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负担的哲理故事(热门20篇)

浏览

1714

作文

1000

篇1:爱情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爱情(英文:Love(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的情感,还有向往未来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情哲理故事感悟,欢迎阅读。

1、早年一哲学研究生公开征婚,唯一条件女方要漂亮,爱情哲理小故事及感悟。当时有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为何如此重视对方的容貌,而不考虑对方的人品、素养和学识?他说:“因为我是学哲学的,深知物质决定意识,人品不好,缺乏素养和知识,我可以教育她,唯独她长得不好,我没任何办法”。这不是爱的真谛,而是对哲学和爱的亵渎。

2、一女大学生和一日本留学生结婚后到日本探亲的路上,在船甲板上玩得很开心,尽情地喝着汽水,把瓶子顺手扔进海里。到了日本海域,她把一张废纸丢进海里。丈夫瞪着眼大喊:不要污染了我们国家的海。她顿感惊讶,回国后毅然离婚。她的理由是:他只爱他们的国家,根本不是真的爱我。

3、一女孩在美国留学,同班一美国男孩爱上了她,拼命追她。可是,一开始女孩并没有感觉,表现得并不热情,等她发现这男孩还不错之后,不料男孩已经掉头而去。一美国女友对她说:我们美国人和你们中国人有爱情时差。美国人爱一个人会立即说出来,而你们是慢慢观察。她说:他连这点耐心都没有,能算真爱吗?

4、一中国女大学生参加法国人举办的法语短小说大赛,当主持人宣读她的作品时,评委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结果,在众多的参与者中,她获得一等奖。颁奖词只写了一句话:她以“忠于真理,真理欺骗你;忠于爱情,爱情抛弃你”的经典语言打动众人。看来,真理的欺骗性和爱情的易变性,具有世界性。

5、他遇到了她,两人一见钟情。第二天,当他来见她时,她却根本不认识他,故事大全《爱情哲理小故事及感悟》。原来,她曾因车祸得了短期记忆丧失症,只记得三年前和当天发生的事情,第二天醒来会把前一天的事情全都忘记。随后,他开始了艰辛的追求之旅,务求每个新的一天,让露茜再一次爱上他。这是一个电影故事,折射真爱超越记忆和时空。

6、一女人给闹了点小矛盾的男友发电报,一连写了三次才定稿。服务员等她走后,拿过她废弃的电报。只见她在第一张上写着:我们已经结束了,我永远不想见到你。第二张上说:别给我打电话,也别来找我。最后发出去的却是:亲爱的,快坐最近一趟火车来见我。从中可以看出女人的爱是多么充满矛盾。

7、有对恋爱中的男女,谈了一段时间后,男方感觉不是很合适,于是决定提出分手。可是,当他准备向女方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发生了一件意外情况:女孩被人强*了。这时候,他立即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并很快和她结婚,对她呵护备至,疼爱有加。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故我。这是我听说到的最具责任心的爱情故事。

8、这个故事来自琼瑶的一篇小说。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他们是同事,碍于耳目,平时不能随意表达爱意。男人对他说:我给你打电话,响三声,那是我告诉你,我爱你;假如我咳嗽三下,那是告诉你,我爱你。后来,男人出车祸身亡,追悼仪式上,突然停了电,然后灯闪了三下又亮了。她知道,是在阴间说,我爱你!多么感人至深的故事。

9、古代有个妇女,父亲是当朝宰相,丈夫是朝中的官员。一天她发现丈夫与人预谋政变。这时,她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告发,丈夫会被杀头;如果不告,让其阴谋得逞,父亲就会被伤害,无奈之下,求助于母亲。母亲告诉她: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可以再找。据此,她选择了告发。这个选择,只有利益判断,与爱无关。

10、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拉着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的手说:我爱你。小女孩说:你能为我的未来负责吗?小男孩说:当然能!我们都不是一两岁的小孩了 。我喜欢这个笑话。因为它印证,相爱不在年高,无爱空度百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尊师重道哲理故事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尊师重教的故事——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39;礼制#39;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尊师重教的故事——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老师的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华罗庚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哲理的故事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二、开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他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哲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他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则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墙打洞偷盗人家财产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于偷盗’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仔细告诉你吧。人都说天有四季变化,地有丰富的出产,我偷的就是这天时和地利呀。雨水雾露,山林特产,和湖泽的养殖可以使我的庄稼长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陆地上能‘偷’到飞禽走兽,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鱼虾龟鳖。无论是庄稼和土木还是禽兽和鱼虾龟鳖,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当然不会有罪过,也不会有灾祸。可是,那些金银宝石、珍珠宝贝、粮食布匹,却是别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你用不劳而获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盗罪而受到了处罚,那又能怪谁呢?”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柯克的哲理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将近四百年前的事情了。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到皇家法院去亲自审理几件案子了。何不去一趟,审一桩小民案件,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

国王一行来到法院,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EdwardCoke)爵士。令国王颇感意外的是,他要审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这儿碰上钉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国家都在朕的统治之下,区区一桩案件,朕竟然无权御驾亲审,这是什么道理?”国王满脸不快,质问柯克大法官。

“陛下息怒,容臣禀告。陛下当然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内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吾王总揽。但是,陛下要亲审案件这事,却是万万不可。”柯克显得很恭顺,但眼神中却透出一份坚定不屈。

“哈哈,国王不能审案,这倒是桩新鲜事。我的大法官阁下,你别给朕来这套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花样。朕知道,吾国法律以理性为依归。你不让朕审案,显然是认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们有理性喽。”国王语中带刺儿。

柯克并不退让,一板一眼地说了一番话,这段话在英国法律史上极重要,“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次冲突是英国法律专业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英国的司法便成了职业法律家的垄断领域。不只是英国,在当今的西方各国,从事法律职业都要以正规的大学法律教育为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哲理小故事:多学点东西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哲理故事启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会救人的鱼哲理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挝境内的媚公河里,生活着一种会救人的鱼。

这种鱼长约50厘米,身形呈大刀状,背鳍柔软,尾巴宽阔。一旦发现有人落水或者船只遇难,这种鱼便会立即用尾巴拍击水面,通知同伴集合,然后成群结队地游向落水者,用它们的身躯及时将落水的人或船只托出水面,并向岸边游去,直至脱险后才悄然离去。当地人根据鱼的特点,称它们为救人鱼。

于是,当地渔民便有了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从来不会捕食救人鱼,就算误捕了救人鱼,也会及时放生。但因为救人鱼的味道十分鲜美,其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还是有人偷偷地捕捞救人鱼。

有位叫索朗的人,趁着浓浓的夜色,假装驾船遇难的样子,等救人鱼将他送上岸后准备离去时,他便会突然将早已准备好的渔网撒向救人鱼!

尝到了甜头的索朗,从此白天躺在家里睡大觉,晚上则假装落水,诱捕救人鱼!

因为只需要救一个人,救人鱼只出动很少便能将他救上岸,索朗觉得以这样的速度赚钱太慢了。如果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人或者更多的人,那么救人鱼一定会出动得更多,于是他的收获也会更多,如果运气好,他一夜之间便能成为富翁!因为捕捞救人鱼是一件让人们所不齿的事,要找来那么多人肯定是不可能的!最后,索朗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扎很多草人,趁着夜色全部推入水中。

就在索朗跟那些草人一起跳入水中不久,他便看到了一大群救人鱼一边不断地用尾巴拍打水面,一边向他落水的方向游了过来,索朗兴奋得差点大叫起来:我要发财了!但还没等索朗叫出声来,他便发现自己的腿在水里抽筋了!

索朗连喝了几口水,他一边尽力向水面划着,一边大喊:救命啊!

可是,因为是在晚上,渔民都在村子里睡觉呢,也就没人听得到他的呼救声。救人鱼可不管他怎样叫喊,因为它们都在忙着救人呢,当救人鱼将一船的草人都推上岸后,索朗已经沉入了河底!

这是个在老挝民间流传了许多年的故事,老人们总是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们:那些贪婪的人,尽管也能侥幸获利,但最终一定会被贪欲葬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守行为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从影数十年,不红,到处诉苦:“我从不迟到,亦不早退,听话,公司叫做什么,便做什么,至今尚未名成利就,何故?”

大有天无眼之感。

未红,先骄,是致命伤;不红,不骄,却不计分,光是不迟到不早退,绝无可能造就一位明星,单单听话、服从,甚至不足以成为一位优秀公务员。

做任何一个行业,都得在岗位上有所表现,既红、不骄、不迟到、不早退、敬业乐业、有衣食,那才是高手。

职业写作人,不脱稿就算尽了责任?非也非也,此乃最基本的入行条件,切勿以为天天交稿就是对编者读者恩重如山、皇恩浩荡。

内容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环,能人所不能者,地位才能稳固。稿德稿质,缺一不可。

伴侣变了心,常听到有一方哭诉:“我做错了什么?”同样的逻辑:不错,是不够的,有人做得更好,略差的便遭淘汰,理所当然。

什么时势了,光是守行为,便想拿功勋?没有这种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潇洒一点过得好哲理故事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是沉重的”,他一直这样认为。以至于有一天他觉得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了。便向一位禅师求助,寻求解脱之法。

禅师听明他的来意,递给他一个竹篓背在肩上,笑着说:“我正要去南山取些彩石,你与我同行吧。见到美丽的石头便捡到竹篓中吧。”他同意了。

路上,每走两步就能见到一块美丽的石头,他把它们都装在竹篓里。过了一会儿,禅师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觉得越来越沉重。”禅师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他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呢?”

禅师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禅师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国王,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算起来,人最轻松的时候,一是出生时,一是死亡时。出生时赤条条而来,背的是空篓子;死亡时,则要把篓子里的东西倒得干干净净,又是赤条条而去。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得了金钱,又要美女;得了豪宅,又要名车;得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篓子里的东西比别人放得少,哪怕是如牛负重,心为形役。这又岂能不累?要想真不累,其实也容易得很,只要把背篓里的东西扔出去几样。可每往篓子外扔一件东西,我们都会心疼得流血。那就干脆换个思路,给自己找心理平衡。当你感到生活篓子里的东西太重因而步履蹒跚的时候,你不妨看看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看看他们同样也在拼命地往篓子里捡东西,你就会安慰自己,你装的东西多,是你的本事大,别人想装还装不进来呢。

你还得明白,篓子里的东西越多,你的责任就越大。譬如说吧,你打算娶一个美女为妻,也就是说往篓子里放一件人人羡慕的宝贝,那么你在获得美女情爱的时候,责任也就来了:美女的花费肯定比一般女人要高,脾气要更怪,被人觊觎、受人勾引的概率也更大,你可能要经常处在猜忌、恐慌、羞耻、愤慨的情绪中。但你与漂亮太太走在街头换来的无数羡慕的眼光,或许就是对你的弥补。

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在篓子里多装东西,就得比别人更辛苦。既然样样都难以割舍,那就不要想背负的沉重,而去想拥有的快乐。

人要活出一点味道。活得有点境界,就得学会摆脱紧张。而摆脱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洒脱。洒脱既可以说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要想洒脱,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化功利意识,不要把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为看得那么重要。不妨设想一下,这个世界不管离开了谁,地球不都照转吗?人的功利意识或者说使命意识太强,相对来说,其精神负担就大,其压力就大,也就必然活得比常人紧张。但是,也有一种身负重任者往往忙中偷闲。有的人即使担当天下大任,也能够去现出一种闲态,比如在军事活动频繁之时,羽扇纶巾是一种潇洒,也是一种品质。只有这种闲情逸致才能养成他们临事不惊的本领。苏东坡为官时不也很有一番洒脱情致吗?如果没有这种洒脱,不是你办事能力太低,就是你的私欲过重。

洒脱是一种境界。现代人很难做到洒脱,也未必会崇尚洒脱。洒脱不一定需要太多,只要有那么一点,对于你的身心都会是有好处的。

正能量感悟:

洒脱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抛却功利意识的束缚,洒脱一点,你的生活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名人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先生拥有无数崇拜者,他的话甚至被奉为至理名言,而除了名誉、地位,他和他的夫人还共同拥有丰厚的财产和可爱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任何人的婚姻能比他们的更美满了。

但是托尔斯泰先生渐渐对自己所谓高尚的写作感到厌恶,他改写小文章,宣传和平,呼吁消灭贫困,还将自己的地产赠送给别人,追求简朴清苦的生活。然而妻子一如既往地挥金如土,追求虚荣奢侈结交社会名流,并且对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恼火。托尔斯泰先生要放弃他的所有版税,她却希望丈夫所写的着作都变成金钱。一旦托尔斯泰先生反对,她就立即发狂咆哮,在地上打滚,甚至拿出xx要吞下去声言自杀,或跑到井边做跳井状威胁丈夫。

有几次托尔斯泰先生都决定再也不见妻子,可每到这时,妻子会跑过来抱住丈夫的双膝,求他再次朗读五十年前在日记中赞美她美貌与他们爱情的语句。托尔斯泰先生读到那些话,总是会心软。

但是,妻子的依然如故终于让托尔斯泰先生再也不能忍受。在1910年10月的一个风雪之夜,82岁的托尔斯泰先生独自离家出走了。11天以后,托尔斯泰先生患了肝炎,死在一个车站里。

哲理:人生中往往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的,为别人推开一扇门就是给自己留下一条路。相同的,一个充满人性温暖的小故事,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跳出死胡同的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真正滑铁卢的失败者拿破仑也有一个故事。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

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两个故事,两个遗憾。他们的失败,其实都是败在思维定势上。心算家思考的只是老生常谈的数字,军事家想的只是消遣。他们忽略了数字的数字,象棋的象棋。由此可见,在自己的思维定势里打转,天才也走不出死胡同。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创造、天才的发现,都是从突破思维定势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语哲理短文小故事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The Blacksmith And Dog

Those who will not work deserve to starve.

A Blacksmith had a little Dog, which used to sleep when his master was at work, but was very wide awake indeed when it was time for meals.

One day his master pretended to be disgusted at this, xiaogushi8.com and then he had thrown him a bone as usual, he said, “What on earth is the good of a lazy cur like you?”

When I am hammering away at my anvil, you just curl up and go to sleep: but no sooner do I stop for a mouthful of food than you wake up and wag your tail to be f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渔夫的经验哲理故事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一群年轻人常常结伴在一泓深潭边钓鱼,令他们奇怪的是,有一个渔夫总是在潭上边不远的河段里捕鱼,那是一个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翻卷着。

年轻人都觉得这个渔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会捕到鱼呢?有一天,有个好事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钓竿走到渔夫面前,只见渔夫提起他的鱼篓往岸边一倒,顿时倒出一团银光。那一尾尾鱼不仅肥,而且大,一条条在地万上翻跳着。年轻人一看就傻了,这么肥这么大的鱼是他们在深潭里从来没有钓到过的。他们在潭里钓上的,多是些小鱼,而渔夫竞在河水这么湍急的地方捕到这么大的鱼。这是为什么呢?

渔夫笑笑说:“潭里风平浪静,所以那些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鱼就自由自在地游荡在潭里,潭水里那些微薄的氧气就足够它们呼吸了。而这些大鱼就不行了,它们需要水里有更多的氧气,没办法,它们只有拼命游到有浪花的地方。浪越大,水里的氧气就越多,大鱼也越多。”渔夫又得意地说:“许多人都以为风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适合鱼生存的,所以他们捕鱼就选择风平浪静的深潭,但他们恰恰想错了,一条没风没浪的小河里是不会有大鱼的,而大风大浪恰恰是鱼长大长肥的条件。大风大浪看似是鱼儿们的苦难,但这些苦难却是鱼儿们的天然给氧器啊!”

大风大浪这些“苦难”是鱼的“给氧器”,而那些人生坎坷和困苦是不是我们人生的“给氧器”呢?我们总是在为自己营造和寻觅人生的风平浪静,我们总是在为自己追寻生活里的和风细雨,我们是不是静潭里的那一尾尾小鱼呢?

水流湍急浪花飞溅之处是大鱼,那么,命运沉浮遭遇坎坷将砥砺出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素养的美丽哲理故事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行驶的地铁中,忽听身畔有人突发高声,声音尖厉。转头看,是身旁的年轻女子,在怒斥不留神碰到她的一位中年妇人。

几分钟前,在站台候车已经留意到那个女子,因她年轻貌美,因她身着华服,又化了精致妆容。这是一个看脸的年代,所以即使对我这个同性,她的美也有足够的吸引力。不想她一开口,言语却是这般粗俗。

中年妇人显然较有素养,既不愿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也不愿同她较真,只是低声道歉后退向一旁。女子却不依不饶,声调不减.言语也更加刻薄,直到旁观者看不下去,三言两语地劝阻和谴责,她才算住了口。

此时再转头看去,依旧怒气未消的女子,忽地一下,面容间再不见了最初的那份生动和美丽,神情间留下的,只有性情的粗劣和素养缺失的苍白,再无半分美好可言。

那一刻,无端想起曾经供职的公司的一个同事。他是潇洒帅气的年轻男子,因为相貌好、身材好,素来有“衣服架子”之称,即使是颜色寂寞、款式单一的西装,穿在他身上,也会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只是一件白衬衫,他也能穿出无穷魅力来。

曾经一直对他有好感,觉得相由心生,想必相貌如此端庄的男子,心地定然也是纯澈的。直到后来有一次,因为工作原因,他和另外一个同事闹了点儿矛盾,他被惹怒了,开始不断诋毁同事,甚至不惜造谣中伤对方……无意窥见他滔滔不绝控诉同事“品行不端”的那一刻,他曾经的俊秀、清逸全然丧失,眼前只有一张正在扭曲的面容,让我不忍直视。

原来,素养的缺失会让人瞬间变得丑陋,不管身着怎样的华服,化着怎样的妆容,又是如何天生丽质,一旦失去素养,容颜的美好也便会即刻丧失。由此我知道了,素养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教养,更是一种养分,可以有效地滋润容颜,胜过任何昂贵的化妆品和华丽服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生三道题哲理小故事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考试。“三道题目都很简单,”老师笑眯眯地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又放了下去。

老师继续问:“教学楼里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么从来没留意过她们?

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你是否打过自己的耳光?”这一回,所有的学生都哧哧地笑了起来。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疯子才干得出来吧?

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了,老师说话了:“‘人生’这门课程,旨在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我们今后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人成才。今天的三道考题,可以说是对同学们做了一个大概的检验。”

“第一题——记住父母的生日。”老师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孝道”两个字,“孝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开出善花,结出善果。”

“第二题——记住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名字。”老师又写下了“尊重”两个字,“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之一,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使人宽厚。基石宽厚方能负重,人心宽厚方可立业。”

“最后一题——如果你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洁工人的名字,那么,你就该打自己一记耳光了。”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进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才的可能。”

读者感悟

这三道看似简单的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一个人善良与否,决定了他将来是否有用;宽厚与否,决定了他将如何发挥作用;而能否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则决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越来越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逆境中的抉择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大学毕业工作第五个年头的初冬,得悉父亲病逝的噩耗,我迅即赶回老家,哪想母亲也因多年劳疾而一病不起。料理完父亲后事,陪母亲小住三天,在赶回省城的前一天,我去镇中学看望了我读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望着老师慈祥的面容,回想父亲的离去,母亲的病痛,加之城里的妻子又下岗,两岁的儿子先天痴呆,我不禁泪眼婆娑,将一腔苦水倾诉给老师。我对生活的怨怼、厌倦、茫然,乃至痛不欲生,只见温老师睁大眼睛,紧紧拉住我的手,嘴唇微微发颤地讷讷道:“不哭,孩子,不哭,跟我做饭去,做饭去……”

同10多年前一样,他仍是独自起灶,饭食也还是十分简朴。他先在一只锅里加上水,放入五个用盐腌泡过的生鸭蛋,再把它置放煤炉上,煤火很旺,锅中水很快滚开了。10分钟后,他取出煮熟的鸭蛋,又把洗好的红薯放人烧沸的开水,半小时后,红薯也煮熟了。温老师将它们一一捞出,洗净锅又重添清水,在火上烧开,然后匀匀地搅进玉米粉,熬煮成一锅黄澄澄的玉米糊糊。

很快,温老师和我将热腾腾的饭菜摆好一桌,其中除三碟家乡小菜外,刺激我食欲的仍要属刚煮熟的鸭蛋、红薯和粘乎乎的玉米糊糊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几样食物招待你吗?”温老师摘下挂满水汽的近视镜,眯眼温和地对我说。

“城里罕见,让我尝鲜吧?”

温老师摇头笑笑递我一个鸭蛋,要我剥开观察颜色,又拿起一块红薯叫我尝尝,随后又指指那碗玉米糊糊问我香不香。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把圆溜挺实的鸭蛋剥好托在掌心,尝了尝绵软甘甜的红薯,又闻闻香喷喷的玉米糊糊,不住点头,夸赞故乡的食物实在可口怡人……

“难道就只这么?”见我茫然,他满含温情地说:“你该用心去看、去尝、去闻,才会品出些什么,不是么,对于三种食物来说,滚烫的开水是他们共同的逆境,面对逆境,它们的表现却大不大相同啊——本来硬实的红薯进入开水后逐渐变弱变软,失去了自身的本性;一向被一层薄薄外壳包裹而身躯呈液态的鸭蛋,可一经开水的洗礼,整个内脏竟变得坚韧硬实;更令人惊叹的是玉米粉搅入开水后,透明无色的水反倒被它们改变了……

陡然,老师的话引起我内心强烈的震憾!

自此,我时常咀嚼品味恩师的教诲,从而不断激活我生命的活力,因为他教会我面对逆境该如何抉择——与其软弱屈服,不如顽强抗争,奋力改变它,做驾驭生活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哲理故事三:积极行动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小女孩吃早餐的时候,看见爸爸愁眉深锁,闷闷不乐,便对爸爸说:"爸爸,我在报纸看过一段报道,说态度积极的人,办事效率较强,身体健康也比一般人好,你同意吗?"  爸爸回答说:"那当然正确,所以我每天都保持积极的态度。"  女儿再追问:"爸爸你今天为何不告诉你的脸,也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呢?"  爸爸听了女儿的话,脸上再展欢颜,并说:"你提醒了爸爸要言行一致。"

哲理故事感悟】: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我们快乐是因为我们微笑,而并非因为快乐而笑。"意思是行动往往能够影响心态,所以选择积极行动最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个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1、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2、盲人点灯:禅师见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盲人说:其实我也是为自己点的灯,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看见我,不会撞到我。禅师大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3、工人向朋友抱怨:“活是我们干的,受到表扬的却是组长,最后的成果又都变成经理的了,不公平”。朋友微笑说:“看看你的手表,是不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可是运转最多的秒针你却看都不看一眼”。日常生活中,感到不公平就要付出努力做前者,抱怨是没有用的。

4、猪和猫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要活着活着就昏了头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我们活着活着,就会昏了头。

左思就昏过头。讲他的故事,还得从另一个人物潘岳说起。

潘岳,即潘安,西晋时期文学家。他有一个更为响当当的名号——史上最美的男人。传说他的美艳,具有惊人的杀伤力。《世说新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潘岳相貌出众,神采仪态优雅,远近闻名。年轻的时候,他挟着牛皮弹弓,气质清雅地走在洛阳道上,妇女们见到他,都手挽着手,围在他的身边看,不让他走。可以想见,潘岳的美貌,惊扰了多少女子的芳心。用现在的话说,潘岳在京都洛阳城,粉丝如云。

或许,左思被这种美女簇拥的丽景,迷了心窍,动了心魄。于是,他决计效仿潘岳,也在洛阳道上秀一把,制造一点艳遇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他的这个冲动:“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意思是说,相貌奇丑的左思,没有做任何的妆饰打扮,也学着潘安一样,挟着牛皮弹弓,故作潇洒深沉地走在洛阳道上。结果,一群妇女围着他,朝他啐口水,唾唾沫,他垂头丧气,只好狼狈地回来。

看完故事,我们不禁哑然失笑,觉得左思真是昏了头。你说,一个姿容丑陋的人,有幻想,是可以理解的,却非要进行一场关于艳遇的激情豪赌,大败而归不说,最后还落得被人嘲笑的下场。

然而,就是这个左思,却也是个风云人物,他不仅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还写出过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齐名的《三都赋》。据《晋书》记载,他的《三都赋》刚一问世,洛阳的富贵人家就竞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

其实,左思大可不必这样。凭借自我的才情,他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学粉丝团。而且,内在的才情比漂亮的外表,更具杀伤力。可是,他却剑走偏锋,抛开自我的优秀,去追逐人生肥皂泡上转瞬即逝的虚幻魅影。

我们有时候,活得也和左思一样。

本来,手头已有的,足以让自己幸福,却不去安享,一心奔赴在追逐的路上。钱本来够花了,还要不惜牺牲身体甚至出卖灵魂去追逐更多;位置本来够合适,仍要耍阴谋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去追逐更高更大的权力;平凡本来够快乐,却为了应景的荣誉,去追逐比烟花还短暂的名声;婚姻本来够美满,却按捺不住动荡的心魄,去追逐花花世界的美丽与哀愁……

是的,我们本来可以幸福着,是欲望,让不安分的心变得疯狂。

看起来,我们好像奔赴在更大幸福的路上,实际上,幸福早已破碎在心底,一片一片,零落成黯淡的痛与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赢在妥协人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18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采访参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白岩松问:“你们谈判,就像是和对手吵架吗?”龙永图回答道:“不,谈判是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不妥协,就不会赢。”

白岩松事后回忆说:“我是在40岁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任何单方面谈判都不是谈判,那是战争、是侵略。人和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有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有获胜的可能。我现在一周踢两场球,别忘了,我40多岁了,要学会用40岁的方式去踢球。我如果还在用20岁的方式去踢——很暴力。现在我明白了,我必须妥协。”

1998年,中国体操队参加了在美国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不幸跌落而致脊髓严重挫伤,造成高位瘫痪。但她用她的坚强、努力和乐观,征服了世人。从此,桑兰就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微笑天使”。

2011年,由于康复费用无着落,桑兰赴美状告当年友好运动会的承办者——美国体操运动协会,以及原来在美康复期间的监护人等机构和个人。

但在官司的最紧要关头,桑兰却与美国体操运动协会达成妥协协议,之后,又中止了与其律师的代理协议……

面对人们不解和疑惑的神色,桑光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云淡风轻的平静和淡定,她说:“不妥协,两败俱伤。只有妥协,才会赢。”

那一刻,人们心中溢满了柔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桑兰、一个更加睿智的桑兰、一个千帆过尽后的桑兰,给人一种强大和无畏。

台湾著名艺人林青霞,从1972年到1994年的22个年头里,拍过100多部戏,演过100多个角色,见证了人世间的浮浮沉沉和电影潮流的起起落落。1995年,她正式宣布退出演坛,在家里做个全职主妇。

一次,她去探望病榻上的季羡林。季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人与外界要达到和谐,更要与自身达到和谐,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和聪明。而要和自身达到和谐,必须要做到妥协。妥协,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骛远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季先生鼓励她写作,并说,写作并不难,只要把真性情写出来就好了。

季羡林的一席话,对林青霞影响很大,于是她将自己从影20多年的感受写下来。就这样,林青霞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写出了她的散文处女作《窗里窗外》。这是56岁的林青霞在淡出影坛17年后,首次以作家身份推出了她的代表作,这是她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

在这本书的发行仪式上,林青霞充满深情地说道:“我从昔日一名演员到现在作家身份的转换,是向生活妥协的结果。妥协,使我又一次从窗里走出了窗外,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向生活妥协,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好地重整河山,重新找到一个崭新的自我。妥协,也是一种赢,那里有一片可以更加自由翱翔与蹁跹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