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老虎发威了作文(汇集11篇)

发布于2023-11-27 17:00,全文约 5004 字

篇1:秋老虎形成的原因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但只要注意饮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篇2:秋老虎的表现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面对秋老虎不可马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经常的熬夜,要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在秋老虎期间,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长时间的吹空调,否则就会很容易得空调病,并且一晚上吹空调,也会让你全是没劲,很不舒适的。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2015年秋老虎是什么时候应该有所了解了,对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3:秋老虎有多少天?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

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民间老百姓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篇4: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篇5:二年级作文:秋老虎要发威了

人们都说,夏天真热,到了立秋,应该很凉爽。可是,没想到,秋老虎要发威了,它的到来,使立秋仍然很热。中午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照到地板上,都把地板烫坏了。一到下午,天气格外得热,我吃了两只棒冰都不过瘾,我便干脆把头伸进冰箱里,可是,怎么也不冷。晚上,我们洗澡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开了半缸水都不满,刚把脚放进去,我烫得大叫了起来。每当妈妈让我陪她去逛街,是我最不情愿的时候,我真想呆在空调里不出来,没办法,被妈妈所催,只好去,为了避暑,我虽然撑着伞,但就是觉得热。

我家阳台上的花耷拉着脑袋,抬不起头来了。土壤已经裂开,如果不天天浇水,保证那只盆子也会慢慢裂开。我老家种的一棵桃树已经死了。

有一个人在大街上做了一个实验。为了测量温度,他把温度计放在大街上,只听“砰”的一声,过了一会儿,那个温度计爆炸了!

老天爷呀老天爷,为什么天这么热?秋老虎呀秋老虎,你何时才能停止你的凶猛呢?秋天何时来到我们身边?

[二年级作文:秋老虎要发威了

篇6:2023有关立秋作文:立秋节气里趣话“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立秋后出现的高温天气就是秋老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1.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虎应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22℃~≥10℃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8月22、23日)之前我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的许多地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立秋节气15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这时的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2.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的确,每年8月22或23日的处暑之后,往往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

提到秋老虎形成的原因,大气科学词典提到: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流域,气温回升,形成了闷热天气。”可见,南方处暑后天气也有渐凉的表现,只不过没有北方那么明显。大气科学词典进一步指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以后,持续日数约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

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秋老虎”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温。

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秋老虎天气的统一的、定量的标准。据北京气象台的专家说: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且持续几天。

篇7:如何应对秋老虎?

1、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篇8:秋老虎是什么时候?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凉爽或闷热有关,但气象学上对此没有过定论。“热死牛”的闷热天气又被俗称为“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5年的立秋是8月8日,处暑节气是8月24日,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江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高温少雨天气将持续,局部地区气温仍将达到40至41摄氏度,公众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小心暑气伤人。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警惕秋老虎的到来!

篇9:“秋老虎”发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时节,暑气未消,特别是下午时分,热浪依旧。专家提醒:仍旧要注意防暑降温。

在大汗淋漓时,不少人会选择快速冷却身体的冷水浴,这种方法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略高于体表温度的温水浴,浴后会感觉身体更加舒爽。

炎热天气下,一些人衣着很少,甚至打着赤膊,认为穿得越少越凉快。研究表明,在炎热天气,当外界温度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正确的做法是:越是暑热难熬、气温高过或接近体表温度时,越应该穿吸汗的衣服保护自己。

在下午外出活动时,更是要注意预防高温中暑。专家建议,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还要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面对秋老虎不可马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经常的熬夜,要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在秋老虎期间,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长时间的吹空调,否则就会很容易得空调病,并且一晚上吹空调,也会让你全是没劲,很不舒适的。

在饮食上,同样有所讲究:选择食物不能过于寒凉,比如西瓜、梨、黄瓜等要适量减少,因为进入秋季后吃太多寒凉性的食物可能会伤及脾胃。饮食上不能过于清淡,营养很重要,可适当的多吃一些肉类,比如鸭肉、鱼肉、泥鳅、猪瘦肉、海产品等,另外也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既清暑热又能补益。适当的喝一些绿豆汤、薄荷粥、莲子粥对身体很有益处。莲子、芡实、薏米等食物对烦热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已经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恶心、无力、口渴等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发现后首先应该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针对体温升高者,要用冷水擦身,以帮助散热;有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丸。发现重症中暑,在进行紧急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篇10: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面对秋老虎不可马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经常的熬夜,要保持有规律的睡眠。在秋老虎期间,即使天气再热,也不宜长时间的吹空调,否则就会很容易得空调病,并且一晚上吹空调,也会让你全是没劲,很不舒适的。

篇11:“秋老虎”发威作文500字

立秋已经过去好久了,连白露都过了,时光流走。秋天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今年却与往年不同——过了半个秋天,却没有一点梦想中凉丝的秋风,依然保持着夏天时的热热热!气温总在33度左右。奶奶说过,这是“秋老虎”来了。

这一次,“秋老虎”可大大地发了威,体现“神人”的力量,让人们不怕也难!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就把威力无比的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白银银,晃得人眼睛生疼。让上班和上学的人们冒出了一头汗,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像洗了的衣服没拧干、没晒干一样。清洁工十分困扰,帽子、雨伞挡不住,扇子、小风扇不解汗,这些根本没什么用,所以,还是赶紧弄完回家吧!

中午,太阳更是肆无忌惮地“放箭”了。大街上除了被太阳光照地滚烫,发亮的路面外,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他们早已躲进空调房祈祷了。户外很静却听不到针的声音。空调被热得“哭泣”,“嗡嗡——滴答!”

下午,人们洗了把冷水脸,爽!又各自奔赴“战场”。“秋老虎”好像故意要人们知道它的厉害,洒下了比上午猛烈几倍的光线,在外面工作的人们,脑子“嗡嗡”像有只蜜蜂。汗珠成串滚落,完全来不及擦。

黄昏,太阳渐渐失去了威力,落了下去,“秋老虎”打了个哈欠,回家了。风吹来了,人多了起来。大家都趁此出来乘凉了。漫天的星星告诉大家明天还是大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