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读书的5个成语故事简短【经典20篇】

在一个被月光包围的村子里,一个个院子里灯火通明,唯独一个又小又破旧的小房子里灯光很暗,里面住着铁蛋和他生病的爷爷。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5个成语故事简短,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363

作文

1000

自诒伊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zì yí yī qī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出处】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诗经·小雅·小明》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左传·宣公二年》

【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示例】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槁木死灰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成语繁体:槀木死灰

成语简拼:GMSH

成语注音:ㄍㄠˇ ㄇㄨˋ ㄙˇ ㄏㄨ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槁木死灰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槁,不能读作“ɡāo”。

近义词:万念俱灰、灰心丧气

反义词:生气勃勃、意气风发

成语例子: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英语翻译:completely apathy

成语谜语:高

成语故事

大观园内只有李纨一个寡妇,她原是贾珠的老婆,贾珠死后,她与五岁的儿子贾兰相依为命。她出身金陵名宦家庭,知书达理,她青春丧偶后,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对外界一概不问不闻,就知道侍亲养子,是一个贤妻良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千里送鹅毛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路史》。

在唐朝时期,各地的地方官,常常派人向唐朝天子进贡礼物。

一位偏远地区的地方官,派缅伯高给唐天子进贡活天鹅。

由于路途遥远,还没到那里,笼子里就发出一股臭味,天鹅的羽毛也脏了。

到了沔阳湖后,缅伯高就打开笼子,想让天鹅到湖里去洗洗澡。“呼啦啦”,天鹅张开翅膀飞走了,地上只留下几根洁白的羽毛。

缅伯高又急又怕:“这可怎么向大人交代呢?”把缅伯高都急哭了,可哭有什么用呢?他急中生智,捡起一根羽毛,将它带往京都长安。

到了长安,各地的使臣都来朝拜唐天子,并陆续献上了名贵的礼品。轮到缅伯高了,他大步上前,双手捧着那根羽毛。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缅伯高将进贡的前后过程编成歌词,高声唱了起来。

歌词最后两句是:“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天子听了,哈哈大笑,心想:这使臣真聪明!

就这样,缅伯高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唐天子的赏赐。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草草了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草草了事成语何来

虽说僧经道忏,上祭挂帐,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音,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①。

草草了事成语解读

①草草了事:匆忙随便地把事情了结掉。指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虽然说也有和尚、道士在讲经做忏,前来吊问祭祀的人也络绎不绝,但毕竟是钱财上不够大方,也没有人肯全心投入,一切不过是草草地应付了事。

草草了事成语故事

贾母病逝,贾府举哀。王熙凤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想办贾母丧事会大有一番作为,不想现在的贾府早已今非昔比,仆人骤减,男仆只有二十一人,女仆只有十九人,难以点派差使;又加上支不出银钱,因此虽然说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上祭挂帐,络绎不绝,但毕竟因银钱上吝音,没有人肯全心投入,不过草草了事。连日来王妃谙命也来得不少,但王熙凤也不能上去照应,只得在底下张罗,叫了那个,走了这个,发一回急,央及一会儿,糊弄过了一起,又打发一起。

虽然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王熙凤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邢夫人等见丧事忙乱,还以为王熙凤不用心。王熙凤一急,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里便喷出一口鲜红的血来,倒在地上。

草草了事成语史例

1908年,三岁的溥仪继清帝之位称宣统皇帝,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在登基大典上,钟鼓齐鸣,山呼万岁,把小皇帝吓得坐在龙椅上不住哭闹:“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醇亲王载洋是宣统帝的亲爹,他跪在龙椅下,死死按着儿子。无论如何,登基仪式总是不能出什么差错的。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小皇帝的哭叫也越来越响。载洋不停地哄着孩子:“快回家了,快完了……”

当时参加仪式的许多老臣听到载洋这句话,大惊失色。笼罩着一片悲哀气氛的登基大典草草了事以后,文武百官在底下窃窃私议:“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大家议论纷纷,垂头丧气,认为这是大清皇朝的不祥之兆。

后来,清王朝于19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遗老遗少怪罪摄政王说,就是他在登基大典上说“快完了”,所以把大清朝的江山给葬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炊臼之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uī jiù zhī qī

【出处】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梦》无釜,谐音“无妇”。

【解释】比喻丧妻。

【用法】作宾语;指丧妻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炊臼之痛

【同韵词】日理万机、鸥鹭忘机、卑躬屈膝、二而一、镂骨铭肌、放纵不羁、抚今思昔、群居和一、放浪无羁、大肆攻击。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商人张瞻长期外出做买卖,正准备回家的晚上做了一个在舂米的器皿中做饭,觉得奇怪就问王生,王生解梦道:“你回家,没看见妻子就叫臼中炊——无釜(妇),可能你妻子已经过世。”张瞻回到家里,妻子果然死了有几个月了。

【成语示例】令兄太守公行,不及躬送,闻有炊臼之戚。 明·李东阳《与顾天锡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爱读书的孩子聪明,聪明的孩子爱读书。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有读书的故事吗?请你们听听我的读书故事吧!

四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从此,我就开始在书的海洋翱翔。书中那一页页色彩斑斓的画面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是书,让我和小矮人、白雪公主玩耍;是书,让我和美丽的爱丽丝交上朋友;是书,让我和小红帽智斗大灰狼。

那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却让我懂得了大大的道理,爱迪生让我知道“汗水是成功”的关键,李白告诉我“铁杵磨成针”的耐心,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没有不经过劳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头脑,让我们阔眼界,长知识。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从被子里面拿出来了一本故事书《神奇的布袋》,这本书是我花了一半零花钱买下来的,所以我很爱看,简直是百看不厌。我打开书,马上被书中精彩的情节吸引住了,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觉得困,妈妈开了门我也不知道。妈妈命令我说:“九点半了,快睡觉。”说完,妈妈顺手把灯关掉。可是我又偷偷地开灯,又读起书来。后来,妈妈又走下来看我,发现我还在读书,就说:“快睡觉,不然我没收你的书。”我才依依不舍地睡觉。

书是一艘小船,带我们渡过知识的彼岸。同学们,让书伴我们一起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的读书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场持续了近十年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只有唾沫飞溅;没有敌退我扰,只有敌进我退。

场景一:卧室

妈妈望了望我的床头柜上越叠越厚的书,皱了皱眉。我心想,今天恐怕是要被当场抓获了。

“晚安!”说完这句话,我很自然的走进了房门。从门和锁扣上的那一刻起,战争就开始了。拿起几本看过了的书塞在了门缝底下,怕的是从房间里溜出来的光惹人怀疑。将一本书压在枕头底下,剩下的放在我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外,然后把书从枕头下面拿出来,打开台灯,趴在床上,一手翻开书看,一手紧握台灯开关。我这样周密的计划似乎从来就没有失败过。

当我正看到黛玉泪尽而逝时那一回时,我不禁落泪了,脑海里是那个初入贾府的倩影,是那个独自葬花的背影。突然,锁被打开了,紧接着是一阵书在地上摩擦的声音。我一时呆住了,不知该起身解释,还是该收拾作案现场。来不及了,唾沫星子,向我喷射过来,我连忙用被子蒙上了头。

林妹妹的一生完了,我的这场仗也败了。

场景二:书店

从那以后,我去学琴总会早半个小时去,迟半个小时回家,妈妈对此很欣慰,却不知我中途转了弯。

去书店蹭书是再好不过了,不必遮遮掩掩,拿起一本书,往地上一坐,就开始寻找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日子一久,只看不买,问题出来了。

“哟,小姑娘又来看书了,可真是个书虫!”这是我第十五次光临这家书店了,看完了三四本书,却一本都没买。“阿姨好。”我笑的很尴尬。那天看书时,总觉得有火辣辣的光射向我,如坐针毡。这书恐怕是看不安稳了。于是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我买辣条的钱全凑起来买了一本书。走时我去付账,老板笑着说她家儿子一天只知道玩游戏,并不停地夸我爱看书,唾沫星子飞了我满脸。最后她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下次再来哦!”

从那以后,我开始盼下雨,以躲雨为名,过一把看书的瘾。

如今,我仍奔赴在战场,身挟满腹诗书,盼游走天涯,以书为弓,以笔为箭,经沙场数年,不畏败绩,浪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滴水石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滴水石穿

【拼音】dī shuǐ shi chuān

【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近义词】铁杵磨针,水滴石穿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故事】1 从前,有个人叫张乖崖,在崇阳担任县令。有一天,一个管仓库的库吏从仓库里出来,县令见他顺手将一文铜币丢进自己的口袋里。经追问盘查,库吏承认铜币是从仓库里偷出来的。县令下令拷打。库吏不服:就这么一个铜钱吗,有什么了不起!县令不听则已,一听,想起当时的风气之坏,决定从重惩罚。于是提笔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日偷一钱,千日就是千钱。时间一久,绳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当即下令将库吏斩首。2 从前有一块非常坚硬的石头,旁边有一些水,它对水高傲地说:嗨!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这么脆弱,有什么用?quot;quot;谁说我没用,我还能把你打穿呢!quot;石头听了,捧腹大笑:就你?来呀!从此,水一滴一滴,日日夜夜地击打着石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头被水给打穿了,石头满是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读书故事二年级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不大喜欢读书的小女孩,但是这个暑假通过了一件事情,让我喜欢上了读书。并且让我知道了,书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知识。

记得那天晚上,刚吃完晚饭。妈妈说我们一起来玩成语接龙,我和爸爸拍手叫好,当接到金字,该我说的时候,我想了一会儿说金蝉脱壳(ké)。爸爸妈妈顿时大笑起来,我很是奇怪他们为什么要笑呢?妈妈看着我奇怪的眼神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笑?那你去查查成语词典,看看到底怎么读。我马上跑去查成语词典,这才知道原来读金蝉脱壳(qiào)。这时爸爸说:平时不喜欢读书,看,现在用到读错了吧。这时我感到自己缺乏知识,所以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多看一些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后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

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喜欢上看书,会喜欢看一些好书,在这个暑假我一定要多看几本名著,因为我知道书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乐趣,带来力量,带来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貌古心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古貌古心

【汉语拼音】gǔ mào gǔ xīn

【近义词】:古道热肠

【反义词】:推陈出新

【成语出处】

1、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季苇萧迎了上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

3、明·张岱《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古貌古心造句】前面那位老人很怀旧,一副古貌古心的仪态,很是和蔼可亲。

【古貌古心的成语故事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次日早晨,一个人坐了轿子来拜,传进帖子,上写“年家眷同学弟宗姬顿首拜”。季苇萧迎了出去,见那人方巾阔服,古貌古心。进来坐下,季苇萧动问:“仙乡尊字?”那人道:“贱字穆庵,敝处湖广。一向在京,同谢茂秦先生馆于赵王家里。因返舍走走,在这里路过,闻知大名,特来进谒。有一个小照行乐,求大笔一题。将来还要带到南京去,遍请诸名公题咏。”季苇萧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献丑,真是弄斧班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铜琶铁板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铜琵琶、铁绰板,为豪放歌曲的伴奏乐器。指格调豪爽、气势宏大的文学作品。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故事

有一次,苏轼带着他的随从经过一个山崖里,他被山崖上那几丛沐浴在阳光下的金鸡菊吸引住了。正当苏轼观赏着金鸡菊时,他的随从却放开歌喉唱了起来。原来,苏轼的随从很善于歌唱,他也被眼前的金鸡菊陶醉了,唱起了苏轼填的词。随从歌唱完后,苏轼便转过身来对他说:“你唱得还真不错呀!”

随从笑着说:“哪里是我唱得好呢?是因您写的词格调豪爽、气魄宏大呀。”

苏轼问:“那么,你将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较一下,两者又怎么样呢?”

随从回答说:“依我看,柳郎中的词,只可借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捏着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是您的词,只得请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试听了,表示赞成地笑了起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又逐步演变为成语“铜琶铁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次,为了我心爱的《青蛙军团爱地球》,差点为他拼了命,那一次令我很难忘。

我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书。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有心去感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一声命令划破我的入迷:“李伟康,帮我晒一下衣服。”我只好依依不舍得放下书,乖乖的去帮妈妈晒衣服。我把书放在了鱼缸旁边。

当我来到书的旁边时,书就不翼而飞了。我在客厅李急切的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最后我透过鱼缸的玻璃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我的书竟然掉到水里了!我从心底了知道,书遇水就很容易烂掉,越久就越容易烂,我那本书还没看完呢,我不能坐以待毙,我必须拿回那本书。我找到了一张有半米高的凳子,跳了上去,爬到鱼缸旁边,用手去捞书。可是,谁知椅子偏偏倒了,我的脚悬空了,我努力往鱼缸那边挪去。

可是,我的重心往鱼缸那边偏去,我扑通一声,跌入水中,我的鼻子进了水,谁在我的鼻子里,让我感到很难受。书就在我不远处,我憋着气向书游去,我紧紧的抱着书,准备从鱼缸里出来,我没有考虑后果,水位在我的脖子那里,我只能仰着头走。可是,我的脚有一滑,我再次跌入水中。

这时,妈妈来了。妈妈看见鱼缸里的不是鱼而是我,顿时脸吓的苍白,身体僵住了,舌头也说不出话来。过了几秒钟,妈妈又踏上凳子,一手抓住了我,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我的怀里还死死的抱着书,柯妈妈气得像一头失控狮子,眼里闪着无法压抑的怒火。训斥我说:“你干嘛跑到鱼缸里面去了,你知不知道,妈妈很担心你的,赶紧去换衣服,不然会感冒的。”我把衣服换了,把书放到了阳光底下晒干。

啊!多么令人难忘的事情,至今也令我记忆犹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虽然我在学校是大家共认的好学生,但是我也有过一次上课偷看课外书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就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

那是一个下午,大家都昏昏欲睡,因为那是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的数学课。老师教着教着,我便思想不集中了,因为我脑子里总是盘旋着一个问题,刚才课间看的那本书的主人公怎么样了呢?

我对自己讲不要想,可是我的大脑好像不受我控制,一直在对我说,把书拿出来看一下,把书拿出来看一下。

我把手放进抽屉里,摸索着,但我又把手缩了回去,因为我是好学生,怎么能在课堂上看课处书呢!

看还是不看,我抓耳挠腮地想着,正当我万分纠结之时,我的旁边出现了两个小人儿,一个是小天使,一个是小恶魔。小天使举着仙女棒,她俯下身子用商量地口气对我说:“你是好学生,不能在课上看书的!”而小恶魔举着一根黑色的小棒,恨恨地说:“没事,好学生也可以在课上看书的。”说完还把小天使变成了一缕清烟,小仙女转眼消失了。

我伸出颤抖的手在抽屉里摸着,拿到了,我暗自庆幸。我轻轻地打开书,目光紧紧盯着书,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每看完一个故事情节,我都要瞟一眼老师,生怕被老师发现。在紧张的阅读中,我看完了这本书。

我呼出一口气,抬头一看时钟,9点半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都下课了。

我合上书,走出教室,心中窃喜,哈哈,没有被老师发现,我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去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们班的读书故事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似品茶,如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读书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扩宽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素质,让我们懂得并收获更多知识。我们小记者班也有自己的读书故事,今天,我们开展了班级“读书会”。

“为什么读书?”一开始,老师就向我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都各持己见:有的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有的觉得“遨游书海能够让我们对生活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还有的则得到“书可以让我们明智、冷静地去做一件事”的道理……

第二个问题“喜欢的读书名言?”让我们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是歌德的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当我读罢一本名著,万千感慨就油然而生,我佩服书中人物的高尚情怀,感悟作者高尚的人格。

话匣子一打开,大家就都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读书故事。熊许欣然最喜欢读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她说:“那个暑假,我迷上了看《笑猫日记》,一天下来就能看完两本,暑假过后,我都已经看了五十多本啦!作者杨红樱阿姨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在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也读过《笑猫日记》,是的,从杨红樱阿姨那幽默又温暖的文字中,我明白了许多,也学会了生命中最初的思考。陈卓然同学继熊许欣然的发言后,向我们娓娓讲述他阅读六十三本《可怕的科学》的故事。原来,严谨的科学还能如此幽默,如此这般的让人痴迷。

接下来,我也跟同学们分享了我的读书故事——上学期,我们班都迷上了看《百问百答》系列科学漫画。我有空就去校图书馆借一本看。那天晚上,我饶有兴趣地捧起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就在我读得正起劲的时候,妈妈冷不丁把我的书抽走,命令我去睡觉。我躺在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书中的情节,没有丝毫倦意。于是,我趁爸爸妈妈睡了,就悄悄地爬起来继续看书,直到把它看完了,才发现已是凌晨……我的故事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听着听写,他们都入了迷。之后,纷纷有很多同学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讲着讲着,听着听着,不由得,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花园,四周都弥漫着浓浓书香。我们贪婪地抽动鼻翼,不放过一点儿书的味道。

哦,读书,似品茶,如喝酒,若弹琴,像下棋,但它更让我们沉醉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就是到底给谁好呢?于就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就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就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就是趁时间还早,不过就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就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就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汉大将军霍光,就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就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就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华成语故事读书心德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语故事》这本成语故事书也写了许多古今闻名的成语故事,如《近水楼台》、《余音绕梁》、《鸡犬不宁》、《驴鸣犬吠》、《奉公守法》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对我们小学生既能“益智”,又能“养性”,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从中懂得更多知识。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阅读起《中国成语故事》来。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 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

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材捷足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āo cái jié zú

【典故】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

【近义词】高才捷足

【同韵词】西窗剪烛、尺籍伍符、乞丐之徒、不修边幅、阴险歹毒、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舌战群儒、理冤摘伏、老弱妇孺、焚书坑儒。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夺王位一直不分胜负,韩信可以与他们三分鼎足,蒯通劝他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韩信却选择了帮助刘邦,结果被吕后骗进长乐宫杀害。韩信到临死时才后悔没听蒯通的话。

【成语示例】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材捷足者为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血流漂杵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uè liú piāo chǔ

【出处】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解释】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战争残酷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血流成河、血雨腥风

【相反词】兵不血刃

【押韵词】深山长谷、沉舟破釜、载歌且舞、寝苫枕土、披文握武、唇敝舌腐、漆女忧鲁、密锣紧鼓、諠客夺主、进退迍邅。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尚书·武成》中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进行一场恶战,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认为这样描写夸张过度,武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会滥杀无辜,纣王残暴,士兵会纷纷起义,不会有这样激烈的战斗。

【成语示例】若崩厥角齐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成语例举】家也可以狼藉一片血流漂杵,筑成一双男女的死牢。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道不拾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了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了依法治国,指定了严厉的刑罚来处置犯罪分子。所以,当时的郑国经济甚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裕。

有一次,张三在路上看到了一包东西,疑似重物。可是张三观察了很久,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可是就是没有人前去拾起。

这时他走到一个老百姓面前问:“地上的那个包看上去里面肯定有重要物品,为什么路过的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拾起来的?”

老百姓回答:“我们的生活很富裕,不需要去捡别人丢弃的东西。更何况丢东西的人肯定很着急,他自会寻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励志简短成语故事持之以恒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

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轲很惶恐地跪下,问母亲为何要把线剪断。

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却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

孟轲听了母亲这番话,非常惭愧,立刻向母亲认错,从此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

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

住着一个农夫

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

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干活

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

野兔看见农夫,吓了一跳,心慌的四处逃窜

结果,一头撞到树桩上,撞晕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活儿

走过去,捡起兔子

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兔子交给了妻子

妻子做了一锅鲜美的兔肉汤

第二天,农夫又到地里干活儿

可是,他不像以前那么专心了

干一会儿活,就朝草丛里看一看,听一听

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

第三天,农夫不再干活了

从早到晚都守在树桩边

希望,再捡到兔子

但是他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兔子

从那以后,农夫就天天守在树桩边上等兔子

结果,他再也没有等到兔子

可是,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

农夫不想努力干活,天天盼着能碰到好运气

从而,能得到以外的收获,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宝贝们,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