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戏剧的作文【通用19篇】

发布于2023-11-24 20:01,全文约 19526 字

《全家福》演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洁从政教育课,它提醒我们贪腐之心不可有,要慎用手中的权力,享乐主义的思想不可有。今天小编给你们分享看戏剧的作文500字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篇1:戏剧的起源初三作文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篇2:我与戏剧结个缘作文600字

挥毫浸墨,那人。纸笔向上,镜中的脸。

谈起中国国粹,总免不得说起戏曲。如中国的黄河渊远流长,又如多变的天空,忽时婉转,又时而壮阔。那舞台上一幕幕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苦海回身。

相遇

初次邂逅戏曲是在懵懂的童年时光。那时的条件并不如现在,大戏剧院更是无稽之谈,但未解人们的“思戏之苦”,村里人合伙搭建戏台。爷爷是个戏曲迷,只要晚上唱戏,他便早早的拿着板凳去坐台。而我也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着爷爷去听戏,也是那时培养了我对戏曲浓厚的兴趣。可小小年纪的我那懂什么戏曲呀!只知在伴着夜晚的凉风轻微闭上眼睛,“认真”的听戏,看起来还真像个小大人,虽说我那时年纪小,但也能多少听明白一些,当时在豫剧中最有名的便是《铡美案》了。忼腔圆润的声调讲述了人间的不公平,以及自有真情在。

相知

长大后,便不再像童年那样“潦草”的听戏。而是去品韵戏曲。真正的在一个听众角度去认识它,《梁祝》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的戏剧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最后双双变成蝴蝶,闭上眼,似乎舞台上的一幕幕又在眼帘上演。戏剧字腔圆润的声调又在你耳边回响,余音绕梁。久久让人不能释怀!

相识

国粹,何为国粹?我想所指的便是戏曲。余音绕梁,博大精深,惟妙惟肖,用来描绘它再为合适,而现在的我们多与手机相伴,相对戏曲,这一国粹,更是少了一分相知,一份相识。何不在闲时,去品韵戏曲魅力。让那具备二胡的悠扬,琵琶的清雅,温顺你的耳朵。让那与自然结合的美妙之音沁入你的心脾,完完全全的折服在戏剧的石榴裙下。让中国国粹悠扬整个中国,让中国戏曲插上隐形的翅膀,飞遍整个世界。

走吧,去听戏!

篇3:初中戏剧单元文学常识

具体含义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的概念

指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着文学因素、音乐因素、美术因、舞蹈因素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戏剧冲突。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失败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得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应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的冲突。

戏剧本质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 。2个世纪以后 ,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戏剧起源

一、歌舞说,此说又可析为两种:

(1)宫廷乐舞说(2)上古歌舞说 (3)西域歌舞说

二、巫觋说  三、俳优说   四、傀儡说  五、外来说  六、民间说

七、文学说   八、百戏之摇篮说   九、 综合而成说

【戏剧形态】

在古代希腊 ,艺术被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 、建筑与诗,戏剧被划归诗的范畴。但是,真正的戏剧艺术应该包容诗(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因而被称为综合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

戏剧中的多种艺术因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综合整体中的地位不是对等的。

在戏剧综合体中,演员的表演艺术居于中心、主导地位,它是戏剧艺术的本体。表演艺术的手段——形体动作和台词,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其他艺术因素,都被本体所融化。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直接决定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可以像小说那样供人阅读,但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剧本,不是好的戏剧作品 。戏剧演出中的音乐成分,无论是插曲、配乐还是音响,其价值主要在于对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协同作用。戏剧演出中的造型艺术成分,如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辅助作用的。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成分进行吸收与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

世界戏剧历史

西方戏剧的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 蒂厄尼索斯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中国戏剧的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只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近年来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作为文学的戏剧

戏剧文本是一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戏的先决条件。

剧本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直到舞台演出之后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现代戏剧中也出现了没有剧本的演出实例。

戏剧的文学本,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欣赏。

作为表演艺术的戏剧

随着西方现代戏剧在导演以及演员训练体系上的实践,戏剧理论逐渐从戏剧文本的讨论扩大到剧场整体,进而产生“场面调度”等新观念。其中,比较著名的提法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戏剧导演彼德·布鲁克在其专著《空的空间》中提出的观念:「一个演员,走过一个空荡荡的舞台,这就是一出戏的全部。」

戏剧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

1.无论戏剧一词如何定义,只有满足以下的条件,才可视为一次戏剧活动。

2.戏剧交流的两个参与者:观众与演员。

3.观众与演员必须同时在场。

4.戏剧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

5.戏剧交流的话题是关于一个虚构世界中的事件,由演员扮演其中的人物。

6.演员与观众共享一套“游戏规则”(即符号学中的信码代号)。

7.戏剧事件是审美事件,参与者不仅关心故事世界的信息,也关心传达信息的形式。

篇4:戏剧进校园作文600字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其中就有我们班。

孙老师精心挑选了《花木兰》这个课本剧,作为表演题材。我心想:演花木兰的是不是我呀?我好想演啊!哇,还真被我言中了!孙老师真的把花木兰这么重要的角色分配给了我,我好激动啊!

演出之前我们进行了紧张的排练。我的妈妈为了让我们演出成功,把我才五个月的妹妹丢在了家里,全力以赴给我们排节目。妈妈和阿姨一点儿一点儿教我们语言及情感表达,一遍遍修改演出稿,留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排练完后一回到家,我就专心致志的读起《花木兰》这本书。妈妈还详细的给我介绍了花木兰出征前和出征后的性格变化。姥姥也赶过来给我指点动作,真是全家总动员!每当我累的筋疲力尽,妈妈都会对我说:“孩子,像想演好角色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听了妈妈的话我就会忍住泪水,坚持练下去。

终于到了表演的时刻,我非常紧张,小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我们精心装扮好后闪亮登场,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真正的花木兰。我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既有花木兰的柔美,又有花木兰的英姿飒爽。表演完后,讲堂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耶!我们成功啦!”同学们刚一出表演厅,就高声欢呼道。孙老师也连声赞叹:“大家表演的真精彩!孩子们真棒!”

这次表演我懂得了一句名言: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我流下的每一滴汗水记录我的努力;流下的每一滴泪水,记录我的成功!

篇5: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篇6:戏剧结缘作文500字

中国戏曲的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虽然我国只有五十六个民族,却有戏曲剧种三百六十余种:像越剧,黄梅戏,评剧,昆剧,豫剧等等。传统剧目却数以万计,由此构成了庞大的戏剧家族。

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所以称戏曲。在戏曲中,戏曲包括剧目,唱,念,坐等各种行为艺术。“生”是除大花脸和丑角以外,所有男性角色的统称,里外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蛋”;“净”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写的男性人物,分“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油花脸”;“丑”虽然扮演喜剧角色,却又分“文丑和武丑”。

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它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戏曲可以说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象,它不仅能调节我们的思想情趣,可以改善我们的心情,还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却把戏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现代歌星的流行歌曲,却渐渐地把戏曲“遗忘”。但我认为,戏曲的价值并非低于流行歌曲,因为戏曲是一种艺术之美,很有艺术性,也非常有代表性。

我希望人们能够重新燃起对戏曲的热爱之情,慢慢地去了解它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篇7:Ⅲ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篇8:19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马克·吐温齐名为四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

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

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

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

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

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

《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篇9:有趣的戏剧课作文800字

“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的到来,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戏剧课开始了。

“每个人去拿一张报纸。”堂堂七尺男人黄老师用娇滴滴的声音说道。

同学们听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但还是乖乖地服从命令。不一会儿,一张张平整的报纸“跟”着同学们走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们来玩一个关于默契游戏。”黄老师手里也拿着一张报纸,“报纸是道具,要好好的利用它。思乐,来,随便给我出个难题。”

李思乐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香蕉!”

“我说出难题你还真出难题啊?真听话!”黄老师瞟了一眼李思乐,撇了撇嘴,喃喃自语。

只见黄老师抓耳挠腮,圆溜溜的大眼睛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忽然,他的眼睛里闪出了一道亮光,身体猛地往下也沉,蹲在地下,把报纸卷成圆柱当香蕉。黄老师把报纸上下对折,报纸便有了香蕉的弯度。他把报纸旁边的空气当成“隐形香蕉皮”,从上往下拉,然后站起来,双手紧紧握住“香蕉”,张大嘴巴,一副享受的样子。

黄老师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台下立刻掌声如雷鸣般响了起来,他演得实在是太逼真了。

黄老师表演完了,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他清了清嗓子,假装咳嗽,让我们的紧张感油然而生。大家变得小心翼翼,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做错动作:

“女人!”

当黄老师一声令下时,我长出了一口气。女人嘛,Soeasy!我自己是女孩子,长大后就是女人了,难道我还不会扮演女人?报纸长长的,最适合做女人的项链了。我把报纸卷成圆柱体,轻轻地挂在脖子上,左手叉腰,右手翘起兰花指,放在“项链”上,办成了一个“时尚女郎”。

完工了,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战果”吧!瞧!李思乐一手拿着报纸当镜子,一手翘起兰花指,朝镜子微微一笑,,完全是一个古典美女;曾静宜把报纸围成裙子,她左手叉腰,防止“裙子”滑落,右手抚摸着脸蛋,仿佛在欣赏自己······

接着,我们扮演了许多东西,玩得不亦乐乎。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意犹未尽地离开戏剧室,期待下一节戏剧课的到来。

篇10:蜡像馆里的戏剧名家作文400字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蜡像馆。蜡像馆里陈列着许多的蜡像,个个都如同真人一般。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嘀咕:“到底是真人还是假人呀?”

我最欣赏的是这一组名家名角的蜡像。你看,“文唱武功”的杨小楼穿着红色战袍,身上插着几面旌旗,摆着金鸡独立的造型,显得威风凛凛。他的两眼瞪得大大的,吓得我不敢和他对视。旁边是身穿黑色长袍,面庞白净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他看起来显得温文尔雅,我真想象不出他怎么能扮演那么漂亮的旦角呢?再看这位白发苍苍、戴着眼镜、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她就是豫剧大师——常香玉。还有扎着麻花辫的李谷一。她穿着淡绿色上衣,系着绣花围裙,摆着兰花指的姿势,应该是正在表演花鼓戏《补锅》。

其实,每一个蜡像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就拿外表最平凡的常香玉来说吧。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常香玉和她的剧社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保卫祖国捐了一架飞机。她的举动是多么令人震惊呀!还有梅兰芳,蓄须拒给日本人演戏。他们都是最有灵魂、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11:在戏剧中体验生活作文600字

听到张彬老师的教育戏剧课又开讲了,我激动无比,按捺不住兴奋,于10月29日下午火速前往再次体验。

每次上张彬老师的课,总是让我轻松自如、快乐无限。这次的课也不例外,简洁明了介绍了戏剧的骨架后,又到了我们小记者当主角的时刻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一开始十几个人一起来到了舞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主题是以一个女孩的一句“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开始的,然后邀请朋友出去玩,演绎不同的场景,无限自由地发挥。参演者十分投入,语言快乐诙谐,精彩的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

后面的微剧里,我也做起了主角,搭档是一位文静的女孩。故事中的“我”是一个非常矫情的男孩,搭档在两年多是时间里都没有把我约出去玩。其实,“我”还是非常想接受她的邀请,她搬家之前,对我发出了最后一次邀请,可“我”想着我是一个矫情的男孩,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故事很简单,也很生活化,现代都市里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我融入了角色中,演得放松自如,也略感有点遗憾。

在张老师耐心、风趣的引导下,一次次地身临其境中,我们知道了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就得注意语速、表情、动作、情绪,更不要忽视情景细节,比如,怎么去开门,开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等,都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戏剧中体验生活”,这是张彬老师写下的寄语。在张老师的剧场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总是互动不停,让大家自由发挥自己的表现和观点,我们非常活跃参与其中,积极快乐地在戏剧中体验生活。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戏剧生活,相得益彰。在戏剧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享受戏剧!

篇12:戏剧陪我走过作文700字

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翻开脑海中记忆的日记,在目录中找到“戏剧”,翻开那一页,开始回忆。

初相遇

我与戏剧的初相遇,大概是在两岁半。四岁以前,我的身体状况极差,一年之内会生病很多次。那天,发高烧的我躺在病床上,感觉很难受,还不停的哭闹,家人的十分着急。只有姥爷,在旁边悠然自得的听着京剧。还在哭闹的我立刻被洪亮的唱戏声吸引过去,渐渐的,哭声消失了,我慢慢的睡着了。后来,只要我生病是再哭,爸爸妈妈就立马拿出姥爷的收音机放京剧,然后我就会睡着。妈妈是这样说的,谁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结情缘

五岁时,我的不再经常生病,身体也好了很多,开始健康起来。在那一个对于家人来说喜庆的一年,我记忆最深的不是康复,而是姥爷的收音机和公园的草地。清楚的记得一件事:姥爷骑着三轮车,带着我和姥姥,来到我家附近公园的草地上。然后二老一小坐在草地上,旁边放着收音机,收音机里唱着《穆桂英挂帅》,那是我最喜欢的京剧,然后两个老人对小孩讲着他们的陈年旧事,小孩在一旁认真的听着,还时不时的点一点头,笑一声。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最喜欢的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看电视,而是听别人讲故事,现在也是。当如今的我对姥姥姥爷说起这件事时,二老脸上都会洋溢起辛福的笑容。

永相伴

现在,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哭闹,很少生病;现在,公园的草地不在像以前一样,被移平建成了高楼;现在,姥爷不像以前一样强壮,还渐渐失明;现在,姥姥也年事已高……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戏剧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和戏剧本身,以及姥姥姥爷对我的爱。姥爷虽然失明,但还依旧有着良好的听力,每天都会坐在沙发上听戏。当我去看望他们的时候,我也会坐下,和姥爷一起听,那个我无比熟悉的《穆桂英挂帅》。有时,我还会跟着收音机一起唱:“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凌云壮志。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

篇13:我眼中的戏剧作文_人物作文500字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这是我最喜欢的戏曲唱段,按说我应该喜欢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可我就是喜欢黄梅戏《女驸马》,说来我和戏曲还真有缘。

那天我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打开电视准备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这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在播放黄梅戏《女驸马》中那女扮男装的冯素珍和公主在洞房里的唱段。那演员俊俏的扮相,高亢唱腔一下吸引了我。通过妈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来李家败落,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珍花园赠银于李兆廷被冯父撞见诬李为盜,将其送宫入狱,逼素珍另嫁宰相之子。冯素珍男装逃出,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招为驸马,花烛之夜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于终成眷属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演员的一颦一笑深深的吸引着那婉转的唱腔,显示演员的深厚功底。我简直佩服的不得了。我开始喜欢上了黄梅戏,现在的我还不时地会哼上几句呢!

中华戏曲博大精深,希望大家不要把它“遗望”了,因为每部戏都来之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还要继承戏曲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篇14:初中戏剧的文学常识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戏剧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喜欢。

一、中国戏曲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中国戏曲史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捻兰卧泳鐢。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挚鏀二字,取自其撑奁娌淮薮黄鏀之特色。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氍毹变为了茶肆歌台。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撊鞌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枣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撍南胧、挚禾"、摵痛簲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枣京剧。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初撔挛幕硕瘮所带来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撍拇竺62;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13、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其题词摪倩ㄆ敕牛瞥鲁鲂聪,以后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即要求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由竞赛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黛诺》、《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

15、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16、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17、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

1998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京剧节也推出一批优秀的京剧新创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众多剧目中的佼佼者。

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创剧目(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以此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戏曲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梦霸王》等。

三、戏曲经典剧目

(一)古代戏曲剧目

(宋元南戏剧目)

1、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2、元南戏的辉煌之作——“四大戏文”

指元代四出有名的南戏作品,分别为《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荆钗记》:写王十朋与钱玉莲以荆钗为凭订下终身。王考中状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贬。垂涎玉莲已久的孙当权以假休书骗玉莲十朋已负心,玉莲愤而投江,幸遇救。后十朋与玉莲相见夫妻团圆。

《白兔记》:写刘知远与妻李三娘不容于兄嫂,刘去投军。三娘在家中饱受虐待,并在磨房产下一子,托人送交刘知远。十年后,其子外出打猎遇母,全家团圆。

《拜月亭记》:写蒋世隆与王瑞兰在战乱中相并订下终身之约,却遭王父反对,将二人拆散。瑞兰不忘旧情,夜间拜月诉说心事。后蒋考中状元,被王家招赘,夫妻团圆。

《杀狗记》:写孙华孙容兄弟不睦,孙华之妻杨氏杀一狗伪装成人形放于自家门外,孙华被其友以杀人罪告官。孙荣替兄抵罪。杨氏于公堂上说明原委,兄弟和好。这是一出家庭伦理戏。

3、南戏的压卷之作枣《琵琶记》

《琵琶记》,明初高明(则诚)所做,取材于宋南戏《赵贞女》,但变一出婚变悲剧为一出歌颂男子忠孝和女子贞烈的教化观世戏。写蔡伯喈进京赶考,高中后被迫入赘牛丞相府。家乡遭灾饿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赵五娘卖发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幸而牛小姐识大体,一夫二妻团圆。

(元杂剧剧目)

4、关汉卿与《窦娥冤》

《窦娥冤》是一出悲剧,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写窦娥年轻守寡,与婆婆蔡氏相依为命。波皮张驴儿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占窦娥,却误将其父毒死。官府听信张之诬告将窦娥处斩。临刑时,六月飞雪以示其冤。

5、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府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其母老夫人却以张没有功名而百般阻挠。但二人在红娘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剧文辞优美,有“花间美人”之称。

6、白朴与《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出爱情喜剧。写裴少俊与李千金因相互爱恋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发现,将李赶出。后裴考中状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订亲之女,却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赔礼,夫妻团圆。

7、马致远与《汉宫秋》

《汉宫秋》是一出历史爱情戏,写王昭君出塞和番事。匈奴向汉索要汉元帝之妃昭君和亲,汉朝孱弱只得将其送出。昭君行至汉匈交界处,投黑水自尽。元帝思念昭君,夜闻雁鸣,倍添痛楚。

8、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是一出离奇的爱情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相恋。王进京赶考,张的魂魄追随他一同前去,并在京城同他生活了三年。后王携妻回家探望,张之魂魄与身体才合而为一。

9、杨显之与《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是一出爱情悲剧,表现的是元代社会封建夫权对妇女的压迫。崔通考中为官后不认前妻张翠鸾,反以逃奴之罪将其发配。张行至临江驿,遇失散多年且身居高官的父亲,得其父之助惩治了崔通,但最终还是与他言归于好。

10、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一出历史悲剧,歌颂的是正义对邪恶势力前仆后继的斗争。赵盾一家为奸人屠岸贾所害,只遗一孤儿。有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用程子换得孤儿活命,并交由程婴抚养。十八年后,孤儿长大,杀屠为全家报了仇。

(明清传奇剧目)

11、王济的《连环记》

《连环记》取材于《三国演义》,写王允为除董卓,将侍女貂婵先配董卓后许吕布,而使其父子反目,最终使吕布杀死董卓。京剧、晋剧中有《小宴》,即源于此剧。

12、《宝剑记》与《林冲夜奔》

《宝剑记》为明代剧作家李开先所作传奇戏,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事。林冲因被高俅陷害而上梁山,后他带兵攻打京城,处死高氏父子,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夜奔》为其中一折,表现林冲雪夜上梁山事。

13、《水浒记》与《活捉》

《水浒记》,取材于《水浒传》,写宋江故事。梁山头领晁盖寄给宋江的信为其妾阎惜姣得去,阎以此要挟宋江写休书要改嫁张文远,宋怒而将其杀死。宋江因此获罪,但被梁山好汉救上山去。阎惜姣也将张文远索了命去。现在常演的昆曲《活捉》、京剧《杀惜》均源于此剧。

14、《义侠记》与《武松打虎》

《义侠记》,沈王景作。取材于《水浒传》中武松故事,从打虎起到梁山结义受招安止。所不同的是其中又加入了武松与妻子贾氏的离合情节。现在常演的有《打虎》、《游街》、《戏叔》、《挑帘》、《裁衣》等。

15、汤显祖的《牡丹亭》

《牡丹亭》,汤显祖所做传奇“临川四梦”之一。写少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梦醒后忧郁而亡。三年后,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见,因情而复生,并与柳结为夫妇。最后柳考中状元,团圆结束。现在昆曲常演其中的《游园》、《寻梦》、《拾画》、《叫画》等出。

16、《玉簪记》与《秋江》

《玉簪记》,高濂作。写书生潘必正寄住于妙贞观中,与观中道姑陈妙常互生爱慕。观主觉察,逼潘去京城应试,陈追至江上送别。后潘考中,娶陈团圆。现常演其中的《琴挑》、《偷诗》、《秋江》等。

17、李玉的“一、人、永、占”

李玉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和《占花魁》四剧闻名于世,最著名的是《一捧雪》。写汤勤垂涎莫怀古之侍妾雪艳,怂恿严世蕃谋夺莫家宝杯“一捧雪”,致使莫全家抄斩,莫怀古因莫成替死而幸免于难。雪艳伺机将汤勤刺死,而后自尽。后莫在戚继光帮助下沉冤得雪。现多演《审头刺汤》。

18、洪升的《长生殿》

《长升殿》取材于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安禄山谋反,郭子仪平叛等情节,最后以二人月宫团圆为结束。现在昆曲多演《小宴》、《哭像》、《闻铃》等出。

19、昆曲《十五贯》

昆曲《十五贯》据清代剧作家朱素臣的同名传奇改编,1956年演出时被周总理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写娄阿鼠偷走油葫芦15贯钱并将其杀死,县令过于执凭熊友兰所有的十五贯钱判定其为杀人凶手。知府况钟监斩时发现其中有冤情,重新审理此案,拿获了真凶。

20、昆曲《钟馗嫁妹》

昆曲《钟馗嫁妹》源自清传奇《天下乐》。写终南秀士钟馗应试因貌丑而落第,愤而自尽,被玉帝封为捉鬼大神。他感友人杜平葬其尸骨,将己妹许配于他,并亲带鬼卒送妹与其完婚。

21、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枣《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做,写名妓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入道。此剧在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整个过程,“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

22、传奇《雷峰塔》与京剧《白蛇传》

清传奇《雷峰塔》,方成培作,写许仙与白蛇的爱情故事。其中包括了 “端阳”、“盗草”、“水斗”、“断桥”等大家所熟知的情节,但以许仙白蛇二人成仙团圆结束。京剧《白蛇传》在此剧基础上改编,保留了基本情节。传统本以许仙之子许仕林考中状元后祭塔,全家团圆为结束。田汉改编本则将结局设计为青蛇火焚雷峰塔,救出白蛇。

(二)京剧剧目

23、《铡美案》与包公戏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写陈世美考中状元招为驸马,不认前妻秦香莲反欲将其害死。包拯对其百般劝告不听,最后将其铡死,以正国法。该剧同其他包公戏一样,表现了人们心目中的清官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品质,表现了人们对政治清明的向往。

24、《杨门女将》与杨家将戏

“杨家将”一直为世人所尊仰,为其忠心为国、舍生取义。所以,戏曲中表现“杨家将”故事的戏也最为人们所欢迎,如《四郎探母》、《李陵碑》、《穆桂英挂帅》等。《杨门女将》改编自扬剧传统戏《百岁挂帅》,写西夏王文犯宋,佘太君不顾年迈,率穆桂英等杨家女将出征,大败敌军。

25、《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与三国戏

京剧中“三国”戏有很多,从《捉放曹》到《铁龙山》,一直可以将整部《三国演义》用京剧的形式叙述下来。《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又称“群·借·华”,是三国戏中的经典。描写孙刘联合破曹,火烧赤壁事。“群”,即蒋干盗书;“借”,即诸葛亮借东风,“华”,

篇15:戏剧舞台作文300字

戏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去年,阿姨送我了一个戏剧人物笔。

那个戏剧人物装饰华丽,额头上还有一颗“红宝石”,身穿戏服漂亮,漂亮极了。妈妈告诉我,戏剧在这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断的发展,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遍地生根生花,芬芳吐艳。中国的戏剧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丰富的剧目、完美的唱腔念白、精湛的武功技巧、神奇的脸谱、美丽的化妆、流光溢彩的服装饰品和夸张的舞台形象,深受广大群众及国际友人的喜爱。妈妈的这番话让我对戏剧,充满好奇,就让我的戏剧迷老爸唱了一段,我那时听不懂,只觉得很好玩,便让老爸教我。经过老爸艺术的熏陶,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就会唱“刘大哥讲话”这一段经典的戏剧。

戏剧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戏剧,为你自豪!

篇16:教育性戏剧初体验作文900字

戏剧,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无非就是你演我看,无论是舞台剧,还是电视上播的都是一回事。但是,说真的,教育性戏剧一开始我认为也就那么回事,肯定是非常的枯燥乏味。

8月13日下午2:00,教育性戏剧体验课在杭州图书馆读者交流中心正式开始了。年轻幽默的刘彬老师一上来简单的作了自我介绍后就三言两语地概括了一下教育性戏剧的起源,他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进行长篇大论来叙述,这点让我感到很意外。

接着就进入了戏剧的基本元素这一章节,平易近人的刘老师着重介绍了几个专业术语后,就邀请了几位小朋友上了台,微笑着向每个人提了个问题:“你们能否说说最近让你们感到记忆犹新或特别幽默的人吗?”待一个个说完后,他从中选择了补习班老师为例,对我们进行了一步步引导,慢慢地让大家融入到戏剧中。一开始,大部分小朋友都很紧张,有的甚至连话也说不上来,一个劲地挠脑袋,在刘老师的耐心鼓励下,大家终于都敞开了心怀,渐渐地投入到了戏剧中,快乐地扮演起自己的角色。

平时的我在老师眼里可能是个好学生,在家长、朋友眼里是个乖乖仔﹑好孩子,而今天的我在这里反串演了一个调皮捣蛋﹑爱逃课的学生,我不用像平时那样顾虑太多,把“坏”孩子的为所欲为离淋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刘老师的课上,对我们来说,没有对与错,也没有好与坏,但是从剧中细细品位就能明确的感受到还是有不同的人群,比如爱玩的人群,学习好的人群等,不合群的最终都会被孤立……

教育性戏剧是20世纪初期——中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方法应用于教育的﹑综合教育和戏剧而形成的边缘新科学。将戏剧应用于教育的理念最初起源于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在戏剧实践中学习。

今天,在刘彬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让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教育性戏剧,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堂课让我前所未有地感到无比的精彩绝伦,无比地让我着迷。其实大家每个人每天都在演着不同的戏剧,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重要的是戏剧演完后要学会反思,无论成与败,喜与悲,从中都能悟出人生的真谛。

我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真心希望语文、数学也能上出这样的风格,相信大家都会和我一样爱上这样的课,再也不会有人在课堂上打瞌睡,做小动作,我也坚信总有一天教育性戏剧会普及到每个角落,静静地期待着……

篇17:戏剧化的命运作文

幽静的长廊,不时地传来一阵阵的哭声:“哎哟!怎么办啊?娘啊!救救我吧”这哭声的主人正是此时手脚发软的南郭先生。

“大王,小人因身体不适,恳请大王准许明日再奏,可否?”

“好好好,下去吧!真扫兴!”

“多谢大王。”

得到大王的准许,南郭先生心中悬着的一石头暂时落下来了,他高兴地把竽收起,蹑手蹑脚地向宫外走去,嘴上还不忘说着:“再见!”

出了宫,南郭先生叹了口气,在街上游游荡荡,不巧,被他一个不三不四的朋友撞见。

“兄弟,这是怎么了?皇宫里那么好的差使不干,来这看望小弟吗?”

“别提了,我完了!”

“哦?怎么回事?可否告诉小弟?让2小弟帮你出出主意?”

“唉!也罢也罢。”

南郭先生把手一摇,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的朋友。他朋友高兴地一拍手,就凑到南郭先生耳边叽喳一番,南郭先生一听,紧锁的眉头立马舒展开来,不禁拍手称赞……

到了第二天,南郭先生来到宫里,悄悄走进了一间房里,只听里面一声巨响,一会儿后。南郭先生出来了,不过这次,南郭先生包的很扎实,密不透风的,大家奇怪了,这怎么了?开始演奏了。南郭先生一言不发,只是轻轻拿起手中的竽放到嘴边。和指灵活地跳跃着,一首优美的曲子响起,惹得大树上的鸟儿争相起舞,似乎每一片树叶在为南郭先生喝彩。

南郭先生早预料到了事情的结果,他回家收搭好一切,带着妻儿逃出了齐国,只留下东郭先生在原地无力地哭泣……

[戏剧化的命运作文

篇18:戏剧一说——班门弄斧

在突然的戏剧冲突下,那些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快动作会产生奇异魅力,适合的配乐还会强化观众的快感。之前22楼“斗殴”的情节,处理得“小打怡情”,十分有趣。

《欢乐颂》的迷人之处,让网友们纷纷涌起挖掘欲望的原因就是源源不断的视觉细节和演员们有心设计的动作。五美任何一个人的故事有因有果,但是不能完整地说明创作者的意图和传播期许,只有把女孩们平行的际遇通过“22楼”这个容纳多样性的平台进行交叉,才会达到既有趣味性的同时又有启发的效果。从整体的需求效果来看,互相矛盾的细节传递着它们有力的魔法。阿耐的原作底子就非常好,经过戏剧的展现使得文本创作立体化,既赏心悦目又令人拍案称绝,尽管会丢失一些详尽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这也是剧本创作后又表演创作的漏失,在所难免。剧里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使用了旁白,我们会觉得突兀,其实旁白和解说是一种影视创作中言语交流的方式,实际上是与想象的观众交流,向他们传达信息。后来让我有种听着指示,演员即兴创作的感觉,这就是规定情境表演,当然这也是笑谈了。我对于孔笙导演的团队特别信任,因为他们对人物的完成方法是解剖性的,而不是机械性的,张力在整个过程中冲撞或互相抵消,但是与系统性并存。

扩充空间的技巧、方法是通过环环相套的故事,这项技巧在此处加强了拥挤、密集、纠缠的空间,奇点与安迪吃饭是缓慢节奏,樊姐出事、关邱二人慌乱是急,此时缓急交替,空间得以扩大。

“每一段插曲都以紧凑的节奏相随,为了在我们的想象力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个意象都必须与另一个意象相重叠,以便在消失之前获得一种稠密感。”不同人物,不同地点,所有的故事都在同时进行,则是通过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唤起另一人物的出现,或是进行通话,或是通过直接见面,或是一方提及另一方。剧中情况是关关向曲筱绡说明樊姐进公安局的缘由时说出的“樊姐怎么办啊?”时转换到了警局这个场景。

篇19:一次有趣的戏剧体验作文700字

去年九月,我参加了杭州图书馆和《青年时报》共同打造的“市民微剧场”启动仪式,哥哥姐姐们的精彩表演让我记忆犹新,老师们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戏剧的迷人。没想到时隔一年不到,我竟然有机会站在台上,体验一把戏剧表演,真是太有趣了!

张彬老师带来了《用教育戏剧的方法思考》的讲座,告诉我们戏剧行动中的问题和戏剧表演中常见的题型,然后就是让我们来表演体会。第一个小片段是《问候》,在短短的对话中,几个小朋友尝试了不同场合和人物关系,演得很不错。第二个小片段是《告别》,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得到了一个表演机会。我和郭正东演完“衣服都带齐了吗?”“嗯”“记得每周给我们打电话”“噢”“放假了记得……”“我会回来的!”张老师问大家我们是什么关系,有小朋友说我们是朋友,因为郭正东用双手摇我的肩膀了,只有好朋友才会这样,还有小朋友说我们是父子,因为两人的行为很亲密。张老师顺势介绍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戏剧: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整理资料;培养好奇心,了解不同时空中的事件,了解表演中的必备技巧。

徐放蕾老师和张彬老师一起给我们排演了《矮爸爸》,几组小朋友和家长分别表演了三幕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地善良、自尊自强的爸爸,女儿葡萄则从不懂事到敬佩爸爸。最后,我们四个小朋友被邀请上台围绕“葡萄”表演“玻璃墙”,讨论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轮到我了,我说:“虽然葡萄爸爸要钱不要命,但他为一家人的生活撑起了一片蓝天,是个好爸爸。”张老师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故事,欢迎我们续写结尾,还可以把前面几幕戏里的心理独白变成对话或行动。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在快乐中体验戏剧表演,在戏剧表演中收获快乐,真是一次难忘而有趣的活动!