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诗词汇集20篇

马上又到一年清明节。清明节既是祭祀扫墓的日子,又是踏青的好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5465

作文

288

水的古诗词佳句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何澹澹,山岛竦峙。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学常识: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全文共 198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中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学常识之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中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文学常识: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诗词的五年级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历史长河中,这些描绘祖国大江大河的诗词绝句,承载着国人的乡愁。然而,这些国人心灵睡过的地方正拉响警报,一些风景正在消失: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因为古典诗词的优美,也因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背诵一两首古诗词,而相当一部分的古诗词描写的都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让人读来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渴盼。可是等我们真的有钱有闲,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什么原因到了当初那些古诗词所描绘过的地方就会发现,现实情境带给我们的不是如画美景的陶醉,不是雄伟江山的震撼,而是因为环境破坏,物是人非所带来的遗憾与忧虑。

这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古人艺术创作的夸张,更不是古人对今人的一种欺骗,而是古人眼里的江山和今人眼里的风景,已经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攫取,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让曾经的如画江山变得面目全非。诗里江山今不在的遗憾,也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呼吁关注生态安全,关注环境保护。

乡愁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词,而古典诗词里所描绘的青山秀水,恰恰正是我们的乡愁所在。当从前清澈的小溪因为污染变成了一条臭水沟;当从前秀丽的山峦因为水泥厂就地取材而变得满目疮痍,我们的乡愁将何处安放?退一步说,乡愁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现实点说就是不能当饭吃,但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源土壤的污染,自然资源的匮乏,已经快到了让我们无饭可吃的地步。我们可以放弃看风景的权利,可以牺牲闲情逸致,但我们却不能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粮食,更不用说一些环境问题可以直接导致我们患上各种疾病、绝症了。

诗里江山今不在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乡愁的安放,而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因此,不管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美丽的环境遗产,让他们还能有机会一边吟诵古人诗词里的如画江山,一边游览现实中的绝美风景,我们都要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值得欣慰的是,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共识,而随着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颁布实施,法律和政府层面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空前加大。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做好了平衡,只有当我们面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到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们才能留住和唤回古诗词的如画江山,让诗里江山如诗般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戟沉埋在沙子中,虽长满了锈,但还是没有烂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显示出它是三国时期留下的兵器。诗人联想当初,在那里发生了赤壁大战,那时要不是起了东风,让周瑜有机可乘,火攻成功,那么东吴就会失败,连大乔小乔也会变成曹操的俘虏,锁在铜雀台上让他尽情享受玩乐了。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长江边散步偶尔发现一只断了的戟,从这只断戟联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战。后两句写诗人对这次大战的看法。人们都认为周瑜在这次战争中的伟绩可佳,而诗人却全面地看问题,如果当时没起东风助周,那么东吴就会失败,曹操便会大获全胜,历史就会改写。

诗人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使诗篇既有韵味又让人深思。 折断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战中的东风,更让人难忘。若真的没有那东风,周瑜能赢吗?打赢一场战争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样,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结局都与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这首诗的寓意告诉我们,要做成功一件事,离不开必需的条件,否则,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首诗虽短,确让人读后很有回味,可见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写水平,我深深钦佩古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诵读古诗词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词。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学校一直就非常重视学生古诗文的背诵与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推动与传承悠久灿烂文化。本学期,我校对六年级学生的积累背诵情况进行了综合素质竞赛,本次竞赛学校要求我们六年级采取全员参与、活动展示的方法,这实施过程中我作为校本老师有几点感受:

1、从积累的数量上就要求我们校本老师需要抓在平时,练在日常,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而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中华古诗词经典》等重要著作。在每个年段分别体现出来,可想而知,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我想学生的收获将是极大的。小学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们能将经典诗文烂记于心,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践行,定会终生受用的。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试着作诗和改诗呢!班中有一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我喜欢中华经典诵读,它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的确,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3、在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下,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古诗文诵读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诵读大量可以振奋精神,温润生命的诗文,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师生情感诵读,字字句句,抑扬顿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优美,寓意深刻的诗词,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诱人的曲调,使人遐想,让人感叹,给人振奋,催人奋进。

4、古诗文的诵读要常抓不懈。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读、课前三分钟说话、语文大课活动等多种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向家庭延伸,唤起学生背诵古诗的热情,并使这种热情经久不衰。

5、我个人觉得古诗文诵读要和读书结合起来,班级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级的特色。

6、古诗文背诵要求四、五、六年级在背的基础上要落实到笔上,要求会背的古诗要会默写,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归归类,从季节、花草树木、带有数字的、描写边塞或军旅生活的、描写友情送别的、珍惜时间的古诗等积累背诵。这一点上,因为正逢毕业,学生相对掌握的较好。

中华经典诵读,好似一根无形的教鞭,鞭策着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勿忘“充电”.

学生们朗朗的诵读声至今萦绕于耳,通过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不仅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而且使学生在此活动中,提高了诵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让“古诗文”这一华夏精髓真正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古诗词之旅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爱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每期我都会准时观看。节目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与百人团进行诗词比拼,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百人团里,有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也有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还有参加工作的叔叔阿姨,甚至还有外国人和五六十岁的爷爷奶奶。我想,这大概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能吸引这么多人参与其中。

节目中,诗词的美妙和趣味吸引着我,古人的智慧和学识也感染着我,使我爱上了古诗词,爱上了中华文化。于是,我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关于古诗词的书籍,在如饥似渴的诵读中,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万事万物的看法,也读懂了他们在诗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中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浓浓亲情,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的过去,在和诗人、词人们进行一场心灵的聚会,这是多么奇妙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作文之我喜欢的古诗词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能让我们沉浸于在静谧的夜空下的神奇意境,当在长江的上方的大桥时,我也常常想起“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雄浑景象,我喜欢古诗词作文。我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它可以带给我无限的遐思和神奇的妙想。

在“诗仙”——李白的“低头思故乡”让我心潮澎湃,不禁想起美丽的故乡,在“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明白了怎样读书,懂得了永恒奋斗的真谛。

在看一些电视剧时,我想了豪放自居的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两人真的给了我一些人生道理,小学六年级作文《我喜欢古诗词作文》。苏东坡曾经感叹“早生华发”,却也能够“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不经意写的“醉里挑灯看剑”,却又看破了多少身战沙场的仁人之心。在他的熏陶下,我会变得襟怀坦荡,笑傲人生。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想起在汶川大地震当时赶到的青年志愿者。“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花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喜喜欢它的焦永深长,喜欢它的华美秀逸,喜欢它的千古独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诗词的五年级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计其数的诗。诗的特点就是精炼,它篇幅不长,但是只要你细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境。你就能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诗在你眼中就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富有活力的了。

我最喜欢的就诗词是苏轼版的《水调歌头》了,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令我回味无穷。诗的大意是:人有相聚也有分离,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成全。只愿家人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虽然相距千里,但也能共赏一轮圆月。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月圆之时对故乡,家人们的思念。诗中有很多对环境的描写,使我仿佛看到了:朱红色的楼阁、雕花的窗户、美玉砌成的楼、银色的月光轻轻地洒向大地、苏轼正举着酒杯、独自一人遥望圆月……

杜甫的《春夜喜雨》我也很喜欢。它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描写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整首诗让人感觉意境清幽,充分的体现出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爱,和对这场春雨来临时的喜悦之情。

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去慢慢地饱览它,读懂它。我爱古诗词,爱它的高深莫测,爱它的意蕴淡雅,爱它的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端午节古诗词大全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明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渊远流长。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喜欢的古诗和古文吧!

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是我最喜欢的古文。其中一句话特别让我记忆深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就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所以,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记住那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生命的黄金时间,努力学习,长大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古诗《画》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把画中静态的景物写成了动态,让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好像画就在眼前。远远看过去,山色苍翠欲滴,近处原本应该能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可是在画中就体现不出来了。按理说,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凋谢了。而在画中美丽的花儿一年四季都花开不败。鸟儿是一种怕人的动物,人一走近,鸟儿便惊恐地扑扑翅膀飞走。但在画中的鸟儿不但不受惊吓,而且还在树上“唱歌”、“嬉戏”……这诗真美,足以让人陶醉。

我喜欢古诗和古文,喜欢我国传统文化中这块绚丽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行走在古诗词里的秋天作文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天高云淡,秋意盎然,千古文人为秋色赋词吟咏,我漫卷诗书,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秋天,别有一番情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调,将秋天演绎成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把我们带进一幅雨后山村如洗的自然画卷中,令人陶醉神往。皎皎明月,清澄空明;碧碧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全诗动静结合,含蕴丰富,营造出一个清澄透明、雅致空灵的迷人世界,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作者的高洁情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声情并茂,意境阔大。这里,碧云蓝天,黄叶满地,无边的秋色连着水波,寒烟凄迷。山峰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无情的芳草铺向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到的天边。面对眼前的悲凉秋景,思乡的情怀令作者黯然感伤。乡思绵绵,乡情依依,都借助对秋色的描写,跃然纸上,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成为千古绝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笔下的《山行》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的枫叶如火如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启迪和鼓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采用白描手法,融写景、抒情为一体,描绘了深秋凋零寥廓的景象,以“潇潇”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残照”的夕阳将秋色渲染得凄清寒凉,充满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全诗景色苍茫壮阔,境界高远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深受大文豪苏东坡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另辟蹊径,一扫传统的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赞歌。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细细品味这唐诗宋词里的秋天,让我的心灵得到诗意的栖居,生命从此多了一份恬淡与静美。

[行走在古诗词里的秋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里的残阳抚慰着游子的点点乡愁,宋词中拨弹着箜篌的歌女奏唱出了黄昏悠悠凄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有些许柳叶娥眉,在绚烂晚霞中流转;又闪现着几袭青烟水袖,在风来尘往间飘舞。清新的风踏着唐诗的韵脚合着宋词的节拍吹来,敲打着我心底那浅浅地怀古柔情。

有着唐诗宋词浸染的落日夕阳一定是最美的,徘徊在平仄押韵的曲调里的黄昏一定是诗意的。

撷一缕唐诗,捧一掬宋词,在烟雨迷蒙的唐风宋雨中,落日残阳缓缓向我走来。

夕阳下的长安,车如流水马如龙,倚窗而坐的江南女子,你为何秀眉不展呢?是那“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将你推向了寂寞的深渊?还是那“多情反被无情扰”的情思让你的爱恋无处驻足而到处流浪?或是那……

天地苍茫,我心亦苍凉。遥想,当年春华月美。曾有十里春风、万种柔情相伴,而如今只剩一丝冷清清的落日。青山湮灭红霞里,碧水更在青山外,你端坐在窗口,等着夜色渐渐降临,等着星星渐渐升起,等着能重温昨日温柔的梦乡。

枯藤老树昏鸦,宋时的斜阳倚在小桥流水旁,一个孤寂的身影子然一身,踽踽独行,重复着游子千年不变的忧伤。

远方的故园也该炊烟袅袅了吧,妻子拿着织梭的手也该因思念而停下了吧,年迈的母亲又该守在柴门边等待自己回去了吧,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最终还是无望。

有鸟啼,粗嘎,嘶哑,许是乌鸦。那残阳被它一声声叫得更凄艳了,似乎再也不忍听下去,把自己的身影藏到西山里。只好叹了一口气,牵着疲惫不堪的瘦马离开了这个触发乡情的地方。

一方残阳铺成诗笺,有多少人在上面把心情酿成不朽的诗篇?

夕阳西下,今夕,往夕。

夕阳无语,黄昏无语,我亦无言。

就让这情,随着这残阳落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春节的古诗词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古诗中早已表达了这这种喜悦。yuwenmi小编整理了春节的古诗词,欢迎欣赏与借鉴。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应诏赋得除夜》

(唐 )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风吹、草低、牛羊,寥寥数语,一幅壮丽的草原风光尽展眼前,还带着灵动的气息,高而蓝的天,无垠的草原,风吹过,青草翻起波浪,仿佛可以感受到风吹在脸上的爽意,心胸也豁然开朗。 可见古人对汉字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一个字让整首诗顿时有了生命的色彩,船行江里,两岸一片葱茏。而其中的“又”字,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在明月初升的渡口,群峰在月色中衬托着一个落寞的背影。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更”字,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出了阳关,你在没有往日的好友了,再喝一杯吧!隐隐地我感到作者的惋惜和祝福。 一个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你心中的门,门外是11岁女孩的懵懂无知,门内是知识的草径深幽,吸引着我一探究竟。 有一些诗词写出了我们儿童的神态和心理,可爱极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真的,我就是这样的,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就急急忙忙地拿起书来看,共鸣!共鸣!还有“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小孩子的活泼俏皮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我想诗人应该也有一颗童心,不然怎么能写出这样可爱的诗句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这些诗句,语言直白,往往没有华丽的辞藻,似乎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痛快劲儿,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们用自己的满怀激来热爱生活,仿佛可以看到他们怀着无限的希望,在高山之巅,朝着大海,向着远方,大声地喊出自己心里的声音。 古人对文字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诗词的美感和韵律,让我更加喜欢汉语言。

古诗词就像一块美玉,岁月掩盖不了它的美好,爱它的人会在心里将它打磨得日益美润。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诗人们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豪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皎洁月光下,在一个透着微微亮光的小小窗口前,一个小女孩在咿咿呀呀地用着稚嫩的声音在读着一首诗。淡粉色温馨房间里,儿童玩物放满在床上,木偶闹钟摆放在床头边,房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个扎着双尾辫不过十岁的小女孩在拿着本儿童读物,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指着读物上的一个古人,奶声奶气地问道:“妈妈,他是谁啊?”“他啊,是唐代的诗人李白。”“李白?好奇怪的名字!跟洗衣粉立白一样”……额,他的名字已经早是家喻户晓啦。而且,他还被称为诗仙呢!“”诗仙?哇,作诗都作成仙人了,好厉害!”“额……”

李白?立白?小女孩的脑海中从此便出现了这古怪名字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的名字跟立白有谐音吧,也许是因为今后的教材书上很多次出现这个人的名字,使小女孩更加印象深刻。她看过他的资料,是一个漂泊流浪的诗人,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推荐和赏识而得官,却每次令他失望。“真厉害,一个漂泊四方的诗人,却能得到这个‘诗仙’的称号,真是个人才!“小女孩这样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女孩懂得他的诗就更多了,他写的诗有很多种,山水景的,思乡的,还有送别朋友的,许许多多。渐渐地,小女孩喜欢上了古诗,并且时时会朗读于口。而这个小女孩,就是我。

偶然的一次,小女孩又在书上看到了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时的她,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她反复朗读了几遍,大概的了解了意思后。便问妈妈:“妈妈,这个‘龙标’是在哪里?”“这个啊!‘龙标’是唐朝县名,是在湖南,现名叫黔阳。”“哦……”我恍然大悟,“那……‘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是什么?是植物吗?”“这个啊,‘子规’指的是一种动物,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那么‘五溪’指的是什么?是五条溪流吗?”“没错,的确是五条溪流。它们是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分别是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统称‘五溪’。”“我还有一个地方不懂,那就是‘夜郎’是什么东西?”“‘夜郎’啊,指的是古代少数名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哦……”我终于弄明白了。“千千,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诗吗?”“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们可以从最后一句品味出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最为明显,当作者知道好朋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黔阳后,为他同情,也为他担忧,‘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而‘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则是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拟人和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不错不错,看来,你的古诗知识又提升了!”“嘻嘻……”

又一个夜晚,风温柔的戏弄着柳树的细辫,杨花开得艳美,却又是那么的凄凉。皎洁的月光照进屋子里,像是披了一层朦胧地雾霜。蝉儿终于停止了他高昂的歌声,转为了永眠的沉睡。波光粼粼的小湖上,银光闪闪,倒映着寂静的夜空。朦朦胧雾中,似是一位穿着青玉白褂衣竹叶服的诗人站在湖边,双手背后,抬头望月,默默碎念着:“家乡可好……家乡可好……”夜光照在他身上,显得一片凄凉。我不禁又念起五年前那一首思乡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起了家乡,也思起了人。李白当时的心,也许就是这样的吧。人间情源可有,却又无缘相见。问梦知多少,似是故乡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从隋朝开始,到开元盛世,古诗的地位达到了辉煌的程度,从北宋开始,到元朝的建立,词的盛兴也达到了优美。

——题记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中组成的一部分。它们有的表示悲伤,有的表示悠闲……

听闻“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我从京城赶来观看农民们收割,家家户户都住着由茅草盖成的房子,一片又一片宽大的茅片层层覆盖在上面,每一片茅草上,都是由黄线一捆捆的扎紧。村子中的人们都不在家,庭院中静悄悄的,唯有家禽们在昏昏欲睡。我觉得这些寂静有些可怕。我便去农田中看他们收割。浩浩荡荡的田地中,一望无际的是庄稼,太阳刚从云朵中钻出来,把许些光芒投向大地,阳光从上倾斜散下,没有一处可以避阳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在田地中劳作,近观一个有些年轻的小伙子。他赤脚踩在大地上,仿佛霎那间有一股盘古开天地时的英勇,他的肤色的淡黄的,脚面上一层单薄的肌肤裹住了几乎要欲喷而出的血管,逐渐地,太阳将它的毒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小伙子背向上,似乎在支撑着天空,烈阳从他的背上直直伤过,一道道伤疤即为铁证。在《观刈麦》中,我感觉到了悲惨,如此辛勤劳作,还是换不来一个假期呀!

受尽了贪官污史们的官场生活,像我这样为人清廉的人,怎么久待?我辞了官不久,我又去做官了。我看懂了百姓生活的辛苦,想要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改变,可是我错了,一个渺小的力量也许真的改变不了什么。我开始隐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我早上起来清理我的那两块破地,可惜,不知是我技术太差,还是地的问题,任我太阳未出的早到,披星戴月的回去,也长不出什么。可我只希望自己的心愿可以实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仿佛看破了一切,任尘世如何,我也只管归隐山林。罢了!罢了!在《归园田居》中,我感受到了隐士陶渊明的悠闲。

古诗词,有人写其为悲惨,有人写其为悠闲。最爱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爱古诗词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古诗词,你们爱读吗?

我告诉你们:一首诗都是写了一件事情,然后用诗句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当然,一首诗也能让你在脑海浮现出一幅画面,带给你很大的乐趣、兴趣和感受,这就说明你会读古诗了!一首古诗都有作者、朝代和出生的年月,每一个作者都把诗写的有声有色,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果你不知道整首古诗的意思或每个词的意思,你就只要看里面的赏析和旁注就可以了!

不过,如果你还想读跟这首诗差不多的诗词,翻开里面的趣味链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每一本古诗词都有目录,可以让你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也就是说就不用一页页地去翻了,操作起来很简单。

写了这么多,你们应该知道我为什么爱读古诗词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怎样不落凡俗的绝妙好辞?勾勒出“落花人独立,微雨雁双飞”的轻柔,似一腔流水倾泻而下,而又似骇浪冲天,海啸星辰,留下千古的豪迈。古诗词又如一位从泛黄宣纸国画中走出的佳人,独倚红栏望一池无澜清水。“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境也不过如此了。

有多少岁月,深深地陶醉于李白的浪漫?我忘记了,蓦然回首,却犹记起那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唐玄宗时,玄宗听信了佞人谗言,将太白赐金放还。他出城门时不忘在长安城门题下“仰天大笑了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绝句,便又踏上了云游山水的路途。八年后,内心极度烦闷的李白来到了好友元丹丘的山庄中登高饮酒,心中的不甘与委屈都被酒催化作了滔滔诗意,他伫立众峰之巅,把酒临风,开怀唱出了名传千古的《将进酒》。

轻翻《乐府诗集》,李白的浪漫,汉诗的乐律都在指尖灵动地飞舞。我轻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书页不觉已停留于《琵琶行》。又是大唐,一位被贬成江州司马的烦闷诗人于被贬途中在江边留宿。却见一位家境悲惨的女琵琶艺人,白居易又联想到自己迟迟不遭重用,苦闷的心中骈发出滚滚诗意,提笔写下六百一十言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窃窃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拥有如此高超琴艺的女艺人却“弟走从军阿姨死,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听完她的哭诉心中也是如逢知己,“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遇见最美古诗词让我留下一份感动,愿这种诗意,继续让世人不被世侩所浸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黄昏是摄影家特别钟爱的时分,因为光影温柔,层次和细节被渲染得格外清晰。很多诗歌里面,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白日”。为什么把夕阳叫成白日西迟,因为朝霞是暖色的,所以才说年轻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他蓬勃,欢欣,带着生命的热量。太阳就像一个青春红润的少年,走过青年的蓬勃,走过壮年的辉煌,到了落下的时候,它的那种血色已经淡淡地、渐渐地隐去了。

夕阳,往往象征着一个人的暮年,青春不再,梦想仍在。面对夕阳,有多少文人留下他们的企求:让时光走得再慢一点吧……

屈原在《离骚》里面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家都熟悉最后一句——他的求索,他九死不悔的努力,他自己内心志向的一种抒发——但是不要忘记了前面一句,他要让“羲和弭节”。神话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空行走。屈原说:羲和啊,放下你的鞭子吧,你让太阳慢一点,让太阳停一停,不要让黑夜这么迅速地把我吞噬,因为我要走的道路太长,上下求索,我还需要光阴!

李白在他的《古风》中说得更明确:“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黄河一路向东奔涌,夕阳刷刷地向西坠落,这一切是如此匆促!这一东一西的奔走的逝水和流光,日复一日,把生命撕扯成零落的碎片。

晚唐诗人姚合哭苦吟诗人贾岛,就选择在这样白日西斜的时候,他说“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寥寥二十个字,和李白的那首诗用意相似,都是看到白日向西天落下去的速度不可阻止,而海水东流也不能让它停下来,这就像生命啊!你的名字虽然千古常在,但你的今生已经消失在历史烟尘中。

中国那些多情的诗人,因为黄昏一刻难耐心中深情,就起了一个天真的幻想:挽留斜阳。

一个人的心事宛转,在夕阳时分有过多少蹉跎,有过多少不舍,要拼却多大的心力,才敢去挽留住斜阳呢?宋祁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春景之后,陡然转笔:“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人生苦短,欢愉的时光本来就少,我们难道还舍不得散尽钱财来买自己的欢乐吗?但纵使千金买笑,还是留不住时光啊。我能为你做的事,也就只是持酒劝夕阳了,将它的光芒在花丛之中多留一分是一分,夕阳晚走一会儿是一会儿,让晚照在我们记忆之中的光辉多一点点也好……

眷恋是一件很苦的事,因为要用着深情。对夕阳苦苦眷恋的人大多有着向日葵一样的生命,离了阳光就不再蓬勃。

白日西沉的时候,人们心中的不甘,生命的蹉跎,往往会被特别地映照出来。万古斜阳融合了太多人从巅峰跌落以后的体验。

还是在日暮时分,刘长卿送别他的好朋友裴郎中,是一个贬官之人送别另一个贬官之人,他说:“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猿自啼,水自流。夕阳西下,只有你和我才是告别的主角,同是逐臣,从此天涯一方。

也许朝霞之中的送别,人不会有如许感伤,因为人在朝霞中上路,太阳逐渐温暖,他还有所希冀。而斜阳下告别,一转眼就是漫漫长夜,辗转孤寒,伤心转而深沉。有多少人追问斜阳,因为斜阳里酝酿了太多不可言说的人生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美十首古诗词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古诗词是人类文化中最优美的文字,短短几字抒发万千思绪,字字震撼心灵,下面是小编收集到的一些最美古诗词,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最美十首古诗词】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遇见最美古诗词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诗歌评论家钟嵘在《诗品·序》里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天地之间有气息流转,这些气会在世间万物中流动,比如树,比如草,比如朝阳和弯月,气的流动造就了万物的蓬勃生机;继而,万物的生机感染着人心,使人的情感和心灵获得寄托;人沉浸在万物生机之中,和万物交融,就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写成诗词,歌而咏之。《离骚》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在政治动荡的路上,在迁徙流浪的路上,看着春秋轮替,时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什么都要匆急。草木的凋零,美人的迟暮,都是梦想在时间中的消逝。

昆曲《玉簪记·琴挑》一折,书生潘必正在一个秋分时节,忽然深夜梦断,出场唱了一支曲子《懒画眉》。“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一个人靠在枕上,听见四壁蟋蟀的叫声。“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睹秋色,听秋声,他也想起了宋玉;残叶落地,啪嗒一声,在寂静的秋夜仿佛惊雷,惊破了他的残梦,所以他披衣起来,要去白云楼下“闲步芳尘数落红”,去细数落红缤纷。让这么多扑簌而下的花瓣,不枉来人间一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有情,首先在于爱花人有心。

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秋恨起,在这样的时节,为什么人们会如此伤感,如此“悲秋”呢?清代诗人赵翼说得好:“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这一句诗何等明快!明快中又有着何等惊心!就是这点秋风,它从人间闲闲走过,枫叶在秋风中老去霜红,黑发在秋风里染成白雪。这个时节,看着转瞬即逝的年华,在眼前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沉郁,步履匆匆,走得越来越急。

词人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忧愁”的“愁”字怎么合起来的?分离的人看秋色,秋色压在心上,愁绪渐起。人间如果没有分离,没有牵挂,单是望着秋色,何来那么深的感慨呢?只有离人望秋色,心中才有不安,这一点不安就叫做愁。“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秋雨芭蕉”,总让诗人们想起急迫的时光,流逝的年华。但在这个不堪别离的秋天,芭蕉展开它宽大的叶片,即使没有寒雨,也会觉得秋风飕飕,如此急促,如此清寒。“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别人都说晚秋的天气多好,但他们都是没有心事的人。有心事的人在光耀的明月之下,怎么敢登楼啊?楼头月色迎着飒飒秋风,人实在担承不起……今天多少哀愁,乍看是起之无端,其实和季节流光若有若无踩过心上的脚步有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写尽了思念的百折千回。在今天,秋风再起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宛转的心事吗?我们能够体会其中的细腻和曲折吗?一个人的心中真正有过这样的感受,再去读诗词,就会有所不同。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她写的那个情景惟妙惟肖,因为你曾经经历过,就像我们有时候走在路上,隐隐地听到邻人唱歌,蓦然心惊——他唱的正是我们心里面哼的那个曲调。在诗词歌赋中,往往都会有这样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一瞬:这写的不就是我曾经那一刻的心境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