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明宫观后感数【优秀17篇】

引导语:春天,大明湖一片绿色,就像绿的海洋。小草争先恐后的探出头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明宫观后感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浏览

3350

作文

17

篇1:大明宫的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应该是中国最幸福的年代,不仅仅是疆域的辽阔,财富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包容感,李氏家族本来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不受教条的束缚,有包容一切的度量,也有勇敢彪悍的作风,这样领导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一批的独树一帜的臣子文人,他们在上朝能运筹帷幄,上马能决胜千里。在欧洲正为宗教不同派别血染大地的时候,这里能做到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各个民族竞技而生。即便是打过架的日本和棒子也能很好的包容,还能毫不保留的手把手的教狼,这是一个怎样自信的民族。有这样的保障,国民素质达到巅峰,真正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盛唐时期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桃花仙境,世界的乌托邦。

天朝只属于哪个时代,没有包容的度量做不到,像是明朝的尔虞我诈。没有交流做不到,像是元,清的固步自封。没有自信更做不到。

对于经历一系列的殖民,战乱,思想禁锢,病痛折磨的国家,我们有包容一切的度量吗?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吗?只不过GDP涨的快点,就天朝天朝的YY起来,天朝不是靠楼推起来的,比起天朝差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这东西,我始终模糊对之。中国曾经这么多朝代,厚厚的教科书上,一串串封建皇帝的名字,看起来就特别吃力,谁跟谁,没一个搞得明白。

从文字上得来的印象,特别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印象,总欠缺一点什么。什么呢?人味!

看电影大明宫,从一幅幅壮丽的3D场景中,融合了时代人物的悲欢离合,大气与敏感,壮阔与秀美,一个磅礴的时代,一场多元而命定的游戏,唐朝,原来你曾经如此壮美过。电影拍的历史,真有人味。

伴随着大明宫,这座集众多“之最”的名宫,唐朝的命运铺陈开来,一座空前的城,一场盛大的晚宴,一次绚丽的烟火,在历史中,轻轻的绽放,却留给我们最复杂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纪录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白影像的单调叙事,沉重繁复的历史刻画,甚至呆板灰色的人物显现。昨晚,作为成都新浪观影团的幸运团员,观看了由金铁木执导的史诗纪录片《大明宫》,不由得惊呼赞叹。片中全面展现了唐朝近三百年由盛到衰的宏大历史,逼真呈现了当时世界最大宫殿的全景面貌,细致刻画了唐代几位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个性,让人有穿越时空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恍然隔世的感觉--梦回唐朝。

影片以大明宫的修造缘由、选位布置、格局分布、宫殿结构、内饰装潢、使用功效、兴衰变迁等多个角度来表现这个占地五千亩,有五百个足球场大小的,当时也是人类史上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得知,大明宫是北京故宫的3、5倍、凡尔赛宫的3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从以上数据也可以想象她的宏伟巨大,完全是人类建筑史上不朽的传说。为了重现这座皇家宫殿,导演金铁木请来好莱坞的顶尖特效制作公司--电影《指环王》的特效团队,以及在亚洲数字视觉展示领域中技术先进的水晶石特效制作团队,用了三维特效技术,对大明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影像上的重建,整部影片仅特效画面就占了一半以上。耗时两年斥资近亿元,将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丹凤门等只在史书上出现的建筑重现银幕。

而这部片真正的主角就是历史。内容从玄武门之变开始,讲述了唐朝建立之初的政治动荡,再到唐高宗天下清平的贞观之治以后唐朝近三百年围绕着大明宫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事件、战争甚至娱乐文化事件。其中最为着重描写了武后称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等。将大唐盛世的所有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举、扩张、交流等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的讲述。在历史人物中也着力刻画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李白等重要角色,把人们心中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活逼真。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还对唐代历史当中的一些细节也给予呈现:武则天主政、贵妃沐浴、千里送荔枝等。让整个影片显得更有故事性,场景表现更完美。可以说这部影片完全是一部真实细致的唐代历史教科书。

整部影片长90分钟,可以说不但让观众了解到唐朝盛世的真实历史,而且逼真的3D特效,宏大的场景展现,美轮美奂的建筑,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

当然,如果真要挑刺的话,可能很多观众会对瘦版的杨贵妃有所质疑,呵呵。但是在这个流行骨感美的新潮社会,恐怕导演也考虑了更多的现代流行因素,给杨玉环减肥了。

最后,要感谢该片的著名导演金铁木,感谢制作团队奉献如此绝妙的电影!感谢新浪观影团给予我和朋友这次观影的机会!感谢轻轻笑的热情工作!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大型纪录片大明宫》在西安交大放映。整个宪梓堂座无虚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个个热情高涨,跟着荧屏与解说一步步走进大唐,那个让我们魂牵梦萦的时代。

金戈铁马,滚滚烟尘,玲珑宫阙,迢迢大道,罗衣飞扬,轻歌曼舞,丝竹管弦,奇珍异宝,诗词歌赋,皎皎梨花,众多使节,辽阔疆土……大唐,一个美丽而奢华的朝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盛世帝国。金铁木导演的这部《大明宫》为我们再现了大唐,那个神奇瑰丽,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的朝代。

这部纪录片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其中厚重的文化蕴藉。看的过程中,觉得从头到位都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忍不住要惊叹那个时代为我们留下的丰富的礼貌。总体上看,这部影片对所反映的文化在密度上说是很大的,让人应接不暇。从中国的封建政权到与外国的往来,从汉民族到少数民族,从文学到音乐,从瓷器到丝绸,从古代的建筑到古代的服饰……置身于大唐神奇瑰丽的文化海洋,坚信每个人都甘心做它的俘虏,怀着一颗好奇心一步步走进它那博大的怀抱。

《大明宫》的另一个亮色,我觉得是它真实的反映了大唐兴衰的历史,影片整体布局严谨,情节发展尊重史实,同时又不乏想象,有较强的可观性。金铁木导演表示:“其实这部片子定位确切的说就应是历史文化大片。正因影片的资料无杜撰,完全是当年历史的真实资料,能够说是透过一部电影去为300年历史做了一个形象的广告。”看了电影,觉得确实如此。玄武门兵变,武后当权,玄宗登基,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有条不紊的逐步展开。围绕大明宫讲述了整个大唐的兴衰。影片所动用的人员之多,所模拟的历史场景之逼真,确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看着影片,如置身大唐,耳边是金戈铁甲碰撞的声音,是战马幽幽的嘶鸣,是盛世丝竹管弦的美妙交响,是歌女清澈婉转的歌唱;眼前是泛着寒光的盔甲,是威武严整的军队,是飞扬的尘土,是沾满鲜血的宫廷杀戮,是威严宏伟的皇家建筑,是玲玲精巧的宫阙楼阁,是罗衣飘飞的曼妙舞蹈……大明宫为情节的发展带给了重要线索,围绕大明宫大唐的历史一步步展开。影片交代了大明宫兴建的原因,大明宫兴建的始末,以及大明宫所证明的大唐的兴衰。大明宫像一个人,从婴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寿终正寝,它证明了大唐最辉煌也最落魄的时候。正因大明宫本身就是规模宏伟结构复杂的建筑,想以它为围绕点对历史事件进行精当而有条不紊的叙述,又不惹观众厌倦并不是太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明朱元璋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越调《大明朱元璋》取材于《朱元璋斩婿》,很多剧种都有演绎,豫剧唐派掌门人贾廷聚老师曾主演过《大明惊雷》(又名《金殿风云》),首先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的相对成熟也决定了此戏上演的可观性。

饰演朱元璋的越调名家申小梅是越调一代宗师申凤梅先生的亲传弟子,也是当今越调的领军人物。申小梅与恩师申凤梅一样与观众走得很近对观众特别的亲切,所以在戏迷中有非常高的号召力,每次演出都是相当火爆!

越调名家魏凤琴、徐爱峰、张国庆等实力派演员与祝敬宇、聂磊、田丹丹等优秀青年演员越调两代演员相映生辉、阵容不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越调剧团非常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戏中戏份不少,而这些年轻演员表现亦是可圈可点,祝敬宇、田丹丹等唱作俱佳(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的弟子田丹丹由豫剧改唱越调也深得越调剧团的重视,继在越调电影《老子》中饰演紫葺之后此次饰演张绣姑亦很精彩,越调名家徐爱峰赞说田丹丹不仅有灵气而且非常用功)。

此戏服装舞美也很赞,简约而不简单!期待此戏进一步打磨而成为越调常演之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明宫的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去了西安城回来后,我才看了这本一直存在电脑里的纪录片电影,直到最后,潸然泪下。西安城早就不复那大唐时候的风采。

从最初李世民亲手结束了两个亲兄弟的生命,坐上了大唐的最高权利座椅,一直到李隆基的盛世。可惜的是,世人都说红颜祸水,只不过是李隆基在晚年遇上了杨玉环,六十岁的李隆基在这时候感受到了爱情,于是沉迷在温柔乡,沉迷在艺术创作里。霓裳羽衣弥留了芳史。可惜的是,大唐的江山却从此走向了衰落。

大明宫这个曾经权利的集中点,却落得最后被烧毁,被抢劫一空的境地。一个曾经在全世界成为至高无上的帝国,最终的结局居然是被宦官被地方的番使给腐蚀。

这样的落差和退化让人心寒。

安禄山只是大唐衰落历程里的第一个反击的人罢了。一个胡人封为王,手握15万的兵权,在李隆基老年的时候,这样的旨意究竟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也许他自己也没有心思考虑到吧。一个人的生命,不长不短,带来的跌宕起伏,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黄巢起义,这黄巢占领了大明宫后作下了这样的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长安城外的那荒凉的田地间,竟然就是曾经权利倾世界的地方--大明宫。

而今只剩下几多野花,几株野草,错落纷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712年,大唐立国100年,唐玄宗继位,大唐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科举开始,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皇宫大明宫举行马球比赛,大唐朝堂官员可以运筹帷幄,还可以跨上战马,他们不只是文人,马球是很刺激,很危险的游戏,但他们乐此不疲。

大明宫见证了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

在盛唐,李白出世,一代文豪,李白出生地是一个军事要地,四十岁的李白来到长安,希望报效朝廷,贺知章当时身居要职,极力推荐李白,唐玄宗喜欢召见文人墨客,酷爱艺术,诗歌非常流行。李白进入翰林院,翰林院相当于文学协会,并不参与政治,大明宫的梨园汇集了大唐最有名气的艺人。当时有名的文人墨客也都出入梨园。

大诗人,大画家,大歌手都在唐代出现,在西方可以和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陕西省的博物馆的三彩马成为了大唐的符号,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丝大唐的气息。

公元717年,日本遣唐使来唐。后来几年发生了战役,白江村日本战败,从此日本努力修缮两国关系,有很多留学生前来学习,有的甚至度过一生。日本对于大唐的文化深深了烙刻在了他们的文化里,他们根据大明宫建立了自己的宫殿,但是是微缩版。我们现在可以去旅游观光的日本京都就有着现代版的长安城,保留着古香古色的建筑和浓郁的大唐文化。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可以呼吸到大唐长安的味道。

世界各地来大唐,聚集长安,包容四方。大唐的第二个盛世到来了---开元盛世。现在世界各地多处都以唐人街命名,无不看出唐朝文化,唐朝给后人的影响。但是六十岁的唐玄宗已经在位很久,对此有些厌烦,就在这时他的注意力被一名女子吸引---杨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正是说年老的唐玄宗开始沉迷爱情,无心国事。与此同时安禄山的出现,他的多种语言天赋进入了大唐部队,没有人知道他会给大唐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时大明宫已经建立八十年。

晚年的唐玄宗疏于管理政治,沉迷文艺艺术创作,建功立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李白由于醉酒让自己惹上祸事,唐玄宗喜欢丑角,现在丑角鼻子上画白也是因为唐玄宗;胡旋舞是异族舞蹈,安禄山凭借胡旋舞来到大明宫,还迅速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对于杨贵妃也是格外的讨好,公元742年,成为了重要的边关统帅,后来一步一步提升,外族的安禄山被封为王。公元751年,大唐与阿拉伯战争,非常惨烈,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大唐从此衰退。大明宫还是日日笙歌。霓裳羽衣成为了经典之作。安史之乱让大唐衰败。唐宪宗登基之后,渴望恢复祖上的荣光,大明宫中不起眼的延英殿,成为讨论国事的宫殿。大明宫的北殿是一个三清宫道观。唐宪宗晚年沉迷道教,服用大量药物中毒而亡。

大明宫殿见证了整个唐朝的兴起和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以及其内的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麟德殿、三清殿、太液池等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建筑已消失,单纯地透过文字和语言描述又不直观,影片运用特效真实还原了各个宫殿的具体形象。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官员们进入那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庞大的宫门与渺小的官员构成鲜明的比较,那带着一点金色的阳光投射在丹凤门上更添一种神圣与威严。在说含元殿这个大明宫的主殿时,特效镜头运用地更是令人赞叹。虽然不是真实拍摄,但真的让人有种置身于盛世大唐的幻境之中。含元殿全景的展现,仰拍视角的特效的运用,更加烘托了含元殿的庞大和雄伟。含元殿栖凤阁画面上的移镜头、推镜头与特写镜头的交替使用,把栖凤阁的高大和造型的独特都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画面上的精彩展现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但是演员与剧情上巧妙地融合,也使影片增色不少。不一样于金铁木曾执导的《圆明园》中的演员设置,只是作为影片的陪衬,而《大明宫》里的演员主角的安排更是有血有肉。影片没有从明星中选角,但正是这样,反而保证了盛唐人物的精神风范。霸气而妩媚的武则天,睿智开明的唐太宗,精通音律乐舞的杨玉环,文采横溢的李白,片中大多数人物,大至帝王皇后,小到宫娥士兵,都能反映出盛唐的风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是杨贵妃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突破性。导演打破了人们一贯认为的“环肥燕瘦”,找了苗条的白雨饰演杨玉环。她那浓郁的古典美的外表与清秀娟慧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美妙的舞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导演突出了杨贵妃的能诗善舞的诸多方面的才艺以及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性格。玄宗与臣子下棋时陷入困境,贵妃以猫和局,挽救了玄宗的败局。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真让人拍案叫绝。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编剧对历史严谨的考证和还原,导演对真实历史的注重,使得影片讲述的资料既有了历史的依据,避开了瞎编乱诌之嫌,同时又有了鲜活生命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斗转星移,辉煌与荣耀总是像那一江春水般渐渐消失与远去。大明宫像一个人,从婴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寿终正寝,它证明了大唐最辉煌也最落魄的时候。当那影片中响起那沉闷,忧伤,哀婉的音乐声,当长安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四处逃窜,当大明宫被残暴的农民军洗劫的时候,当看到贪婪的官军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宫室里坊,十焚六七的时候,一种无缘由的苦涩不由地涌上心头。在昏黄的夕阳下,残破的宫殿附近杂草丛生,日落大明宫,或许也意味着大唐的国运将近。

金碧辉煌的宫殿,万国归附的气势,海纳百川的气度,百花齐放的礼貌……随着大明宫的消失,大唐帝国的覆灭,这一切也俨然成了历史中那虚无缥缈的尘烟。

盛世大唐梦,梦落大明宫,回望大唐,回望大明宫,其实这份泱泱大国的情节一向萦绕着我们,这是我们历史记忆深处最绚丽的一笔。大唐,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明宫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2276 字

+ 加入清单

前阵子看到了六集纪录片《大明宫》,仔细一看,原来导演就是多年前让我惊艳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导演金铁木。

说“惊艳”,因为我很喜欢看纪录片,但是很多年来一直很不爽于我国纪录片制作水准的低,比起BBC的人文节目,CCTV10的质量十分令人无奈。〈探索发 现〉栏目这两三年来,进步也算神速了,但是纪录片要做到科学性和娱乐性相容并蓄,不得不说还有欠缺。但是〈复活的军团〉,第一次让我看到我们也可以将一个 比较枯燥的考古题目,说得十分有趣,而且十分形象。此片综合了真人场景模拟,考古专家现身说法,实地采访等手段,我想看过这六集纪录片的人,对秦代的军事 情况,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秦一国的历史渊源,都会有相当感性的认识。—— 那也是我第一次听说了云梦秦简的事情。不得不说过去虽然相当长时间非常喜欢秦史,但是阅读的范围还是以史记为主的历史记载,却没有找过相关考古资料。

由此我十分佩服导演金大叔,他不但是导演,也是编剧。……我一直觉得文科学习其实最终要培养两个能力。一个是抓主线,二就是能串联。于是一个历史故事要说 得精彩,一则要有能力把握重点,让人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主线好比建筑结构。二则要能够触类旁通,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联系起来,这样阐述的对象就能丰 满,好比合理运用建材。

《复活的军团》做到了这两点。我可以说,金导演是个才子,而且很聪明——而这样的聪明是天生的。以我目前的才智,我还讲不出这么个故事来。

六集纪录片《大明宫》是去年首播的。之前删减成了电影版曾在院线公映,反响平平,更多类似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宣传片。但我还是怀着较为激动的心情看完了六集 纪录片版。感谢Youtube上的网友,将HD版上传到网上。比起较为朴素写实的〈军团〉,〈大明宫〉用了很多的电脑特技。—— 也许是太多了,所以反而感到有点不真实。

我对唐朝建筑也没概念,不好多说什么,但就复原建筑的屋顶形状而言,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衣服么,至少没雷到我吧。梨园舞者的衣服,我看还挺尊重敦煌壁画的。

缺点自然有了,乃至史实的牵强附会。譬如玄宗年间,大明宫已经不再是长安政治中心。

但这个我不想说 —— 我对喜欢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宽容。 先说说“抓主线”和“搞串联”。

读唐史会感到十分精神分裂。因为唐的盛与衰,太两极分化了,假如说宋明还是慢性病致死,唐仿佛忽然得了不治之症。…… 显然,导演这次还是想将一个朝代的故事交待出来,并且努力的靠拢在大明宫上——简单点说,就是想把大明宫抓为主线。这个也做到了,但是抓的效果不如〈军 团〉。原因:唐史还是太复杂了!不是一个大明宫可以承担得了的。

这次的“串联”也有些乱。故事很多,高祖,太宗,高宗,则天皇帝,玄宗,宪宗……都有。但是却缺乏逻辑。总之,感觉有点浮,有点虚。没有《军团》这么丰满了。

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好基调,一个是好演员。

-好基调

基调是个无形的东西。假如借用韩愈的话文载以道,那么基调就是这个片子的“道”。

这个“道”,就是对唐的开放包容的肯定,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大概我总是不够“爱国”吧,我很反感诸如“复我中华”的口号,或是无休止的关于何为中华文化正统的辩论。一个词——无聊。

历史是堆积产物。基本上,每个朝代既然存在过,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争论优劣是很无聊的。所谓的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各民族文化交融后的产物。就这点来说, 这个片子的很多地方让我感到了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我想我的确很向往这种“情怀”——这种拥有健康的自信,聪明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后才能拥有的 情怀。

通俗点说,这些情怀就表现在皇帝可以参加国家足球队,李白可以对着波斯美女大方的写艳诗等等上。

这个意念中的唐朝是所有正常的中国人的梦。—— 但是,只是梦,而已。我喜欢解说词里说: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时代。

是的,绝无仅有。并且不能再得。

再者,还是喜欢金大叔对历史人物的理解的。片中的人物颇有人情味。看着高祖孤独的弹琵琶,感到无由的惆怅……

-好演员

除了演太宗的刘纯生,我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其他演员都很二三线吧。总之即使看到过,也基本都是配角。但是正因为不熟,所以反而容易接受。要是再让皇帝专业户的那几个上场,我估计观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基本上所有的演员我都很认可。—— 要知道他们基本都没有台词,只靠动作神态表达人物思想,还是很考验演技滴。

让我”十分“接受的演员有如下。

1 唐高宗

相当不错的一位叔。和武媚娘的一见钟情,那份痴心和单纯,演得真好。

2 武则天

虽然不美,但是气场很足。她看着高宗在太极宫批奏折的那个场景,感到很温馨。——我一直觉得,这两人的爱,其实很感人。

3 唐玄宗

出场时有点显老(后来查了查,演员是也42岁了),但是到了中老年时,就只能用“很好”形容了。——这个玄宗的古装扮相,深得我心。

演员相貌周正,能文能武。看到此叔在马上英姿飒爽,差点就又要犯HC了……打住。最近切忌不能再犯HC,没时间。

4 李白

虽然还是不能免俗的穿了白衣,但是演员的神态相当好。尤其那失意时的落寞……唉!小白,小白……一切名利皆浮云,只有艺术之树常青。希望这个小白能再度出现于别处。自石维坚后,就数你了!

Ps,对孙海英和王洛勇的小白,我只能以无视平静心情。

—— 由此可见,我们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演员,很多才貌双全有男子气概的叔,为什么平时都不见呢?!

本人对叔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周正”加上不要娘娘腔而已。可是,这些年来,有男子气概的基本都面貌欠奉,长得正常点的又雌激素打得太多。

而这个片子里的小角色让我看到了希望~~

感谢金导。希望你再出佳作。不要让《军团》成为你的”大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中的配乐多来自程池的专辑《大乘天》,一首首或凄婉或轻灵的中国风乐曲让人如堕大唐之境。

唐朝的历史从尘封的岁月里一点点被唤醒,现代科技的进步让导演复活了历史,数字三维镜头不但完整地再现了大明宫昔日的巍峨宫阙,更让大唐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李世民的雄才伟略、武则天的非凡魄力、李隆基的励精图治、李白的旷世才情、杨贵妃的柔情似水、黄巢的冲冠一怒……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都在大明宫里留下了或辉煌或孤寂或优美或落寞的背影,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是当时世界的中心,也是风云人物指点江山变换历史的舞台。《大明宫》带领观众一同感受唐朝的历史,在探寻大明宫前世今生的同时,也拨开历史的烟尘,挖掘那些惊心动魄的政变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一起触摸唐朝36位风云人物的命运脉络。一些截图

每一帧都是一幅精致到震撼的好作品

前世风雨,后世尘烟,

亭台宫阙,都成残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cctv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由大明宫遗址公园投资金铁木导演的剧情纪录片。国庆前最后一个周末的电影院里空空荡荡,一共只有五个人。

唐朝,又是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唐朝。虽然大明宫已经变成了一片连地基都找不到的废墟,仍然值得让人哪怕在废址上修公园评logo地把它铭记。那是中华民族在全盛时期的标记,也是一千年来再未超越的伤心。占地五百个足球场的大明宫,花了高宗年间十五个州税赋收入和百官一月薪俸的大明宫,拥有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宏大单体建筑——麟德殿的大明宫,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到延英殿的大明宫,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大明宫,那一个后宫的太液池,就能比得上多少个明清故宫后花园的规格。含凉殿上的飘飞裙角,太液池中的春雾秋风,梨园舞台上的太白豪饮,明皇月宫,现在都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再未复制的美好。我们只能听听辛酸的《梦回唐朝》,想象世界中心的长安的八方宾客海容百川,

《大明宫》就是这样一部预设立场的纪录片,并非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讲述故事。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可以在回首那些巅峰的年代时可以做到客观,所以与其说这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宣传片。影片的3D技术对大明宫的重建可谓用心良苦,虽然我无从比较,但是完全可以感受到“飞重檐以切霞,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的大气稳重,而人物的加入也让影片更为生动,尤其开元盛世时时官员“凌晨上朝,那灯笼中流动的灯光彷佛长安城里的繁星”那样的细节。只是一直站在歌颂和怀念者的角度痛惜一千年多前的繁华,从立场上就失去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眼光。作为对建筑的赞美无可非议,但升华到历史的怀念就让人觉得多少有点遗老遗少了。毕竟过去的事情不能以对错来评判之,要不然《罗马帝国兴衰史》也不会成为经典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想去西安的,大明宫这个宣传算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了纪录片大明宫》,心情有些不平静。这个纪录片无论画面,配音,音乐,都堪称一流,用心之作。看完之后对大唐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唐朝从盛到衰,二百多年的历史,缔造了无可比拟的辉煌,无论从疆土,经济,到艺术,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鼎盛。后世难以超越。先后经历了唐太宗李世民时代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时代的开元盛世。那个时候,长安成为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大批的外国人先后到中国的长安来学习与传播大唐的文化,后期唐玄宗厌倦了权利,专心的和杨玉环谈起了恋爱,发展艺术,唱歌弹琴跳舞。有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如今戏曲中的梨园就是从玄宗开创的,丑角化妆时鼻子那块白色也是典从唐玄宗,因他喜爱扮演平民,为遮挡脸面,鼻子上挂一快白玉。

唐玄宗后期,颓势已显,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给了唐朝致命一击。杜甫目睹了长安成的陷落,写下了《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宣告了大唐空前盛世的结束。

盛世已成过眼云烟,藩镇势力日渐强大,藐视朝廷,公元815年,宰相武元在上朝路上衡被节度使联合刺杀,后者从容撤退。藩镇与宦官成为两大祸患,宦官在朝中权极大,甚至可以杀掉皇帝。“甘露之变”是一场皇帝与宦官势力的较量,结果是宦官得胜。朝中许多重要大臣被杀。随后的唐僖宗即位,这期间发生了黄巢起义,而唐僖宗却在清思殿搞了一个赌局,这就是所谓的“击球赌三川‘。诗人韦庄在《秦妇吟》描述了唐末黄巢起义时候的社会乱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和伤害。到了公元883年,大明宫中的多数宫殿已被毁,大量皇家物品被抢劫一空。

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大明宫,在唐末尽毁。存世二百二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这部电影就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影片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令人震撼的大明宫建筑,而且也看到了生动的历史故事。金导接收采访时说他透过电影展现出来的60%是根据史料,40%是根据想象。这样一来,影片所讲述的资料既有了历史的依据,避开了瞎编乱诌之嫌,同时又有了鲜活生命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特技的运用能够说是《大明宫》的又一亮色。电影与纸质媒介,收音机等传播方式相比本来就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优势,特技的运用更是使电影如虎添翼。《大明宫》的制作集中了全国在此方面最好的专家顾问和古建专家,以及美国好莱坞的技术专家,因此从技术层面上,《大明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透过电脑特效展现了大明宫的宏伟气魄,把大唐博大、自容、包容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物的塑造上,可谓是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以挽救马球比赛的败局引出李隆基的出场,塑造一个英姿飒爽胆识过人的男儿形象;又用歌舞塑造了大唐的女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杨贵妃这个形象的塑造。首先在外观上打破了人们一贯认为的“环肥燕瘦”,找了苗条的白雨饰演杨玉环。我查了白羽的相关资料甚至看了她的博客,觉得这样的女子饰演杨玉环确实很适宜。她具有浓郁的古典美的外表与清秀娟慧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美妙的舞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我觉得她是我最喜爱的“杨贵妃”。导演突出了杨贵妃的能诗善舞的诸多方面的才艺以及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性格。玄宗与臣子下棋时陷入困境,贵妃以猫和局,挽救了玄宗的败局。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真让人拍案叫绝。

看过《大明宫》后心里很高兴,同时又有些失落。高兴地是我们以前有一个那么辉煌的朝代,给我们留下了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部影片又生动的再现了梦般美妙的大唐;失落的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而现代人又很少对自己目前所处的文化状态有所警觉。静下心来,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走到这天失去了以前那种强大健康的发展势头了呢?政治上的教训且不论,文学艺术上,我们这天很难找到堪称优秀的作品,充斥耳目的是大众文化的滥觞,低级趣味不断抬头;建筑上,更是千篇一律的疯狂复制,使城市一天天变得丑陋不堪……这样下去,民族最精粹的文化最悠久的礼貌又怎能健康的延续并发展?

拍摄历史纪录片有其现实的好处,《大明宫》让我们了解大唐,同时也务必对我们此刻的文化有所反思。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创造文化,利用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一切便利来繁荣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这位曾经携《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华丽亮相、令市场刮目相看的著名导演,这一次梦回唐朝,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cctv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没有像一般的历史题材刻板枯燥,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尤其在人物刻画上特别注重细节描述。它以史诗大片重现唐朝为题材,它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演历史。它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手段,通过大明宫的命运去看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但故事的核心是为了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明宫,向世人梳理唐朝如何兴起、发达直到衰败的过程,同时再现盛唐盛景。

看了《大明宫》之后,关于大明宫的建立,发展,辉煌和衰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看那些被复原的宫殿,不得不感叹唐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作为历史纪实片,可看性较强,尊重历史,"只有艺术和爱情才会是永恒",可是一切再恢宏的景致,怆然倒塌不也就是瞬息的时间么?任何消逝的辉煌寻找消亡理由的努力,不过只是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脚注而已。

因为,那些辉煌本来就是时空虚构出的风景,为了让我们这些"灵顽"们在枯燥黑黝的人生里,用欲望来相伴。是啊,愈辉煌,就愈欲望。我们从欲望中出生,然后在欲望中死去。所有人,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明,所有的所谓"盛世繁华",都只是"欲望之花"绽放的刹那。历史就这样开了我们一个玩笑,给了我们一个讽刺。所以,那所谓的"大唐盛世"终究只是我们祖先万千个梦里的一场而已,只是这场梦是最热闹繁华的一场吧。其实正是祖先万千个梦组成了我们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文化。而且电影不就是梦工厂吗?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现在、未来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明宫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都之中长安无疑是最富盛名的,它不仅见证了十一朝帝国的兴衰荣辱更承载了中华文明的骄傲与奇迹。周秦汉唐一代代王侯将相在这里为历史填写了自己浓重一笔的同时(人民群众固然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却始终阻挡不了自己被成为历史的命运),也让长安一次次成为世界的聚焦,而这其中尤以唐长安城最为繁华辉煌,如果唐朝真的能有“两千年的盛衰史”那么今天的我们或许还能一睹这座城市的风采。

大明宫》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此,他以看似记录的风格让观众能够在得以领略这座建筑壮丽雄伟的同时仿佛也跟随着他一起见证了大唐的兴盛与衰败,但一个声音在那里也半刻没有停歇的强调着一个事实:你们看到的都素浮云,还没有我的声音真实。当画面切换到今天的西安大明宫遗址时一切如梦方醒,原来那些繁华早已成过眼云烟随着历史一起远去,如今唯有对着一片废墟凭吊。

影片将大明宫的不同宫殿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试图将整个大唐的历史容纳,大明宫虽然壮丽雄伟但要承载如此的重量不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几乎完美的唐帝王在大明宫中施展他们的雄才伟略,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海纳百川般胸襟的帝国向世界宣告:我才是世界中心。至此,大明宫完成了对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好河山的映衬,于是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又一次开始,长安从此也繁华不再,而大明宫作为大唐的权力中枢从此也变得暗淡无光直至走向毁灭,同时他也正式退出了《大明宫》的镜头。我以为是导演不忍心让观众看到大明宫的残败景象于是有意忽略不计,然而当画面切换到如今西安那一片废墟时我相信观众的心都要碎了,忽然间我也明白为什么他叫纪录片了,真是一棒子锤醒梦中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皇宫,在大唐建国刚刚八年时,李世民决心为父亲专门营建一座避暑行宫,这就是大明宫。后来武则天为了坐上皇后的位置,将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王皇后和萧淑妃残忍地杀害了,住在太极宫的武则天,晚上经常做噩梦要求搬到大明宫居住。因此,李治继续建造大明宫。公元663年大明宫终于建成,这与武则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明宫是一个未经正在历史外灰飞烟灭的宫殿群,它是紫禁城的4.5倍,巴黎卢浮宫的8倍。它始建于初唐、完特长盛唐、毁于晚唐,见证了唐朝兴兴的全过程。它的命数即是大唐的命数,二者紧急有关。

影片儿用数量多的篇幅书写了大唐兴盛的时代的情形,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次序出场,社会形态牢稳、经济蓬勃,开疆阔洋,各国来朝。差一点儿儿就成为了一部自人迷醉的"央视剧"了。

钟头刻常常为了将作文立意升华,而正在最终加上一句"成功实现人外华人的共同体的伟大复兴",复兴的是啥子?是回到那一个梦幻一般的大唐吗?真的人并不晓得。

好正在笔者并没有遗忘历史,虽然对晚唐的帝王没有具体描写,对唐代最终凌夷的端由也没有深进的剖析(这个担任的工作何等之难,不要求过严了),但至少,正在结末处,将梦境拉回事实,富丽堂皇的宫殿不复存正在,只有兴草外掩埋的几块基石。

当艺术达到顶点峰的时刻,国度便会走向式微。大明宫是,金字塔也是。安闲享用的生存最随便叫人满意目前的状况,萎靡丧志。以史为鉴,鸟巢上面的天空的烟花璀璨耀眼,降落后也会消逝于尘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