吹起笛子,各种乐器齐登场,领唱者鼓足气势,全场齐唱《中国人民解放据进行曲》、《洗衣歌》、《青藏高原》。几乎每位老人家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歌词,还有站着的,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专注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一位阿婆介绍说,每周星期一、三、六都会有人聚集在这里唱。大多数是广州本地的老人家,但他们却能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唱出了这些歌曲。歌声嘹亮,唱得起劲,唱出了心中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祝福,真让人感动。这次的组织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开拓了我的视野,了解了更多关于广州起义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还使我牢记革命先烈们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警醒我们青少年同样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像那群歌唱祖国的老人家,由衷的感谢和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龙华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6、17日,正值考试周期间,药学院45级高级党校20位学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分批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参观学习。

我们一行人乘车前往烈士陵园,当我们走入那扇由江主席亲笔题写的龙华烈士陵园大门时,一股庄重、凛然之气扑面而来,天空阴沉沉的,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把烈士陵园洗濯得更加整洁,路两旁的青松翠柏为庄严的陵园更添了一份肃穆。

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我们进入纪念馆参观,受到了馆内讲解员们的热情接待,他们细致、专业的讲解,使我们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先后参观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两个陈列区。

同学们认真观看了通过多媒体场景表现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这是由周总理在1926年7月组织发动的。大家无不被上海工人的高度的政治觉悟以及在凶残的敌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馆中不仅陈列着这些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更多的是烈士们的个人事迹。他们当中有李鹏总理的父亲李硕勋,邓小平的第一任夫人张锡元女士,有为了革命把孩子送入育婴堂的革命夫妇,有《永不消失的电波》中李霞的原形李白烈士,也有在国家建设中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有追击歹徒而牺牲的人民警察……众多的先烈中年纪最小的是出生在南洋爱国华侨家庭的欧阳立安,他倒在了英国巡抚的枪下,年仅十六岁。先烈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生,牺牲在不同的岗位上,但是他们都有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都为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纪念馆中还陈列了许多的表现先烈们英勇事迹的油画,馆外的广场上也树立着很多充满力量美的雕塑,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烈士们为革命事业不屈不挠,不畏牺牲,不惧强权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此后,我们还前往烈士墓地,瞻仰烈士的遗容,表达我们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由之前的党课学习,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由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对党有了更为生动更为鲜活的认识。我们从革命前辈身上可以体悟到喷薄而出的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以及对正义事业的不懈追求。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经过革命和建设时期千锤百炼的先进政党,它永远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观学习之后,同学们感慨颇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入党积极份子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加强道德修养,虚心学习,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反复磨练。只有持之以恒,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时时准备接受党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志愿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金城地区,这里安葬着1953年5月13日至7月27日,在夏季反击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敌坚固阵地发起进攻的战役,历时两个半月。

志愿军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其第三次进攻即金城战役,一举突破敌人四个师的防御,突入敌纵深15公里。

夏季反击战役共毙伤俘敌123000余人,收复土地240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54000余人。

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向您们——学习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大钊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首批博物馆免费开放全国人文景观经典景区,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建立的。位于北京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距市区20公里。

有公交可达。陵园占地2200平方米,位于万安公墓中央,座西朝东,是在三十年代万安公墓主体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为一庭院式仿古建筑。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风采。

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地。烈士墓位在高出地面约一米的方形台上,掩映松柏,平面四周绕以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全文共2千余字,高度概括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和永垂不朽的业绩。整个墓地建筑属陵园前部,前面有可容五、六百人举行纪念活动的广场。广场和墓地三面绕以成林的翠竹,更添青春和永恒的色彩。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而建立的。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由建园开始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烈士雕像前可容纳500余人的小广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党、团、队活动的重要场所。陵园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出版《万安丛书》,除宣传李大钊烈士的《李大钊传略》外,还利用万安公墓安葬历史名人多的优势,出版了《文艺名家》、《学界宗师》等,向大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宣传中国的优秀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于是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饭,我爸爸就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了我们登封的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我们到了烈士陵园,那里已经有很多人了,有武术学校的学生、守敬路小学的学生,和其它学校的学生和家长……那真是人山人海。

我们先到了烈士陵园的陈列上部,我看到了许多牺牲的勇敢的烈士们的图画,我还看到了皮定均司令员的小故事:他是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七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

我们又来到了陵园的陈列下部,我又看到了徐子荣烈士的图片,他是在“文化革命”中遭受残酷打击,于一九六九年六朋二十日被迫害致死,时年六十二岁。

我和爸爸、妹妹又来到了后院,后院有一个很高很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墓碑的后面是皮定均和徐子荣先烈的墓,我们在先烈的墓前三鞠躬,以表示我们对先烈的敬仰和怀念。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先烈的英雄事迹,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为了人民,不怕牺牲自己,用鲜血换来的,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去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1972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以及为此牺牲的七十二烈士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陷入了沉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七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遥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七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我想,七十二烈士墓,不仅仅十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逝者已去,悲乎哀哉!

在此清明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常州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常州英烈们:“常州三杰”、“七君子”、顾雪庄……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更让我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方向,在英烈们精神的感召下我将更加努力工作。虽然目前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我要从自身做起,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烈士陵园观后感400字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来给革命先烈们扫墓

在路上,我们和三年级的小朋友在一个车上,大家都互相谦让,让三年级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坐在座位上。一路上欢声笑语,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一个高大的石碑,顶上刻着八个大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接下来,我们参加了一个庄重的仪式,来纪念革命先烈们,因为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仪式结束后,老师让我们自由组成小组,来一起参观烈士陵园。

我们首先去了烈士纪念馆,那里面有革命先烈们在抗日时期艰苦奋斗的照片,还有许多抗日时留下来的东西,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后来我们又去了那些抗日英雄的墓碑前,来纪念革命先烈们。我们一点一点的参观,并从中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使用多少个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上午,老师带我们去参观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的大门在南面,一进门,我们首先看到了一颗颗高大的松柏,就像一位位笔直的哨兵,在保护着那儿的英雄烈士们。我们继续向前走,往右拐了一弯儿,就看见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大约高几十米吧!那顶上刻着八个镏金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后面是烈士公墓,旁边各种各样的鲜花,这里是革命烈士长眠的地方。

纪念碑的西边不远的地方是革命纪念馆,那里存放着许多烈士的遗物,有衣服、日记本、还有烈士的武器呢!有刀、枪、还有大炮等等。这里面还有国民党间的牢房,里面有许多刑具,有竹签、皮鞭等等,我仿佛看到了坚贞不屈的战士们在这些刑具面前毫不畏惧。

我们一定要记住革命烈士,是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奉贤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受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小组于2015年4月3日前往奉贤烈士陵园进行了考察学习。

奉贤烈士陵园修建于1990年3月,占地10亩,祭扫瞻仰区内建有占有面积为215平方米总高度为15.6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墓区内安葬着为解放奉贤牺牲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师部队的十名烈士和不同革命时期牺牲的朱刚、唐永林等26位烈士。墓区后面建有护碑,纪念碑前后辟有424平方米的纪念活动广场。革命烈士史料陈列室设有“奉贤区革命烈士史料陈列室”,室内陈列着奉贤革命简史及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398名烈士的英名和部分烈士的珍贵遗照及遗物。    小组成员们参观了烈士纪念碑、烈士陈列室,悉数了解了烈士前辈为了人民的解放,带领人民群众奋起反抗,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故事。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是光荣牺牲的英雄,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我们的烈士,我们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无限的崇敬。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是美好的象征,他们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中国。

在参观了奉贤烈士陵园之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烈士的一生就是一篇无比壮丽伟大的史诗。他们坚定的信仰,光辉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业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多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想法和行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入党并不是一次的行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不能为了入党而入党,入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准备的过程。在未入党门之前和入了党门之后,我们都应该不断地净化入党动机。不能为了功利心入党,而要真正为党组织和党员的优秀品质所感染而入党,我们在党组织中所要寻找的并不是自己能够获得的好处和利益,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早日加入党组织的强烈归属感。就像是烈士先辈所做的那样,不求任何的回报,只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而我们也将他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参观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要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后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树立先进意识,发挥模范作用,时刻紧跟共产党的脚步, 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本身的思想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龙华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学校党章学习小组组织我们去参观了龙华烈士陵园,今天才想起要写观后感哦……

龙华烈士陵园东临名刹龙华寺,前身为血华公园,辟建于1928年,为阵亡烈士陵园,名血华园。1952年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接管整修,1952年5月1日对外开放,改名龙华公园。1964年,对公园进行扩建整修。

龙华烈士陵园包括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三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社会各界祭扫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开阔的纪念广场。广场的中央是红色的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泽民同志题的词“丹心碧血为人民”,它的后面即是巍峨壮观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用它的现代科技技术、照片、文字讲解和幸存下来的珍贵文物这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上海地区自1840年以来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解放和革命事业而献身的235名革命先烈、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

参观完纪念馆之后,我们走过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来到了当时用来关押烈士的监牢。监牢分为男牢和女牢,每一个牢房都非常的简陋,而且里面还很昏暗,我们走进去都感觉阴森森的。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这些人如果还能活到现在,那么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一定会比这里好一千、一万倍,只是他们为了祖国付出了那么多,却只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牺牲。

纪念雕塑群是陵园的一大艺术景观,与纪念建筑交相辉映。星罗棋布,散列满园的10座(组)纪念雕塑,皆出自国内当代名家之手;内容皆取自上海百多年来的重大历史题材。雕塑大师们以石破天惊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上海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雕塑写实,寄情,形神兼备;所用材质,或青铜,或花岗石、或汉白石,把相应的历史内容表现得浑厚、凝重而恢弘。雕塑群除了主题雕塑外,还有很多,比如《五卅惨案》、《四一二殉难者》等等。《五卅惨案》的雕塑主体圆雕人物高5.6米,弧型人物浮雕墙高3米,宽7米。主要为纪念1925年在上海南京路反帝爱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它以高度概括、凝练的写实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南京路惨案中勇猛斗争、不幸中弹牺牲的爱国者的典型形象。在其背后衬托着反映席卷全国的轰轰烈烈五卅爱国运动的历史画卷的浮雕墙,以加强这一纪念雕塑的牺牲主题。《四一二殉难者》的雕塑是由两块高浮雕墙组成,最高点7.2米,高浮雕人物等采用铸铜,墙面为浅色花岗石贴面。塑以三组生动的造型群体概括地表现了1927年4月蒋叛变革命、屠杀上海工人纠察队和群众,以及上海工人阶级顽强斗争,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

这次参观龙华烈士陵园,让我从中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为我们中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多学习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现在的许多人都会被权利、金钱、美色所迷惑,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他们就应该要学学革命先烈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时时以这种精神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作贡献,不辜负国家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烈士陵园精选观后感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7月17日下午2:30,我们“重温红色道路,探寻沂蒙精神”——单车行沂蒙服务团队在临沂广播电台主持人倪明辉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雄伟、壮观、气势宏大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参观访问,是我们对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更透、更清晰的了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为了祖国奋不顾身,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品质依然需要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沂是山东军区指挥地,陈毅,粟裕将军在此地指挥了一场有一场激烈的战争!可以说沂蒙山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沂蒙山区的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在沂蒙山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投身战场,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纪念1925——1945年间牺牲的革命烈士们而建了此烈士陵园,并于1985年更名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在抗日浮雕陈列室里,当我们看到那一幕幕雕刻在石碑上,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当年战士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奋不顾身的战争场面时,战士们冒着敌人的船坚利炮,冲锋陷阵与敌人拼斗,其中有几个场面令我们万分的震撼和愤慨。低热将八名勇士绑在柱子上,施尽酷刑,并放出狼狗撕咬他们,八名勇士虽然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但是没有一个人被吓倒,各个大义凛然,大骂鬼子汉奸。这种精神现在人有几人还有,难道不值得生活在安定年代的我们思考吗?

敌人还把躲在山顶避难得冯老先生一家老小,全部从山崖上扔下。这一笔笔凄惨悲凉的血债,我们不应该要求赔偿吗?铮铮铁骨的英雄赵传的事迹,我们看了以后,无法遏止的流出了泪水,是感激、钦佩更多的是激愤!

赵传身带秘密文件,藏于村庄,正要突围,一群鬼子已经冲上来了,在这千钧一发时刻,他毫不犹豫的将文件塞进了嘴里,敌人用刺刀撬他的嘴,牙齿被撬掉了,罪被撕破了,但是他还是奋力挣扎把大部分文件“藏”进了肚子里,少部分带血的纸吐在敌人的身上,此行此举是何等的英勇,何其伟大!

看了这些场面,我有一种冲动:凶狠残暴的日寇敌军对烈士们如此毒刑,简直惨无人道,灭绝人寰,只觉的心中热血在沸腾,压抑在内心的仇恨和愤慨,炽燃着我的每一滴血,似那开闸的江水喷薄而发欲从毛孔射出,我会永远记住这笔血海深仇,国耻家恨,努力学习。树立报效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点力量,为人民的幸福安定贡献一点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党员干部洛阳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走到烈士林园,看到了非常庄严地大门,“哈尔滨烈士林园”几个金黄的大字,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烈士林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现在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己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一位游客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集墓前纪念英烈(10月15日摄)。

坐落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最大、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9月当地对陵园进行扩建和修缮,建成后的陵园占地4.2平方公里,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

如今,这里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繁忙的大街上出现了一条长龙般的队伍,穿着黑色的校服,三条金边似乎成了我们的象征。不错,那就是我们,一群来自嘉兴三中的高中生。

手握小白花,紧紧地跟着队伍,那一抹抹金丝样的阳光斜斜的照向大地,仿佛与路边金灿灿的油菜花说着悄悄话。浓浓的春意,顿时撒向我们。

今天,我们要去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经过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英雄园。随着司仪的一声令下,我们低头,深深为革命烈士们哀悼,排着队伍,争先恐后得为英雄们献上那自己亲手折的小白花。扫墓——事实上,是庄重而又严肃的,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是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然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忘不了在纪念碑前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忘不了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中的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一颗颗火热的心。我想,我永远会将那誓言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改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立志成人。

蓦然回首,想想没来到这里之前的自己,是那么的堕落于沉沦,想到这里,内心顿时无比的惭愧与内疚。

是的,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地磨练自己,完成好各项功课,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树立远大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品质。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不再有懒惰的思想,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做什么都不能半途而废,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努力,锲而不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不是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己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更加成功地走完这条学习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烈士陵园扫墓观后感

全文共 166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今年第一次作为假期,四月的天气,晴朗而清爽。万物复苏孕育着新的生机,活力窥伺着机会,在充满养分的土壤里蠢蠢而欲动。而这充满养分的大地,是萌生万物的摇篮,也是那些为了别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们的归属。他们长眠地下,他们安息,我说他们是清醒的,他们在用迫切的目光注视着后辈的崛起。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小学起就跟随老师去北宁的烈士陵园扫墓,那时觉得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别于胸前,一条红领巾默默拭去纪念碑上的尘土,却拭不去内心的疑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他们走了,我们来看他们,他们知道吗,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么。带着疑问而来,又带着疑问而归。一年一年,扫墓变成了形式,四月的天气是魅力的全部。

今年又去扫墓,这次去的是盘山烈士陵园,听了讲解员略带口音的介绍,蓟县这个小地方竟然是兵家的必争之地,革命时期也没平静过。这次扫墓让我震撼的是一张老照片下的一行小字,“本村三十余人,被日寇凌辱,倒放入缸内,溺死,其中幸存者被反绑长凳烤肚皮而亡”。一群强盗啊,一群什么样子的变态的人,竟如此漠视别人的生命和尊严。当时我很气,我只是在看这行描述我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可想当时记录下这惨痛一幕的笔者的心情,更可想象那些历经这些磨难者的感受。于是有了抗争,于是爆发了反日的战争。这种压迫这种凌辱是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华夏子民所不能容忍的,再苦,再难,我们也会坚持,即使为此付出再多,我们也能承受。

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中国共产党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党军事装备和资源供给远不如那些洋枪洋炮,可就是靠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走下来,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士气,这是我们民族真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这种文化特色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理论做为支撑。中华民族的三大教派,佛、道、儒三教的核心共同点就是要积德行善,用民族精神感染别人向善、为善。纵观古今,名人必有士之精神,有大仁、大爱之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精神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人格。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更赋予了士气新的涵义,如今我们凝聚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周围,用充满张力的斗志让世界认识中国。士气,能创造奇迹,能以小博大,能加快发展的步伐,只要我们坚信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民族尊严而奋斗,我当以我血荐轩辕。任何企图分裂我国国土,任何有损国威,阻滞发展脚步的举动,都是所不可容忍的。在旌旗招展中,只能有一面代表了我们的意志,也只有一面凝聚了我们的荣辱,无可改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烙印。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希望,战友的牺牲才是值得的。而现在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必须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华之崛起。

如今扫墓对我而言真的不只是一个形式,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有如镌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致敬,向我们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带我去了冀东烈士陵园,这一行让我感受深刻。

一进烈士陵园就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四边种的是长青的柏树,中间竖立一块巨大的墓碑,上面刻着“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然后我跟着妈妈进了正面的大厅,一进门就看见很多烈士的照片,照片下面有烈士的生前事迹。有李大钊,郑培,王珊等等,其中还有我们丰南的一位烈士,叫杨春霖,在玉田战争中英勇牺牲了,我很骄傲我们丰南有这么一个烈士。

再往里走就是陈列的烈士们的遗物,有战斗时的衣服,鞋子,各种枪,使用的工具等等。。。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做的仿真的我们的战士和日本人战斗的情景:战士们拿着长枪在打日本 人,鬼子一个一个倒下,有的战士和鬼子扑打在地上,战士用力把鬼子推下了悬崖。有的鬼子趁战士和别的鬼子厮打的时候,拿起大刀捅进了战士的心脏,战士在死前转过身来也给鬼子一刀,他们双双倒下。看着这一场景,我震惊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是我们的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了新中国,前进,冲啊!”这是战士们在呼喊,烈士的鲜血是革命之花,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走出纪念馆,外面阳光是那么明媚,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欢歌笑语,这些都是我们的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啊。从这我知道了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也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4月8日上午,唐山学院党委中心组由该校党委书记刘学东同志带队、一行50余人来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亚峥同志、大钊纪念馆馆长姚清华同志全程陪同。

现场,唐山学院党委中心组成员向李大钊雕塑敬献了花篮,全体同志三鞠躬,表达对李大钊同志由衷的敬仰与缅怀;随后,全体人员列队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言,铮铮誓言无不令每一位共产党员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最后,一行人认真观看大钊生平事迹展,各位党员仔细端详每件珍贵文物,聆听大钊同志生前革命事迹介绍,被大钊同志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忠贞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大钊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真理、实践真理的执着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远大理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歌乐山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上面,是金色的五星

第二面: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面,是镰刀和铁锤

第三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上面,是两个字叫“八一”

第四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

上面,是助手和后备军

第五面: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

上面,是熊熊燃烧的火炬

都是一样的中国红的颜色

都紧贴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那五面旗帜汇成一道血色的瀑布

从死难烈士之墓奔涌而出

在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中

轰鸣着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悲歌

演绎着——

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豪情

手捧百花拾级而上

肃然起敬的还有那些长青的松柏

黑色枪口和残暴酷刑下倒下的身躯

在这里长眠了半个多世纪

让我们的追思和缅怀

走进那个黎明前的黑夜

叩问那个——

曾经震惊中外的“11.27”

而他们的形象已被花岗岩雕塑了

历史的记忆凝固成了短暂的一瞬

在天地之间

在青山之间

纵使日月交替季节轮回

红岩英烈的群像

傲然耸立着

感天动地的红岩魂

为红岩魂而歌

为新生活而乐

接踵而来的人们

不再引经据典探寻名字的起源

因为一个墓园五面旗帜

而今的歌乐山

已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成为了英雄史诗般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恰逢儿子十四周岁生日,举家去了历史文化古都——南京,同时给他一个别样的“生日礼物”——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从中,让他明白应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是多么幸福与自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次红色之旅等于给少年时期的他上堂生动的历史课。

南京雨花台,不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角逐之地,许多着名战役发生在雨花台及其周边,而且还是一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胜之地,历朝历代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

雨花台的英烈中,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有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左派领袖邓演达;既有担任要职的中共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这些先烈们无论环境如何险恶,敌人如何凶残,他们对革命的前途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甜言所惑、不为官位所动、不为酷刑所屈。他们,决不用信念、党性、人格和气节换取生的希望和荣华富贵;在狱中、法庭内和刑场上,都凛然不可犯;对为之奋斗的真理始终忠诚坚贞,矢志不渝,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壮烈的篇章。英烈虽逝,但他们为真理和正义事业献身的气概却光耀千秋、永世长存。“青山有幸埋忠骨”,雨花台的盛名和光荣,永远与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永存。

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步履蹒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细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烟雨笼罩下的雨花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仿佛被英雄精神感动,在诉说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如今,生活似乎一如既往的平实,可我们仍会坚定地说:“我们也有着不输于前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信心。”一位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历史、不忘耻辱、不忘艰辛、不忘苦难,更不会忘记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所有血与泪。当沐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到自己再次拥入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中,感觉心灵也已植入这片神圣大地,接受一场灵魂的洗礼。祖国在心中!

十四岁的儿子一直用心聆听解说员的讲解,也似乎明白了我们此行的真正意义。临走时,他用自己平时节约下的零花钱买下了雨花台革命烈士事迹介绍,有《雨花忠魂》、《南京英烈》、《永远的丰碑》、《铁窗岁月》等,对他来说这将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假期,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生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